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章
冀州爆发瘟疫的有五处地方, 沈凌去的是其中最偏僻的金水镇。
太医们对沈凌这两年名声日益壮大一事早有不满, 如今便借此机会, 将最偏僻的地方留给了她。
沈凌此来又不是为的享乐, 去哪里治病都一样。所以她二话都不说, 便带着何玉清出发去了金水镇。
金水镇在之前遭遇水灾时, 镇上的房屋有一半已经倒塌, 沈凌到达后见到的就是不少百姓住在简易的窝棚里的情形。
她戴上自制的口罩在镇上转了一圈,就知道了瘟疫发生的原因。
大雨过后,地面比较潮湿, 滋生了大量蚊虫,加上镇上之前淹死了不少百姓,有的并未得到妥善安置, 这一来便给了瘟疫肆虐的机会。
沈凌弄清楚原因后就吩咐何玉清带上皇帝赐给她的令牌去县城找几个帮手过来。
那令牌是她自告奋勇要去灾区时皇帝主动赐给她的, 为的是让她方便行事。
有令牌在手,何玉清很快带回来了几个差役。
沈凌为的让这几个差役踏实下来做事, 一人分给他们一粒解毒丹, 并言明只要服下这解毒丹就不会感染瘟疫。
几个差役半信半疑将解毒丹服下, 沈凌又分给他们口罩, 这才让他们往镇上洒石灰粉。
差役们按照她的吩咐做事时, 沈凌在镇上最大的药铺前架起了一口大锅,古来治疗瘟疫的方子她有印象的不少, 加上她自己的经验,便试着配了一副方子。
金水镇在瘟疫刚刚出现以后, 就已经被上面派来的官兵重重包围。十几天下来, 原本身染瘟疫的几人已经发展到了数百人。
沈凌在药铺前免费赠药的消息一传来,大锅前便围满了讨药的百姓。
沈凌将分药的任务交给何玉清,自己则在旁边留心那些讨药的病人,留下其中几个病的比较厉害的,准备看看自己药方的效果。
一个多时辰后,六个病人有三个人的症状出现了轻微的好转,沈凌号了一下他们几人的脉,又删改了一下方子。
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六人中有五人喝了她的药原来呕吐泄泻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
沈凌因为六人中还有一人病症并未有任何缓解,又在原来的方子上加了两味药材。
第三天,镇上患病的百姓喝了沈凌的药汤,病症几乎都得到了缓解。
沈凌松了口气,却又不敢完全放心,继续让差役洒石灰粉,监督镇上的百姓将水烧开再饮用,同时继续分发佩戴的药囊。
那药囊是沈凌来到金水镇配的一个方子,戴在身上可以预防瘟疫传染,也有驱除蚊虫的功效。
有沈凌在当地采取的种种措施,金水镇的瘟疫很快得到了控制。
而与此相比,几个太医管辖下的灾区情况却不大好。太医们在宫中待的久了,习惯下药之前想了又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基于这个原则,他们用药都比较谨慎,治疗效果自然不及沈凌那边来得快。
沈凌秉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也不顾那几个太医的脸面,直接在他们的管辖地支起大锅免费赠药。
于是,当一个月后,冀州各地身染瘟疫的百姓都得到救治,瘟疫被有效控制住以后,沈凌的名声便更胜从前,而那几个太医也被沈凌得罪光了。
不过这件事,沈凌根本不放在心上,同行相妒在所难免,反正她没有存着要进宫做太医的心思,对她不满就不满吧!
与之相比,沈凌更重视的是她这次几经删改后的治疗瘟疫的方子。她将这方子连同自己治理瘟疫的几个方法一起写了个小册子,然后回到京城后,就找书局印了一千份。
京城中人因为冀州刚刚发生过瘟疫的事情,对瘟疫正是存有畏惧之心的时候,加上沈凌治好瘟疫的消息已经从冀州传到京城,所以沈凌这本小册子一出现,大家就哄抢起来。结果一千份小册子卖了三天就卖完了。这其中不乏一些药铺药馆药局的人,毕竟只有知道了治疗瘟疫的方子到底有哪些药材,他们将来才好大量储备这些药材。
沈凌去面见皇帝的时候,就呈上了这本小册子。
皇帝对沈凌在灾区的表现很满意,觉得不愧是当初他和母后都看好的人,当下给了她一个神医的封号。
有了这个封号,沈凌的名气又上了一层楼,她觉得距离自己成为天下第一名医已经不远了,所欠的,不过是时间罢了。
获封神医称号以后,沈凌的日子和之前没有两样,依旧是外出就诊,趁着闲暇时间制药,唯一与之前不同的就是,比之前更忙碌了。
这样忙碌了两年以后,她身边又多了几个徒弟。沈凌将自己所学的问诊之术、周易五行、手针、推拿之术、药膳等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一一传授给他们。
这样,惠民药铺便发展的越来越大,五年以后,便在京城又开了三家分号。
而宫里,则又是一番情形。
陶婕妤在七年前,已经怀孕生子,如今二皇子已有七岁。而陶婕妤则在生下二皇子以后获封贤妃。
至于皇后,她被皇帝下令禁足一年以后,从此就失了圣宠,先有柳妃获宠后有德妃专宠,皇帝如今甚少到她的宫中过夜。永顺侯府也因着此事,慢慢在京中沉寂下来。
二皇子三岁那年落水发烧,贤妃不敢相信太医,怕他们背后有哪个妃嫔的势力,只好命人去将沈凌请来。
沈凌在宫里住了三天,直待二皇子退烧以后,方才被贤妃放人。在去往宫外的路上,沈凌遇到了许久未见的皇后。她的脸色看起来非常不好,虽然化着浓妆,但仍然感觉到有几分憔悴之色。
沈凌顿住脚步,给皇后请了个安。
皇后以一种恨毒了的目光瞪了她一眼,正想说话,沈凌已抢在头里道:“娘娘先别急着恨我。有一事,我想请问娘娘。当年娘娘找我问诊,我已诊出娘娘是两年前因为小产所以有些血虚之症,特地开了张方子给娘娘调养。可是如今看娘娘的气色怎么如此不好,难道是那方子未见成效?”
皇后脸色一变:“你说什么,本宫什么时候小产过?”
沈凌道:“当时从脉相上看,娘娘的确是在十几年前小产过,而且因为失血过多,有些血虚的症状。”
皇后微微一愣,她记起来了,好像在自己未被皇上厌弃的前两年,自己却是因为月事不调找徐太医问诊过,可是徐太医诊完脉却说自己只是肝火过旺导致的月事不调,并无什么大碍。难道徐太医骗了自己?联想到徐太医被赶出宫以后,后来的太医在给自己把脉时吞吞吐吐的样子,皇后心中一动,难道自己真的小产过?
沈凌道:“不过草民此时追究娘娘到底用没用过方子,小产与否都已经晚了。我观娘娘的面色,大约就是这一两年了。如此,草民就告辞了。”
沈凌说完,也不理会皇后的脸色,径直离去。当年被皇后陷害时,她就有了将真相告诉皇后的打算,如今话已说完,心底的气也出了,沈凌便没了与皇后再聊的心思,直接出宫走了。
没两年,皇后果真如沈凌所说,死在了自己的寝宫。
皇后死后的第十七年上,贤妃所生的二皇子继位成了新皇。而贤妃则晋为了皇太后。
沈凌则在新皇即位的第三年上,在太后的大力支持下,如愿成为了天下第一名医。
太医们对沈凌这两年名声日益壮大一事早有不满, 如今便借此机会, 将最偏僻的地方留给了她。
沈凌此来又不是为的享乐, 去哪里治病都一样。所以她二话都不说, 便带着何玉清出发去了金水镇。
金水镇在之前遭遇水灾时, 镇上的房屋有一半已经倒塌, 沈凌到达后见到的就是不少百姓住在简易的窝棚里的情形。
她戴上自制的口罩在镇上转了一圈,就知道了瘟疫发生的原因。
大雨过后,地面比较潮湿, 滋生了大量蚊虫,加上镇上之前淹死了不少百姓,有的并未得到妥善安置, 这一来便给了瘟疫肆虐的机会。
沈凌弄清楚原因后就吩咐何玉清带上皇帝赐给她的令牌去县城找几个帮手过来。
那令牌是她自告奋勇要去灾区时皇帝主动赐给她的, 为的是让她方便行事。
有令牌在手,何玉清很快带回来了几个差役。
沈凌为的让这几个差役踏实下来做事, 一人分给他们一粒解毒丹, 并言明只要服下这解毒丹就不会感染瘟疫。
几个差役半信半疑将解毒丹服下, 沈凌又分给他们口罩, 这才让他们往镇上洒石灰粉。
差役们按照她的吩咐做事时, 沈凌在镇上最大的药铺前架起了一口大锅,古来治疗瘟疫的方子她有印象的不少, 加上她自己的经验,便试着配了一副方子。
金水镇在瘟疫刚刚出现以后, 就已经被上面派来的官兵重重包围。十几天下来, 原本身染瘟疫的几人已经发展到了数百人。
沈凌在药铺前免费赠药的消息一传来,大锅前便围满了讨药的百姓。
沈凌将分药的任务交给何玉清,自己则在旁边留心那些讨药的病人,留下其中几个病的比较厉害的,准备看看自己药方的效果。
一个多时辰后,六个病人有三个人的症状出现了轻微的好转,沈凌号了一下他们几人的脉,又删改了一下方子。
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六人中有五人喝了她的药原来呕吐泄泻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
沈凌因为六人中还有一人病症并未有任何缓解,又在原来的方子上加了两味药材。
第三天,镇上患病的百姓喝了沈凌的药汤,病症几乎都得到了缓解。
沈凌松了口气,却又不敢完全放心,继续让差役洒石灰粉,监督镇上的百姓将水烧开再饮用,同时继续分发佩戴的药囊。
那药囊是沈凌来到金水镇配的一个方子,戴在身上可以预防瘟疫传染,也有驱除蚊虫的功效。
有沈凌在当地采取的种种措施,金水镇的瘟疫很快得到了控制。
而与此相比,几个太医管辖下的灾区情况却不大好。太医们在宫中待的久了,习惯下药之前想了又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基于这个原则,他们用药都比较谨慎,治疗效果自然不及沈凌那边来得快。
沈凌秉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也不顾那几个太医的脸面,直接在他们的管辖地支起大锅免费赠药。
于是,当一个月后,冀州各地身染瘟疫的百姓都得到救治,瘟疫被有效控制住以后,沈凌的名声便更胜从前,而那几个太医也被沈凌得罪光了。
不过这件事,沈凌根本不放在心上,同行相妒在所难免,反正她没有存着要进宫做太医的心思,对她不满就不满吧!
与之相比,沈凌更重视的是她这次几经删改后的治疗瘟疫的方子。她将这方子连同自己治理瘟疫的几个方法一起写了个小册子,然后回到京城后,就找书局印了一千份。
京城中人因为冀州刚刚发生过瘟疫的事情,对瘟疫正是存有畏惧之心的时候,加上沈凌治好瘟疫的消息已经从冀州传到京城,所以沈凌这本小册子一出现,大家就哄抢起来。结果一千份小册子卖了三天就卖完了。这其中不乏一些药铺药馆药局的人,毕竟只有知道了治疗瘟疫的方子到底有哪些药材,他们将来才好大量储备这些药材。
沈凌去面见皇帝的时候,就呈上了这本小册子。
皇帝对沈凌在灾区的表现很满意,觉得不愧是当初他和母后都看好的人,当下给了她一个神医的封号。
有了这个封号,沈凌的名气又上了一层楼,她觉得距离自己成为天下第一名医已经不远了,所欠的,不过是时间罢了。
获封神医称号以后,沈凌的日子和之前没有两样,依旧是外出就诊,趁着闲暇时间制药,唯一与之前不同的就是,比之前更忙碌了。
这样忙碌了两年以后,她身边又多了几个徒弟。沈凌将自己所学的问诊之术、周易五行、手针、推拿之术、药膳等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一一传授给他们。
这样,惠民药铺便发展的越来越大,五年以后,便在京城又开了三家分号。
而宫里,则又是一番情形。
陶婕妤在七年前,已经怀孕生子,如今二皇子已有七岁。而陶婕妤则在生下二皇子以后获封贤妃。
至于皇后,她被皇帝下令禁足一年以后,从此就失了圣宠,先有柳妃获宠后有德妃专宠,皇帝如今甚少到她的宫中过夜。永顺侯府也因着此事,慢慢在京中沉寂下来。
二皇子三岁那年落水发烧,贤妃不敢相信太医,怕他们背后有哪个妃嫔的势力,只好命人去将沈凌请来。
沈凌在宫里住了三天,直待二皇子退烧以后,方才被贤妃放人。在去往宫外的路上,沈凌遇到了许久未见的皇后。她的脸色看起来非常不好,虽然化着浓妆,但仍然感觉到有几分憔悴之色。
沈凌顿住脚步,给皇后请了个安。
皇后以一种恨毒了的目光瞪了她一眼,正想说话,沈凌已抢在头里道:“娘娘先别急着恨我。有一事,我想请问娘娘。当年娘娘找我问诊,我已诊出娘娘是两年前因为小产所以有些血虚之症,特地开了张方子给娘娘调养。可是如今看娘娘的气色怎么如此不好,难道是那方子未见成效?”
皇后脸色一变:“你说什么,本宫什么时候小产过?”
沈凌道:“当时从脉相上看,娘娘的确是在十几年前小产过,而且因为失血过多,有些血虚的症状。”
皇后微微一愣,她记起来了,好像在自己未被皇上厌弃的前两年,自己却是因为月事不调找徐太医问诊过,可是徐太医诊完脉却说自己只是肝火过旺导致的月事不调,并无什么大碍。难道徐太医骗了自己?联想到徐太医被赶出宫以后,后来的太医在给自己把脉时吞吞吐吐的样子,皇后心中一动,难道自己真的小产过?
沈凌道:“不过草民此时追究娘娘到底用没用过方子,小产与否都已经晚了。我观娘娘的面色,大约就是这一两年了。如此,草民就告辞了。”
沈凌说完,也不理会皇后的脸色,径直离去。当年被皇后陷害时,她就有了将真相告诉皇后的打算,如今话已说完,心底的气也出了,沈凌便没了与皇后再聊的心思,直接出宫走了。
没两年,皇后果真如沈凌所说,死在了自己的寝宫。
皇后死后的第十七年上,贤妃所生的二皇子继位成了新皇。而贤妃则晋为了皇太后。
沈凌则在新皇即位的第三年上,在太后的大力支持下,如愿成为了天下第一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