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一场豪赌
659 一场豪赌
蔡茵怡将所有的消息,在脑海里面仔细过了一遍,梳理了一下,暂时没有找到头绪。关于朝中这些弯弯绕绕,她其实是不太擅长的,若不是她是经过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熏陶,知道一些他们可能不知道的东西,她的想法就未必会比这些朝臣和谋士的有用。所以她只能取巧,找到突破点,想到这里,蔡茵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楚王肯听从圣旨去封地?”
“他自然是不愿意的,如今的局势明显对他有利,若是离开了南都,这些有利条件都会失去,他哪里会甘心。”朱恒飞听到茵茵提起朱瑞平,嗤笑一声,有些讽刺的说,“刚刚得了消息,蓝丞相下朝之后,便直奔楚王府了,想必就是为了这件事而去的。”
虽然对朝局不是很了解,但是对楚王这个人,蔡茵怡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也知道朱恒飞说的不假。“既然你们知道楚王一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去封地,那你的想法呢?你们这一次讨论,是针对如何留在南都,还是针对去封地的一些后续问题?”
关于这一点,朱恒飞的想法很重要,只有针对性的看待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书房里面的人面面相觑,一下子陷入了沉默。留在南都有留在南都的好处,既然楚王能想办法留在南都,他们自然也是能相处办法的,只是看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而已。但是去封地也有去封地的好处,毕竟那二十万大军,在王爷手中没有兵权的情况下,的确是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但是先不说北方那种苦寒之地,经济条件落后不说,就说那二十万大军和祁城,在镇北将军手中由来已久,一下子换了主将,那些人未定会轻易服从,到时候王爷的处境,只会比在南都更为艰难。
若是楚王听从皇上的调令,不起幺蛾子,安安分分的去封地,他们自然也不担心,毕竟都不在南都,以后谁能先从封地回来,那就是看自己的本事了。但是若是单单他们王爷去了封地,而楚王却留在了南都,到时候一旦南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王爷都鞭长莫及,左右都觉得为难啊。
书房中,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朱恒飞的身上,等着他的决定。蔡茵怡也神色平静的望着他,无声的告诉他,无论他做了什么决定,她都会站在他的身边,陪他一起度过。
“本王的确对这二十万大军十分心动。”朱恒飞直言不讳,但是他也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在南都城经营起来的一切。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即便明知道蓝铬德不会轻易对这二十万大军放手,势必会做些什么手脚,但是他还是有这个自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收服这二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最重要的一点是,乌伊卓玛已经是周国的国君了,而祁城又是周国和南龙国的边城,以乌伊卓玛的野心,一旦条件成熟,一定会举兵进犯,若是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兵力,到时候只怕阻挡不了乌伊卓玛的步伐,所以无论如何,他手中必须要有兵。
更何况,乌伊卓玛对茵茵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虽然乌伊卓玛在登基的同时,已经娶了皇后,但是难保他对茵茵没有其他的想法,所以他必须尽快见强大起来,不单单是为了自己和南龙国,还有为了茵茵。
“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冒险一试。不过,南都这边也断然不能就这么果断的放手,你可有办法,即便楚王坚决不离开南都,即便我们不在南都,也能短时间稳定南都的局势?”蔡茵怡知道,自古以来,有兵权在手,是多么强悍的依仗,所以也不意外朱恒飞会这么想。
她对朱恒飞的能力有自信,自信他能够成功的收服这二十万大军,而且不但如此,还有祁城周围,数十座城池的封地百姓的民心。一旦做到了这些,朱恒飞在北方的名声,将不可撼动,即便在南都这边不占优势,也有一争之力。
当然,或者这些人更多的关注的是二十万兵权,但是蔡茵怡的重点,却是放在朱恒飞的数十座城池的封地的百姓,甚至整个北方的民心。天下百姓的民心,这才是制胜的关键。不过这些,可不是说说就有的,还得慢慢做起来才行。
依旧是,任重道远啊。
“楚王在南都和朝中经营已久,本王能够出手的机会本就不多,而且能够拉拢个人,都基本已经拉拢了,剩下的一些,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而已,若是本王离开个三五年,暂时也不会影响大局。”朱恒飞想了想,说了个大概。
这书房里面的几个人,虽然都是他的心腹,是可以信得过的人,但是这些人也并不是全都知道他的事情和计划,比如他暗中安插在朝中的人,这些人就不知道,所以这个说法,只是朱恒飞的保守意见而已。
不过,有一句话他也没有说错,他虽然在暗中有所安排,但是到底装荒唐装了那么多年,而这些年里,朱瑞平一直致力于朝中,所以朝中有大半的人,还是支持朱瑞平的,他能够下手的,本就不多。
好在还有一个外祖父在,而且当年的母后深得朝中不少大臣的心,所以朝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支持他的。而且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又保持中立的人也不少,多是一些元老级的存在了,这样的人轻易不会选择表态,只要这些人不动摇,他就不会处于绝对的劣势。
当然,虽然有足够的时间,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皇上健朗如初的条件上,若是皇上一旦发生任何意外,远在祁城的王爷必定鞭长莫及,到时候就失了先机。这些在做的人都想得到,但是这样的话,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出口。
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场豪赌,赌下的是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蔡茵怡将所有的消息,在脑海里面仔细过了一遍,梳理了一下,暂时没有找到头绪。关于朝中这些弯弯绕绕,她其实是不太擅长的,若不是她是经过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熏陶,知道一些他们可能不知道的东西,她的想法就未必会比这些朝臣和谋士的有用。所以她只能取巧,找到突破点,想到这里,蔡茵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楚王肯听从圣旨去封地?”
“他自然是不愿意的,如今的局势明显对他有利,若是离开了南都,这些有利条件都会失去,他哪里会甘心。”朱恒飞听到茵茵提起朱瑞平,嗤笑一声,有些讽刺的说,“刚刚得了消息,蓝丞相下朝之后,便直奔楚王府了,想必就是为了这件事而去的。”
虽然对朝局不是很了解,但是对楚王这个人,蔡茵怡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也知道朱恒飞说的不假。“既然你们知道楚王一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去封地,那你的想法呢?你们这一次讨论,是针对如何留在南都,还是针对去封地的一些后续问题?”
关于这一点,朱恒飞的想法很重要,只有针对性的看待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书房里面的人面面相觑,一下子陷入了沉默。留在南都有留在南都的好处,既然楚王能想办法留在南都,他们自然也是能相处办法的,只是看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而已。但是去封地也有去封地的好处,毕竟那二十万大军,在王爷手中没有兵权的情况下,的确是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但是先不说北方那种苦寒之地,经济条件落后不说,就说那二十万大军和祁城,在镇北将军手中由来已久,一下子换了主将,那些人未定会轻易服从,到时候王爷的处境,只会比在南都更为艰难。
若是楚王听从皇上的调令,不起幺蛾子,安安分分的去封地,他们自然也不担心,毕竟都不在南都,以后谁能先从封地回来,那就是看自己的本事了。但是若是单单他们王爷去了封地,而楚王却留在了南都,到时候一旦南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王爷都鞭长莫及,左右都觉得为难啊。
书房中,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朱恒飞的身上,等着他的决定。蔡茵怡也神色平静的望着他,无声的告诉他,无论他做了什么决定,她都会站在他的身边,陪他一起度过。
“本王的确对这二十万大军十分心动。”朱恒飞直言不讳,但是他也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在南都城经营起来的一切。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即便明知道蓝铬德不会轻易对这二十万大军放手,势必会做些什么手脚,但是他还是有这个自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收服这二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最重要的一点是,乌伊卓玛已经是周国的国君了,而祁城又是周国和南龙国的边城,以乌伊卓玛的野心,一旦条件成熟,一定会举兵进犯,若是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兵力,到时候只怕阻挡不了乌伊卓玛的步伐,所以无论如何,他手中必须要有兵。
更何况,乌伊卓玛对茵茵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虽然乌伊卓玛在登基的同时,已经娶了皇后,但是难保他对茵茵没有其他的想法,所以他必须尽快见强大起来,不单单是为了自己和南龙国,还有为了茵茵。
“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冒险一试。不过,南都这边也断然不能就这么果断的放手,你可有办法,即便楚王坚决不离开南都,即便我们不在南都,也能短时间稳定南都的局势?”蔡茵怡知道,自古以来,有兵权在手,是多么强悍的依仗,所以也不意外朱恒飞会这么想。
她对朱恒飞的能力有自信,自信他能够成功的收服这二十万大军,而且不但如此,还有祁城周围,数十座城池的封地百姓的民心。一旦做到了这些,朱恒飞在北方的名声,将不可撼动,即便在南都这边不占优势,也有一争之力。
当然,或者这些人更多的关注的是二十万兵权,但是蔡茵怡的重点,却是放在朱恒飞的数十座城池的封地的百姓,甚至整个北方的民心。天下百姓的民心,这才是制胜的关键。不过这些,可不是说说就有的,还得慢慢做起来才行。
依旧是,任重道远啊。
“楚王在南都和朝中经营已久,本王能够出手的机会本就不多,而且能够拉拢个人,都基本已经拉拢了,剩下的一些,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而已,若是本王离开个三五年,暂时也不会影响大局。”朱恒飞想了想,说了个大概。
这书房里面的几个人,虽然都是他的心腹,是可以信得过的人,但是这些人也并不是全都知道他的事情和计划,比如他暗中安插在朝中的人,这些人就不知道,所以这个说法,只是朱恒飞的保守意见而已。
不过,有一句话他也没有说错,他虽然在暗中有所安排,但是到底装荒唐装了那么多年,而这些年里,朱瑞平一直致力于朝中,所以朝中有大半的人,还是支持朱瑞平的,他能够下手的,本就不多。
好在还有一个外祖父在,而且当年的母后深得朝中不少大臣的心,所以朝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支持他的。而且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又保持中立的人也不少,多是一些元老级的存在了,这样的人轻易不会选择表态,只要这些人不动摇,他就不会处于绝对的劣势。
当然,虽然有足够的时间,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皇上健朗如初的条件上,若是皇上一旦发生任何意外,远在祁城的王爷必定鞭长莫及,到时候就失了先机。这些在做的人都想得到,但是这样的话,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出口。
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场豪赌,赌下的是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