第四十三章:太后出面劝郑妃
皇宫里,一向没有藏得住的秘密。不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命如蝼蚁的奴才,只要做了稍大的事情,便会传遍整个皇宫。
寒皓与郑宝儿的恩怨,扯动了整个朝局,也惊动了太后。
太后虽说甚少过问寒皓的国事,甚至后来因为郑宝儿的关系将后宫大权都交了出去,但她毕竟还是寒皓和寒易辰的生母,在某些方面有着绝对的权力。此次朝局动荡,太后听说后心有如焚,也询问了寒易辰关于郑宝儿的一些事情,心里大概有了数。
这天,寒皓便被太后叫去了永寿宫问话。
“坐吧,皇帝。”太后慈祥的看着这个让她骄傲却又让她忧心的大儿子,亲切的招呼道。
“谢母后。”寒皓心情欠佳,简略一句谢过之后坐了下来,接着便闷着一张脸不吭声了。
太后察言观色了一会儿,斟酌再三后开了口询问:“皇帝,哀家听宫里传闻说,皇帝和那郑妃又闹了矛盾是不是?”
太后问的很委婉,并没有直接指明郑妃犯了什么罪,虽然她心里清楚得很。不过上一回她自作主张要将郑妃赏给小儿子的事情,惹得她和大儿子关系僵持了很久,所以这回她不想再触犯了大儿子的禁忌。虽说她是他的母后,但很多事情上她还是只能过问不能插手。
寒皓顿时转过头来看着太后,神情已是明显的不悦:“是谁在母后面前煽风点火造谣生事?母后说出这人姓名,儿臣定要重重的办他!”
太后摆摆手,叹了叹后说道:“皇帝,这后宫之大,若人人都这么说过,皇帝是要将这后宫里的人都给办了不成?何况这话还是从哀家口里说出来的,若说要办,第一个要办的便是哀家吧……”
“儿臣不敢,母后言重了。”或者是听出了太后语气中的心酸,寒皓神情稍缓,态度较之前要好了许多。
太后便又笑了,片刻后才又说道:“皇帝是哀家所生,母子连心,皇帝有不开心的事情,哀家也会心疼的。”
寒皓没作声,因为他没有向人诉说心事的习惯,也不知该从何说起。但奇怪的是,当母后这么说的时候,他心中突然觉得一疼,很想将他的难题告诉给母后。只是……长期养成的独断专行没有让他立刻这么做。
太后见状,退让了一步地说道:“这样吧,哀家想去看看郑妃,皇帝不会不允许吧?”
“她……”寒皓没来由一阵心虚,只吐出一个字便再也说不出来了。
母后在他心中,一直是温婉美丽的女人,举止谈吐无不透着大家风范。就这点上,不胡搅蛮缠时的郑宝儿其实也能与母后媲美。但正因为这种相似,突然让他联想到若郑宝儿有了他的骨肉,然后诞生为寒夜国的新君,最后郑宝儿也会如此温柔的跟他的孩子说话——而那时新君可会知道,曾经他的父皇,很残忍的折磨过他的母后?
不,母后本就是温婉贤淑的女人,而郑宝儿只不过是个朝三暮四水性杨花的女人,根本不足以跟母后媲美!寒皓快速的在心中否认了这个比较,也武装起了自己的心墙。
“她有伤在身,暂时不宜见母后。”寒皓很平静的答了,之前的心虚仿佛是人的错觉。
太后依旧面不改色地笑:“既然郑妃受了伤,那哀家就更应该去看看了。哀家听说郑妃从侍候皇帝以来就没有服过汤药,说不准什么时候……已经有了哀家的金孙了呢!”
寒皓霍地站了起来,脸色有些难看:“太医诊治过了,没发现她有身孕。”幸好是没有的,如果有,又恰巧因他那一踢而流了产,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弥补才好。
“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毕竟,郑妃是皇帝身边唯一不用服用汤药的妃子,不是吗?皇帝?”太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语言突地有些犀利了。
她不管,并不代表她不知情。因为寒家几乎每一代都子嗣单薄,且都是在父辈三十好几时才有了继承人,所以她才没有特别的去逼迫两个儿子。如今大儿子眼看也要步入三十岁了,她是该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寒皓重新坐了下来,默然一会儿后才不情愿地说道:“儿臣不愿乱七八糟的女人替朕生孩子。郑妃……是儿臣忘了。”
太后却态度坚决:“不管皇帝是忘了还是有意还是无意,哀家都要去看看郑妃。哀家想听听郑妃自己的意思,以免皇帝这脾气,弄出什么误会出来。”
寒皓抬头看了太后一眼,心里突然明白母后必然是在易辰以及后宫嫔妃各处打听过了,掌握了大部分实情才决定召见的他。也许母后的本意是好的,只可惜,郑宝儿不是个值得人对她好的女人,她只会伤了母后的心。
“随母后的便吧,不过儿臣有言在先:如果她冲撞了母后,还请母后莫要怪罪她。”寒皓说完便见太后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便补充了一句道:“儿臣有很重要的事情,不能让她死。”
他在她身上所受到的屈辱,他要通通讨回来,包括他的心。他就不信穷其一生,他会放不下这个薄情寡义的女人。他和她之间的战争,除非他喊停,否则永远不会停止下来。
“皇帝真是执着,到最后可不要来求哀家。”太后笑着说完这句话,便起身让身旁嬷嬷带着她去见郑妃了。
寒皓也随着一道起身,提醒了句:“她现在在灵雪宫,不在明宝殿。”
太后点点头便继续出门了,而寒皓则有些愣神。母后……真的能从郑宝儿口里打探到什么吗?母后说不希望他这脾气会造成什么误会,可他怎么会误会郑宝儿?那是他亲眼所见啊……
只是,这心里头为何会期盼不已、十分想听见‘太后与郑妃相谈甚欢’的消息呢……
太后真的是没有停留便去了灵雪宫,而鸣儿正没大没小的跟灵妃顶着嘴,突然听见一声‘太后驾到’便差点把魂儿给吓没了。
灵妃好笑的看了看鸣儿突然变乖的模样,这才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而带着鸣儿走到门口跪迎。
“臣妾参见太后。”当太后到达灵雪宫门口时,灵妃率先开了口,其余人则是一阵应和。
“灵妃起身吧,哀家来看看郑妃,听说她在你这儿养伤呢。”太后在身边嬷嬷和宫女的扶持下,一步步的直接往灵雪宫里头走去。
灵妃一听忙起身追随在太后身边,委婉地说道:“启禀太后,郑妃她受了伤,这会儿恐怕无法跪迎太后。”
“无妨,哀家本就是来看她的,要她跪迎哀家作甚?灵妃不必紧张,哀家不会对她如何的。”太后一边走着,一边颇为奇怪的看了一眼这个平日里还算合她心意的灵妃,心想以前可没听说灵妃跟郑妃有什么交集,怎地好像突然便亲如姐妹一般了?
灵妃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郑妃的状态让她有些不好的预感。她是怕郑妃的冷淡开罪了太后,万一太后怪罪便不好收拾了,偏偏这会儿皇上又不在灵雪宫呢。
这么一边说着,太后已经进了灵妃的寝殿。太后放眼望去,只见偌大一张床上缩着一个小小的人儿,正是郑宝儿。这小模样似乎有些消瘦,但还是那么俏丽,只是双眼有些暗沉,没有上回她看见时那么明亮有生气了。
太后不禁在心里叹息,这么活生生一个人儿,几月不见却折腾成如此模样了,真是有些令人惋惜。
叹息归叹息,太后却没忘了自己此行目的,便示意身边人扶她过去郑宝儿床前。
灵妃忙上前去让鸣儿给太后张罗坐的地方儿,顺便提醒了郑宝儿一句:“郑妃,太后来看你了。”
郑宝儿眼神似乎稍稍清明了些,仿佛三魂七魄才刚刚归了位,手一撑便要用力起身下床去请安。
“哀家没让你动,你别动,别动。”太后忙按住了郑宝儿的手,心也差点没跳出嗓子眼儿来。她已经知道郑宝儿断了两根肋骨,且伤在胸下最要紧的地方,自然知道郑宝儿方才这一动,伤处会有多疼了。
郑宝儿默默的躺了下去,苍白的脸色因伤处的扯动而更加苍白了些,额际也重新渗出了汗水。
鸣儿在一旁看了不忍心,还是不顾太后在场的上前替郑宝儿用热毛巾擦了擦额上的汗水。
太后并没有斥责,等鸣儿忙完了,她才看着郑宝儿说道:“郑妃,哀家知道你吃了很多苦,不过皇帝自小便性情暴戾,连哀家这做母亲的都时时的注意着不去惹怒他,你也实在不该屡次触犯他的忌讳。哀家跟皇帝谈过了,皇帝也并非一定要治你的罪,只要你对皇帝服个软儿,说点好听的话,哀家想皇帝会待你如初的。你看,行不行?”
郑宝儿原先有了一点神采的眸子,在听见‘皇帝’二字后瞬间黯淡了下去。随后,一片死寂不再有任何波动。
她只是无比安静的聆听着太后的话,至于有没有听进耳、听进心里去,却只有她自己才知晓了。
寒皓与郑宝儿的恩怨,扯动了整个朝局,也惊动了太后。
太后虽说甚少过问寒皓的国事,甚至后来因为郑宝儿的关系将后宫大权都交了出去,但她毕竟还是寒皓和寒易辰的生母,在某些方面有着绝对的权力。此次朝局动荡,太后听说后心有如焚,也询问了寒易辰关于郑宝儿的一些事情,心里大概有了数。
这天,寒皓便被太后叫去了永寿宫问话。
“坐吧,皇帝。”太后慈祥的看着这个让她骄傲却又让她忧心的大儿子,亲切的招呼道。
“谢母后。”寒皓心情欠佳,简略一句谢过之后坐了下来,接着便闷着一张脸不吭声了。
太后察言观色了一会儿,斟酌再三后开了口询问:“皇帝,哀家听宫里传闻说,皇帝和那郑妃又闹了矛盾是不是?”
太后问的很委婉,并没有直接指明郑妃犯了什么罪,虽然她心里清楚得很。不过上一回她自作主张要将郑妃赏给小儿子的事情,惹得她和大儿子关系僵持了很久,所以这回她不想再触犯了大儿子的禁忌。虽说她是他的母后,但很多事情上她还是只能过问不能插手。
寒皓顿时转过头来看着太后,神情已是明显的不悦:“是谁在母后面前煽风点火造谣生事?母后说出这人姓名,儿臣定要重重的办他!”
太后摆摆手,叹了叹后说道:“皇帝,这后宫之大,若人人都这么说过,皇帝是要将这后宫里的人都给办了不成?何况这话还是从哀家口里说出来的,若说要办,第一个要办的便是哀家吧……”
“儿臣不敢,母后言重了。”或者是听出了太后语气中的心酸,寒皓神情稍缓,态度较之前要好了许多。
太后便又笑了,片刻后才又说道:“皇帝是哀家所生,母子连心,皇帝有不开心的事情,哀家也会心疼的。”
寒皓没作声,因为他没有向人诉说心事的习惯,也不知该从何说起。但奇怪的是,当母后这么说的时候,他心中突然觉得一疼,很想将他的难题告诉给母后。只是……长期养成的独断专行没有让他立刻这么做。
太后见状,退让了一步地说道:“这样吧,哀家想去看看郑妃,皇帝不会不允许吧?”
“她……”寒皓没来由一阵心虚,只吐出一个字便再也说不出来了。
母后在他心中,一直是温婉美丽的女人,举止谈吐无不透着大家风范。就这点上,不胡搅蛮缠时的郑宝儿其实也能与母后媲美。但正因为这种相似,突然让他联想到若郑宝儿有了他的骨肉,然后诞生为寒夜国的新君,最后郑宝儿也会如此温柔的跟他的孩子说话——而那时新君可会知道,曾经他的父皇,很残忍的折磨过他的母后?
不,母后本就是温婉贤淑的女人,而郑宝儿只不过是个朝三暮四水性杨花的女人,根本不足以跟母后媲美!寒皓快速的在心中否认了这个比较,也武装起了自己的心墙。
“她有伤在身,暂时不宜见母后。”寒皓很平静的答了,之前的心虚仿佛是人的错觉。
太后依旧面不改色地笑:“既然郑妃受了伤,那哀家就更应该去看看了。哀家听说郑妃从侍候皇帝以来就没有服过汤药,说不准什么时候……已经有了哀家的金孙了呢!”
寒皓霍地站了起来,脸色有些难看:“太医诊治过了,没发现她有身孕。”幸好是没有的,如果有,又恰巧因他那一踢而流了产,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弥补才好。
“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毕竟,郑妃是皇帝身边唯一不用服用汤药的妃子,不是吗?皇帝?”太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语言突地有些犀利了。
她不管,并不代表她不知情。因为寒家几乎每一代都子嗣单薄,且都是在父辈三十好几时才有了继承人,所以她才没有特别的去逼迫两个儿子。如今大儿子眼看也要步入三十岁了,她是该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寒皓重新坐了下来,默然一会儿后才不情愿地说道:“儿臣不愿乱七八糟的女人替朕生孩子。郑妃……是儿臣忘了。”
太后却态度坚决:“不管皇帝是忘了还是有意还是无意,哀家都要去看看郑妃。哀家想听听郑妃自己的意思,以免皇帝这脾气,弄出什么误会出来。”
寒皓抬头看了太后一眼,心里突然明白母后必然是在易辰以及后宫嫔妃各处打听过了,掌握了大部分实情才决定召见的他。也许母后的本意是好的,只可惜,郑宝儿不是个值得人对她好的女人,她只会伤了母后的心。
“随母后的便吧,不过儿臣有言在先:如果她冲撞了母后,还请母后莫要怪罪她。”寒皓说完便见太后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便补充了一句道:“儿臣有很重要的事情,不能让她死。”
他在她身上所受到的屈辱,他要通通讨回来,包括他的心。他就不信穷其一生,他会放不下这个薄情寡义的女人。他和她之间的战争,除非他喊停,否则永远不会停止下来。
“皇帝真是执着,到最后可不要来求哀家。”太后笑着说完这句话,便起身让身旁嬷嬷带着她去见郑妃了。
寒皓也随着一道起身,提醒了句:“她现在在灵雪宫,不在明宝殿。”
太后点点头便继续出门了,而寒皓则有些愣神。母后……真的能从郑宝儿口里打探到什么吗?母后说不希望他这脾气会造成什么误会,可他怎么会误会郑宝儿?那是他亲眼所见啊……
只是,这心里头为何会期盼不已、十分想听见‘太后与郑妃相谈甚欢’的消息呢……
太后真的是没有停留便去了灵雪宫,而鸣儿正没大没小的跟灵妃顶着嘴,突然听见一声‘太后驾到’便差点把魂儿给吓没了。
灵妃好笑的看了看鸣儿突然变乖的模样,这才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而带着鸣儿走到门口跪迎。
“臣妾参见太后。”当太后到达灵雪宫门口时,灵妃率先开了口,其余人则是一阵应和。
“灵妃起身吧,哀家来看看郑妃,听说她在你这儿养伤呢。”太后在身边嬷嬷和宫女的扶持下,一步步的直接往灵雪宫里头走去。
灵妃一听忙起身追随在太后身边,委婉地说道:“启禀太后,郑妃她受了伤,这会儿恐怕无法跪迎太后。”
“无妨,哀家本就是来看她的,要她跪迎哀家作甚?灵妃不必紧张,哀家不会对她如何的。”太后一边走着,一边颇为奇怪的看了一眼这个平日里还算合她心意的灵妃,心想以前可没听说灵妃跟郑妃有什么交集,怎地好像突然便亲如姐妹一般了?
灵妃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郑妃的状态让她有些不好的预感。她是怕郑妃的冷淡开罪了太后,万一太后怪罪便不好收拾了,偏偏这会儿皇上又不在灵雪宫呢。
这么一边说着,太后已经进了灵妃的寝殿。太后放眼望去,只见偌大一张床上缩着一个小小的人儿,正是郑宝儿。这小模样似乎有些消瘦,但还是那么俏丽,只是双眼有些暗沉,没有上回她看见时那么明亮有生气了。
太后不禁在心里叹息,这么活生生一个人儿,几月不见却折腾成如此模样了,真是有些令人惋惜。
叹息归叹息,太后却没忘了自己此行目的,便示意身边人扶她过去郑宝儿床前。
灵妃忙上前去让鸣儿给太后张罗坐的地方儿,顺便提醒了郑宝儿一句:“郑妃,太后来看你了。”
郑宝儿眼神似乎稍稍清明了些,仿佛三魂七魄才刚刚归了位,手一撑便要用力起身下床去请安。
“哀家没让你动,你别动,别动。”太后忙按住了郑宝儿的手,心也差点没跳出嗓子眼儿来。她已经知道郑宝儿断了两根肋骨,且伤在胸下最要紧的地方,自然知道郑宝儿方才这一动,伤处会有多疼了。
郑宝儿默默的躺了下去,苍白的脸色因伤处的扯动而更加苍白了些,额际也重新渗出了汗水。
鸣儿在一旁看了不忍心,还是不顾太后在场的上前替郑宝儿用热毛巾擦了擦额上的汗水。
太后并没有斥责,等鸣儿忙完了,她才看着郑宝儿说道:“郑妃,哀家知道你吃了很多苦,不过皇帝自小便性情暴戾,连哀家这做母亲的都时时的注意着不去惹怒他,你也实在不该屡次触犯他的忌讳。哀家跟皇帝谈过了,皇帝也并非一定要治你的罪,只要你对皇帝服个软儿,说点好听的话,哀家想皇帝会待你如初的。你看,行不行?”
郑宝儿原先有了一点神采的眸子,在听见‘皇帝’二字后瞬间黯淡了下去。随后,一片死寂不再有任何波动。
她只是无比安静的聆听着太后的话,至于有没有听进耳、听进心里去,却只有她自己才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