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废后不易_分卷阅读_45
很久以后,张敏做了自己的伴当,他便问过,更忘不了,那双满是感激与钦佩的眼神。所以,他一直留下了张敏,一直信任着他。只因娘娘告诉过他,一个不忘本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忠诚,是可以放心的人。
稍大些的事,他已模糊地有了印象。每每万贵妃搜宫,都是娘娘抱着自己,把他小心地藏起来,然后,站在院子里,平静地任由万贵妃冷嘲热讽、肆意欺凌,那时,他便握着小小的拳,下定了决心,等他长大了,定不会叫娘娘再受这苦。
可是,一年又一年,他却还是那个躲在娘娘庇护下的孩子。
还记得六岁那年,初见父皇,他穿上了皇子服,住进了大大的漂亮的房子里,兴高采烈地想去找娘娘,却被娘含着眼泪搂在怀里不放:佑樘,往后,再不要提娘娘了。
这是为娘娘好。
也是,娘娘的心意。
只这两句,便让他咽下了所有的不解和不舍,乖巧地点头应下,可袖子里的拳头还是握紧了:一定是孩儿不够好,若不然,娘娘怎会离开他?
于是,他拼命地读书,刻苦地用功,父皇满脸欣慰地夸奖他“肖朕甚矣”;太傅们交口称赞,夸他“敏而好学,慧而谦逊”;便是娘,亦会散了愁意,露出笑容来。可他总会悄悄地想,若是娘娘,是否也会为自己高兴?是否也觉得,他真的很好很好了?
可惜,娘娘还留在冷宫里,孤零零地守着那个偏僻的败落的院子。
想到这,他就觉得丧气极了。
他日日盼着再见到娘娘,盼着娘娘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笑,盼着挺起胸膛告诉所有人,他的启蒙恩师,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个女人——他的娘娘,他的至亲。
却没想到,这一日来得这般急,这般措不及防。
当周太后告诉他,纪淑妃走了,他久久都未曾反应过来,纪淑妃……娘?!走了,什么是走了,昨日,她还陪着自己吃饭,往他碗里夹了一筷子粉蒸肉,笑着劝他多吃点,今日,却来告诉他,他再没有娘了……
对上父皇愧疚的眸子,祖母怜惜无比的眼神,他都没有哭,没有闹。
只是,在一次次从噩梦里惊醒的夜里,佑樘抱膝蜷缩在床角,望着黑漆漆的屋子发呆,死死咬着唇不叫自己哭出来,只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喊着:娘娘,娘娘……
孩儿,只有你了。
当在仁寿宫里再见到他的娘娘,当她真的微笑着坐在书桌的另一端,看着自己习字读书时,佑樘只觉得安心,无比的安心。
也是在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那年在冷宫偏殿里,一盏一盏湮灭的烛火,和那微弱的,仅存的一支。
莫因希望之渺茫而放弃了自己;莫因旁人之否定而怀疑自己。
很久以后,他已登基为帝,昔日的太傅年迈请辞。饯别宴上,太傅忽然问:老臣此生,能有幸为皇上授业解惑,实为平生之大幸。只是,皇上可否替老臣一解多年疑惑?
这些年,不止是老太傅,昔日的授课恩师,出阁讲学时的学士,都曾旁敲侧击地询问过,只是,他总含着笑不答。可这一刻,他却想要说了,便跟老太傅聊起了那堂,他生命中第一堂,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
犹记得太傅老泪纵横,蹒跚地起身,大礼告退,嘴中连连道:“原来如此,竟是如此,理应如此哪……”
确实如此。
当万贵妃病逝,不过几月,父皇也追随而去;当他走进奉天殿,看着群臣口称万岁跪伏在脚下,他想的,却只是儿时躲在地窖里的那句誓言:
娘娘,往后,孩儿再不会叫你吃苦了。
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给他故去的娘,和居在仁寿宫偏殿的娘娘,上尊号。
娘亲的事,自是写意无阻,可娘娘……
皇上,先帝之后尚在,皇上此举,置王太后于何地?
吴德妃乃先帝所废,皇上执意如此行事,岂不忤逆了先皇?
天下新丧,皇上当以苍生为要,切不可多生事端,若惹得人心动荡,岂不是……
群臣激昂跪满了乾清宫,便是皇祖母,也苦口婆心地劝阻他,或明或暗地告诉他事不可为。
若事事不可为便不为,何来万贵妃?又怎会有娘娘二十载的含冤受辱?
佑樘轻轻地笑了。
他的娘娘,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理该得到最好的,最高的荣耀。手握朱笔,佑樘斟酌了数日,终是,在第一道圣旨上写下贤德二字。
当看到她坐在慈宁宫的正殿里,微笑着拉自己在身边坐下,案上,是一碟冒着热气的春饼,佑樘便觉得,这是他这十八年来,最满足的时候了。
娘娘,为何不阻我?
只要是你思量再三方得的决断,娘娘都不会阻你。
他牢记着娘娘曾说过的每一句话,仁孝为要,贵为天子,上苍之子,亦是天下苍生之子。
可是,当他成为百姓心里的天下明主,百官嘴里的圣明英主,为何老天却要收走他的娘娘?
看到病榻之上的娘娘日渐消瘦,偌大的太医院却束手无策,佑樘恨不得把这群无能的庸医尽数退出去斩了,当听说佛道之术有治病救人之奇效,便如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让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了进去。
皇上,太后想见您。
抛下手里的丹药,佑樘飞奔着往慈宁宫。
佑樘,娘娘以前告诉你,只要是你决意要做的,都不会阻你。可如今,我想反悔一次,可好?
缠绵的病痛已让往日温婉娴静如水般优雅的贤德太后,羸弱不堪,只有那双眼睛,一如既往的平和,带着对世事的了然和悲悯,看向已过而立威势渐增的帝王时,多了几分温柔笑意。
而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意气奋发的帝王,却拘谨地端坐在榻前,执笔天下的手,竟微微颤抖着,嘴唇翕动,想要说些什么,解释些什么,可最终出了口的,却只有两个字:
娘娘。
人命终有尽时,熬到这会儿,是娘娘的时候到了。孩儿,我的孩儿,你不会叫娘娘失望的,我一直都知道。
哪怕眼泪早已在眸底打转,哪怕心早已痛得失了知觉,却也强忍着,重重地点头应下。次日,便将宫内的佛道中人尽数遣散了,甚至,依从太后之言,搜寻各家府邸。当看到呈上御案之上,以李广为首的诸多贪污、受贿的账本,朱佑樘直直坐在御案前,半天也不曾恍过神来。
这便是娘娘想告诉自己的事实么?
而朝野,亦随着此番雷厉风行的整顿,昭显出一派清廉勤政之象。
听着垂垂老矣的张敏,絮絮地讲诉佑樘励精图治的举措,朝野内外的欣欣向荣,细细地摩挲着百姓自制的万民伞,讷敏缓缓地伸出手,握住佑樘的手,浮出一个温柔的笑来:“有儿如此,此生,无憾,无憾矣……”
佑樘紧紧握住那枯瘦却依然暖人的手,如记忆里那般,轻轻摸着他的头,轻轻拍着他的肩,轻轻地,也坚定地,牵着自己的手:娘娘,孩儿此生,最大的幸,不是登大位,亦非得百姓爱戴群臣钦佩,而是——
稍大些的事,他已模糊地有了印象。每每万贵妃搜宫,都是娘娘抱着自己,把他小心地藏起来,然后,站在院子里,平静地任由万贵妃冷嘲热讽、肆意欺凌,那时,他便握着小小的拳,下定了决心,等他长大了,定不会叫娘娘再受这苦。
可是,一年又一年,他却还是那个躲在娘娘庇护下的孩子。
还记得六岁那年,初见父皇,他穿上了皇子服,住进了大大的漂亮的房子里,兴高采烈地想去找娘娘,却被娘含着眼泪搂在怀里不放:佑樘,往后,再不要提娘娘了。
这是为娘娘好。
也是,娘娘的心意。
只这两句,便让他咽下了所有的不解和不舍,乖巧地点头应下,可袖子里的拳头还是握紧了:一定是孩儿不够好,若不然,娘娘怎会离开他?
于是,他拼命地读书,刻苦地用功,父皇满脸欣慰地夸奖他“肖朕甚矣”;太傅们交口称赞,夸他“敏而好学,慧而谦逊”;便是娘,亦会散了愁意,露出笑容来。可他总会悄悄地想,若是娘娘,是否也会为自己高兴?是否也觉得,他真的很好很好了?
可惜,娘娘还留在冷宫里,孤零零地守着那个偏僻的败落的院子。
想到这,他就觉得丧气极了。
他日日盼着再见到娘娘,盼着娘娘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笑,盼着挺起胸膛告诉所有人,他的启蒙恩师,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个女人——他的娘娘,他的至亲。
却没想到,这一日来得这般急,这般措不及防。
当周太后告诉他,纪淑妃走了,他久久都未曾反应过来,纪淑妃……娘?!走了,什么是走了,昨日,她还陪着自己吃饭,往他碗里夹了一筷子粉蒸肉,笑着劝他多吃点,今日,却来告诉他,他再没有娘了……
对上父皇愧疚的眸子,祖母怜惜无比的眼神,他都没有哭,没有闹。
只是,在一次次从噩梦里惊醒的夜里,佑樘抱膝蜷缩在床角,望着黑漆漆的屋子发呆,死死咬着唇不叫自己哭出来,只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喊着:娘娘,娘娘……
孩儿,只有你了。
当在仁寿宫里再见到他的娘娘,当她真的微笑着坐在书桌的另一端,看着自己习字读书时,佑樘只觉得安心,无比的安心。
也是在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那年在冷宫偏殿里,一盏一盏湮灭的烛火,和那微弱的,仅存的一支。
莫因希望之渺茫而放弃了自己;莫因旁人之否定而怀疑自己。
很久以后,他已登基为帝,昔日的太傅年迈请辞。饯别宴上,太傅忽然问:老臣此生,能有幸为皇上授业解惑,实为平生之大幸。只是,皇上可否替老臣一解多年疑惑?
这些年,不止是老太傅,昔日的授课恩师,出阁讲学时的学士,都曾旁敲侧击地询问过,只是,他总含着笑不答。可这一刻,他却想要说了,便跟老太傅聊起了那堂,他生命中第一堂,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
犹记得太傅老泪纵横,蹒跚地起身,大礼告退,嘴中连连道:“原来如此,竟是如此,理应如此哪……”
确实如此。
当万贵妃病逝,不过几月,父皇也追随而去;当他走进奉天殿,看着群臣口称万岁跪伏在脚下,他想的,却只是儿时躲在地窖里的那句誓言:
娘娘,往后,孩儿再不会叫你吃苦了。
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给他故去的娘,和居在仁寿宫偏殿的娘娘,上尊号。
娘亲的事,自是写意无阻,可娘娘……
皇上,先帝之后尚在,皇上此举,置王太后于何地?
吴德妃乃先帝所废,皇上执意如此行事,岂不忤逆了先皇?
天下新丧,皇上当以苍生为要,切不可多生事端,若惹得人心动荡,岂不是……
群臣激昂跪满了乾清宫,便是皇祖母,也苦口婆心地劝阻他,或明或暗地告诉他事不可为。
若事事不可为便不为,何来万贵妃?又怎会有娘娘二十载的含冤受辱?
佑樘轻轻地笑了。
他的娘娘,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理该得到最好的,最高的荣耀。手握朱笔,佑樘斟酌了数日,终是,在第一道圣旨上写下贤德二字。
当看到她坐在慈宁宫的正殿里,微笑着拉自己在身边坐下,案上,是一碟冒着热气的春饼,佑樘便觉得,这是他这十八年来,最满足的时候了。
娘娘,为何不阻我?
只要是你思量再三方得的决断,娘娘都不会阻你。
他牢记着娘娘曾说过的每一句话,仁孝为要,贵为天子,上苍之子,亦是天下苍生之子。
可是,当他成为百姓心里的天下明主,百官嘴里的圣明英主,为何老天却要收走他的娘娘?
看到病榻之上的娘娘日渐消瘦,偌大的太医院却束手无策,佑樘恨不得把这群无能的庸医尽数退出去斩了,当听说佛道之术有治病救人之奇效,便如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让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了进去。
皇上,太后想见您。
抛下手里的丹药,佑樘飞奔着往慈宁宫。
佑樘,娘娘以前告诉你,只要是你决意要做的,都不会阻你。可如今,我想反悔一次,可好?
缠绵的病痛已让往日温婉娴静如水般优雅的贤德太后,羸弱不堪,只有那双眼睛,一如既往的平和,带着对世事的了然和悲悯,看向已过而立威势渐增的帝王时,多了几分温柔笑意。
而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意气奋发的帝王,却拘谨地端坐在榻前,执笔天下的手,竟微微颤抖着,嘴唇翕动,想要说些什么,解释些什么,可最终出了口的,却只有两个字:
娘娘。
人命终有尽时,熬到这会儿,是娘娘的时候到了。孩儿,我的孩儿,你不会叫娘娘失望的,我一直都知道。
哪怕眼泪早已在眸底打转,哪怕心早已痛得失了知觉,却也强忍着,重重地点头应下。次日,便将宫内的佛道中人尽数遣散了,甚至,依从太后之言,搜寻各家府邸。当看到呈上御案之上,以李广为首的诸多贪污、受贿的账本,朱佑樘直直坐在御案前,半天也不曾恍过神来。
这便是娘娘想告诉自己的事实么?
而朝野,亦随着此番雷厉风行的整顿,昭显出一派清廉勤政之象。
听着垂垂老矣的张敏,絮絮地讲诉佑樘励精图治的举措,朝野内外的欣欣向荣,细细地摩挲着百姓自制的万民伞,讷敏缓缓地伸出手,握住佑樘的手,浮出一个温柔的笑来:“有儿如此,此生,无憾,无憾矣……”
佑樘紧紧握住那枯瘦却依然暖人的手,如记忆里那般,轻轻摸着他的头,轻轻拍着他的肩,轻轻地,也坚定地,牵着自己的手:娘娘,孩儿此生,最大的幸,不是登大位,亦非得百姓爱戴群臣钦佩,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