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六零男配的懒媳妇 第110节
  大宝话还没说完,脸上就又被阿福亲了一口,大宝彻底没话说了, 脸上的红云从脸蔓延到脖子。
  “知道了知道了!不许再亲!”大宝掌心托着阿福的头,面对面“警告”他。
  阿福点头, 开始加入劝告的队伍, “哥哥和我去吃饭!”
  大宝:“……”
  他抱着阿福往饭桌走去, 阿福还在叭叭说不停, “哥哥, 你要和阿福吃一样的早饭吗?”
  大宝矜持地点头。
  “那吃完饭, 哥哥还带我出去玩吗?”
  大宝还是点头。
  “叭!哥哥最棒!”
  大宝脚步一顿, 这回他都懒得擦脸上的口水了,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心里想,阿福说得确实对, 他就是最好最棒的哥哥,这话不假,他都没有和阿福生气,还让他亲他。
  而楚怡和纪仲川看到这个结果,欣慰地松了一口气,等大宝吃完早饭,他又拿起了水桶。
  纪仲川张嘴想阻止他,大宝却说,“做人要言而有信,挑水而已,又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爸你觉得愧疚,那就和我一起去吧。”
  纪仲川愣了一下,点头,觉得可以。
  和大宝一起去河边挑完水回来,纪仲川就去忙知青们的事了,昨晚回来得早,他把六个知青带到知青院之后,把他们当天的饭食都安排好了之后,就没有再管过他们。
  现在还是早饭时间,他得去知青院看一眼,六个知青年纪都比较大,并不是像第一批知青那样十七八岁的孩子。
  这新来的六个知青,年纪最大的是65岁,最年轻的,也有50岁了。
  看他们谈吐穿着,应该不是一般人,每个人还都提着着一个箱子,他们什么来历,纪仲川也了解不多,知道的也只是他能知道的,他把人带到知青院,安排他们住下。
  当时纪仲川把人带到知情院时,队伍中还有人惊叹了一句,属于脱口而出的,“这里的住宿条件原来是真的好!”
  纪仲川还反问了一句,“什么?”他没明白。
  但这个话题被打着哈哈岔过去了,纪仲川也没有多问,六个人中有一对夫妻,他给他们单独安排了宿舍,其他几个,都住在一起。
  因为没有那么多架床。
  六个人中年纪最大的那个,看着纪仲川忙前忙后的,还给他们解释为什么安排四个人住一间,哈哈笑着表示不在意。
  “住处能遮风挡雨就行,你看你们这里条件这么好,就是让我们打地铺也行的。”
  纪仲川微笑,“不会让你们打地铺的。”
  潘光卫点头,看了眼身后的同伴,“那我代表他们几个,像纪队长说声谢谢了。”
  纪仲川点头,当时没有多待就走了。
  纪仲川去的时候,潘老他们正在吃早饭,没有开火,吃的应该是从家里带的干粮,就着水喝,水是朝隔壁的寇国枫借的。
  纪仲川一来到自然要客气地关心人两句,然后就听潘老主动问起他们的工作任务。
  下乡插队,就算轻松也不会轻松到哪去,自然是要劳作的。
  “最近会比较累,村里打算建个小学。”
  “还有就是犁田,村里也就差不多是这些工作了。”
  “建学校?”潘黄卫重复问了一遍,很吃惊,“不是停工停学了吗?”
  潘光卫出来的时候,就龙北市而言,上至大学,下至中学,基本已经停课了,甚至小学都闹腾起来,一大批青年们在家待业。
  潘光卫看这阵仗,觉得这下乡插队的浪潮,估计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纪仲川点头,“嗯,目前村里的孩子,几乎都不上学,而知青们下乡这么久,太过劳累的工作,也做不了,术业有专攻,我想可以借着知青们的光,让村里的孩子们认几个字,学会个算数也是好的。”
  潘光卫听闻他这话,顿时对他高看了几眼,他感慨道,“没想到纪队长想得这么长远。”
  “也谈不上,只不过家里的孩子也停学在家,慢腾腾的,还不如把他放在学校上课好。”
  潘光卫顺着多问了一句,“孩子几岁了?”
  “8岁了。”
  潘光卫想起家里的小孙子,肯定地点头,“这个年纪的孩子,确实是比较活泼了些。”
  过了两天,纪仲川把建学校的事,提上了日程,建学校是获得了批准的,只不过教育局里也明确说了,老师可能没法安排,师资缺乏,要是榆山村自己能找到,那可以报备上来,将老师信息记录在册。不过纪仲川还没来得急把这事提上日程,停课停学就来了。
  不过也不妨碍,外面停课停学,村里不停就行了,老师没法安排,那纪仲川就用知青们当老师,教孩子识字绰绰有余了。
  纪仲川动员起全村人,开始搭建学校的教室,同时组织村里人开了个会,主要是为了说服村里的家长们,把孩子送来学校上课。
  “这帮人干活,还有工分拿,那教孩子们的老师,有工分拿吗?谁给?”
  陈有福不愧是对钱极其敏感的人。
  发表意见,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关于钱的。
  “按仲川你这么说,那不是教育局安排的老师,那他们也不会负责老师的工钱是吧?”
  “这个倒不用操心,是教育局负责老师工资,毕竟村小学是他们负责管辖的,孩子们上课用的课本,也是从教育局订的。”
  “订课本也要钱吧?”
  “平时上课得上很久吧?哎哟,那孩子们得浪费多少时间,时间就是工分啊,那得浪费多少时间。”
  “……”
  陈有福的儿子女儿有的都成家了,最小的都有十七八岁了,纪仲川听着他阴阳怪气的话,选择忽略。
  只说,“到时候不愿意将孩子送来学校上课的,可以不送,但是我想有福叔,你应该记得几年前田间地头学识字的经历,应该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是文盲也就算了,孩子不能是啊。”
  “况且村小学的学费并不贵,一个学期一毛钱的学杂费,这一毛钱是远远不够书本费的,村里多少多少孩子?不够的村里负责垫上,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要不想上的可以不上,您不懂也就算了,我想村里有人懂的。”
  纪仲川把选聘老师的要求写出来,贴到公告栏上。
  老师都是从知青们中选,村里人也就看个热闹,觉得不妥地再提建议。
  村里12个知青,说实在的,谁都想当这个老师,轻松不说,还有钱拿,比挣工分容易多了。
  还是月结的工资,一个月工资2块钱。
  想当老师,公告上说了,需要写自荐信,介绍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以及擅长的学科。
  知青院里,老少围坐在一起,讨论这个事。
  潘光卫是里面最大的,出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这里面的年轻知青都愿意听他的。
  何况潘光卫在和年轻知青们闲聊的时候,还提到了他曾留学的事,所以大家也就更尊敬了。
  潘光卫:“你们不会写自荐信,我可以指导你们写。”这群小年轻,很多都还未从学校里出来,应该是不会写的。
  这自然是好的。
  很快,纪仲川就收到了8个知青的自荐信。
  第97章 老师名额  ——(修)
  “竟然只有八个?”这话是楚怡说的。
  十二个知青, 她以为十二个都会想去当老师,毕竟备受尊敬又有钱拿。
  而且,这也算是知青们最擅长的事了。
  “多了也不好选, 既然其他人无意, 那就从这几个人中选吧。”这还方便了纪仲川呢。
  他一一看起八个人的自荐信,看了一天, 暂时没选出来要谁。
  第二天,他用大喇叭宣布, 让村里的适龄儿童报名, 这将是下个月要上村小学的名单。
  如今大宝刚开学就在家停学了, 他也可以上, 还有现成的书本。
  纪仲川把报名信息通知下去,等了两日, 又拿着学生名单马不停蹄地去订课本。
  报名上学的有20位学生,打算订书本的,也就3位。
  纪仲川又去教育局, 询问有没有便宜的旧书本卖。
  得到的答案是:没有。
  他问了很多人,有人不耐烦, 直接跟他说, “你办学校的本意是好的, 但是没有书本和老师, 这学校意义也不大, 更像一个幼儿收容所。”
  “镇上没有小学吗?你们村离镇上这么近, 让孩子们来镇上上, 环境好一点,愿意读书的孩子不能亏待。”
  “……现在镇上小学停课了。”而且学费比村里的更贵,这样子更没多少村民愿意送孩子来上学了。
  孩子一年读书下来的工本费都比得上他们一年辛苦挣的工分了, 如果孩子学不进去,那这钱就跟打了水漂一样,村民们也就更不愿意送了,谁的钱都不是送的。
  正因为这样,纪仲川才决心要办好这个学校,既然村里允许办,那就一定要办下来。
  而且关于老师,这几天下来,纪仲川也已经有人选了。
  这趟来,也可以把老师名额给报上去,不过这也不需要和眼前这人说。
  纪仲川道了谢,打算要走,和他说话那人,想起了什么,突然叫住他。
  “其实你可以花钱买一两本书,剩下的就让人抄写,这样也能省下不少钱的。”
  纪仲川眼睛一亮,这个提议很好,他去买了几本书和一些纸张。
  他去把老师名额给报了上去,然后回了村,看着剩下的六个知青,也另外有了主意。
  第二天,村里贴了告示,告示上宣布,陶迎秋和容美是村小学的老师。
  两个都是女知青,一老一少,容美是第二批的知青,她在自荐信里说了,她下乡前是龙北大学的教授,纪仲川见过,性格是比较直爽的,和孩子应该处得来,她这回是陪着潘光卫一起下来了,两人是夫妻。
  至于陶迎秋,这个小姑娘在纪仲川看来,比较没存在感,但是能看得出来,她的脾气秉性很好,而且她说她学习好,课业成绩几乎门门接近满分,这一点,纪仲川就很看中。
  汪若书学习也很好,但是想到那个性格,以及因为她的性格从而导致的恶心人的事情,纪仲川没有犹豫地直接把人名字给划了。
  容美可以带着陶迎秋,一老一少互相配合。
  告示还没贴出来,知青们就成群结队来到了村广场,汪若书和唐采荷一起去看告示,没想到自己竟然选不上。
  她明明在自荐信上就把所有的优点,以及从小到大拿到的奖项都说了,但是竟然选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