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353.代郡攻守
耿弇是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少年时勤奋好学,喜好兵法。更始元年,耿况派他去洛阳朝见刘玄,贡献方物,以图稳固自己的地位。耿弇走到宋子县,刚巧碰到王郎在邯郸称帝,同行的上谷郡吏都转投王郎,唯有二十岁的耿弇不肯去。
他听说更始大司马刘秀在河北,立即前去拜见,刘秀昆阳之战的威名响彻天下,耿弇仰慕已久,一见面立即被刘秀的风采折服,主动表示要回上谷发突骑来助刘秀攻灭王郎。刘秀夸他小小年纪却有大志,产生一个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耿弇回到上谷,劝说父亲耿况归附刘秀,与渔阳太守彭宠各发两千突骑支援刘秀,这四千幽州突骑成为刘秀争战天下最初的本钱。
从此耿弇随着刘秀南征北战,所战必胜,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刘秀将其与韩信相提并论,可见耿弇军事素养之高。
刘钰对耿弇很是熟悉,在后世也研究过他的战术特点,耿弇擅长围点打援、声东击西,很会打心理战,并且自身也很有武勇,常亲率精骑冲锋,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将领。
得知耿弇西进之后,皇帝立即下了两道旨意,一道派人快马去往雁门一带,送到并州牧鲍永手上,一道下给了太原太守杜广国。
鲍永此时已占领了代郡北部,屯兵高柳。将代郡太守闵堪的军队挤压在南部的狭小地带,身处代郡以南的太原郡也已出兵,他的女婿张舒亲自率军北上,出阳曲,与他夹击闵堪。
建武汉上谷太守耿况出兵西向,穿过太行山进入代郡,占据了东安阳,与在平邑的闵堪共同敌住鲍永,双方已拉锯战了数月,鲍永率雁门、定襄、五原兵骑八千,步兵两万余人,闵堪和耿况之兵与之相当,但是鲍永的八千并州兵骑很强,略占了上风。
等到太原都尉张舒率一万兵马北上,立即改变了力量对比,使闵堪和耿况之兵处于劣势。两个人苦苦支撑,却被鲍永和张舒这对翁婿从南北两方面挤压,势力范围越缩越小。
不过他们还是顽强地留在代郡,使鲍永不能推进到上谷,保障耿弇顺利攻灭了彭宠。
鲍永正在高柳,忽然接到皇帝陛下的旨意,皇帝说道:“代郡处于山间盆地,重山阻隔,不好出入,卿不必急于略地,可守住山间各隘口,不使敌入。耿弇大军来攻,只需坚守,不必出战,耿弇远道而来,师劳兵疲,粮草不济,时间一久,必定退兵。卿待其退兵之后,再出兵攻占代郡全郡。”
旨意的中心意思是要避开耿弇的兵锋,皇帝与他的御用参军们多番研究,认为耿弇新灭彭宠,挟胜兵之威,不可力敌。代郡上谷一带,都是大山割裂的破碎盆地,重山阻隔,运输困难,上谷又不是产粮大郡,耿弇大军大概会有粮草问题,鲍永只需守住一时,待耿弇兵退。
鲍永与诸将商议,五原中部都尉尤河道:“陛下虽知兵,可毕竟距离遥远,不知此间详细,我军连番取胜,又有太原之兵相助,正可乘势进兵,攻占代郡全郡,怎么能因为耿弇的到来而改变既定的战略呢?将在外,军令不所不受,州牧大人为三军之主,可自行定夺。”
鲍永感觉他说得有理,便自高柳率军南下,与北上的张舒军一道围攻平邑,翁婿两人合兵,将代郡太守闵堪之兵围在平邑城内。
闵堪向东安阳的耿况求援,耿况看汉军势大,不敢去救,只在东安阳据守,等待耿弇的援兵。
鲍永围攻平邑半个月,不能攻下,便派人进城去劝降,闵堪说道:“我乃代郡大族,新末起兵自立,择有德者归之,久闻建世皇帝陛下仁德,我岂敢不望风归附?只是部将多有不从,若逼迫太过,恐生事端,尚须从容安排。请牧守大人予我十天期限,定带满城将士出城迎降。”
鲍永见了这封信,笑道:“闵堪还算是个识时务的人,反正他已是瓮中之鳖,早晚都逃不出去,便等十天又有何妨?”
他的女婿张舒道:“只恐其中有诈,闵堪用缓兵之计,拖上十天,等耿弇大军到来,他再反水。”
鲍永道:“此事也不得不防,耿弇若要来救,必得从东而来,经过田家坡,你率本部军马去那儿设伏,若耿家父子来救,打他个措手不及,我自带兵马在此围困。”
两个人商量定了,张舒便带兵向东,至田家坡大路,寻找险要之处设伏,专待救兵过来。
鲍永留在平邑,坐等十天之后闵堪出城投降。
闵堪自从答应投降之后,对鲍永十分殷勤,每日都送些牛酒礼物出城,款待汉军,同时向鲍永报告劝说众将的情形,几天过后,将士们都知道闵堪想要投降,一个个放松下来,防备也不似从前那么严密了。
又过了几天,忽然东面传来消息,耿弇的大军已进入代郡,却并未向西,而是直接南下,奔向代郡与太原郡交界之处的阳曲,看样子竟是不打算救闵堪,而是要攻占阳曲,直接进入太原郡。
张舒得知消息大惊,若是被耿弇袭了阳曲,便是断了他回归太原的后路,何况阳曲是太原门户,丢了这个门户,整个太原郡都将在耿弇的兵锋之下,若是如此,他这个太原都尉的罪过可就大了。
张舒只好离了田家坡,星夜南下,直奔阳曲,路上正遇耿弇的军队,双方来了一场遭遇战,耿弇兵精,又是新胜之师,士气正旺,战斗力十分强悍。
张舒的太原兵也是佐田况定河东的久战之兵,初遇强敌,十分奋勇,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杀到正午时分,耿弇亲自率幽州突骑三千自太原兵侧翼杀入,太原兵抵挡不住,开始混乱。
张舒带着亲信兵将向南奔逃,一路溃逃回阳曲城,刚一进城,便见到一人在城上,正在指挥众人修城,原来是太原太守杜广国。
他听说更始大司马刘秀在河北,立即前去拜见,刘秀昆阳之战的威名响彻天下,耿弇仰慕已久,一见面立即被刘秀的风采折服,主动表示要回上谷发突骑来助刘秀攻灭王郎。刘秀夸他小小年纪却有大志,产生一个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耿弇回到上谷,劝说父亲耿况归附刘秀,与渔阳太守彭宠各发两千突骑支援刘秀,这四千幽州突骑成为刘秀争战天下最初的本钱。
从此耿弇随着刘秀南征北战,所战必胜,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刘秀将其与韩信相提并论,可见耿弇军事素养之高。
刘钰对耿弇很是熟悉,在后世也研究过他的战术特点,耿弇擅长围点打援、声东击西,很会打心理战,并且自身也很有武勇,常亲率精骑冲锋,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将领。
得知耿弇西进之后,皇帝立即下了两道旨意,一道派人快马去往雁门一带,送到并州牧鲍永手上,一道下给了太原太守杜广国。
鲍永此时已占领了代郡北部,屯兵高柳。将代郡太守闵堪的军队挤压在南部的狭小地带,身处代郡以南的太原郡也已出兵,他的女婿张舒亲自率军北上,出阳曲,与他夹击闵堪。
建武汉上谷太守耿况出兵西向,穿过太行山进入代郡,占据了东安阳,与在平邑的闵堪共同敌住鲍永,双方已拉锯战了数月,鲍永率雁门、定襄、五原兵骑八千,步兵两万余人,闵堪和耿况之兵与之相当,但是鲍永的八千并州兵骑很强,略占了上风。
等到太原都尉张舒率一万兵马北上,立即改变了力量对比,使闵堪和耿况之兵处于劣势。两个人苦苦支撑,却被鲍永和张舒这对翁婿从南北两方面挤压,势力范围越缩越小。
不过他们还是顽强地留在代郡,使鲍永不能推进到上谷,保障耿弇顺利攻灭了彭宠。
鲍永正在高柳,忽然接到皇帝陛下的旨意,皇帝说道:“代郡处于山间盆地,重山阻隔,不好出入,卿不必急于略地,可守住山间各隘口,不使敌入。耿弇大军来攻,只需坚守,不必出战,耿弇远道而来,师劳兵疲,粮草不济,时间一久,必定退兵。卿待其退兵之后,再出兵攻占代郡全郡。”
旨意的中心意思是要避开耿弇的兵锋,皇帝与他的御用参军们多番研究,认为耿弇新灭彭宠,挟胜兵之威,不可力敌。代郡上谷一带,都是大山割裂的破碎盆地,重山阻隔,运输困难,上谷又不是产粮大郡,耿弇大军大概会有粮草问题,鲍永只需守住一时,待耿弇兵退。
鲍永与诸将商议,五原中部都尉尤河道:“陛下虽知兵,可毕竟距离遥远,不知此间详细,我军连番取胜,又有太原之兵相助,正可乘势进兵,攻占代郡全郡,怎么能因为耿弇的到来而改变既定的战略呢?将在外,军令不所不受,州牧大人为三军之主,可自行定夺。”
鲍永感觉他说得有理,便自高柳率军南下,与北上的张舒军一道围攻平邑,翁婿两人合兵,将代郡太守闵堪之兵围在平邑城内。
闵堪向东安阳的耿况求援,耿况看汉军势大,不敢去救,只在东安阳据守,等待耿弇的援兵。
鲍永围攻平邑半个月,不能攻下,便派人进城去劝降,闵堪说道:“我乃代郡大族,新末起兵自立,择有德者归之,久闻建世皇帝陛下仁德,我岂敢不望风归附?只是部将多有不从,若逼迫太过,恐生事端,尚须从容安排。请牧守大人予我十天期限,定带满城将士出城迎降。”
鲍永见了这封信,笑道:“闵堪还算是个识时务的人,反正他已是瓮中之鳖,早晚都逃不出去,便等十天又有何妨?”
他的女婿张舒道:“只恐其中有诈,闵堪用缓兵之计,拖上十天,等耿弇大军到来,他再反水。”
鲍永道:“此事也不得不防,耿弇若要来救,必得从东而来,经过田家坡,你率本部军马去那儿设伏,若耿家父子来救,打他个措手不及,我自带兵马在此围困。”
两个人商量定了,张舒便带兵向东,至田家坡大路,寻找险要之处设伏,专待救兵过来。
鲍永留在平邑,坐等十天之后闵堪出城投降。
闵堪自从答应投降之后,对鲍永十分殷勤,每日都送些牛酒礼物出城,款待汉军,同时向鲍永报告劝说众将的情形,几天过后,将士们都知道闵堪想要投降,一个个放松下来,防备也不似从前那么严密了。
又过了几天,忽然东面传来消息,耿弇的大军已进入代郡,却并未向西,而是直接南下,奔向代郡与太原郡交界之处的阳曲,看样子竟是不打算救闵堪,而是要攻占阳曲,直接进入太原郡。
张舒得知消息大惊,若是被耿弇袭了阳曲,便是断了他回归太原的后路,何况阳曲是太原门户,丢了这个门户,整个太原郡都将在耿弇的兵锋之下,若是如此,他这个太原都尉的罪过可就大了。
张舒只好离了田家坡,星夜南下,直奔阳曲,路上正遇耿弇的军队,双方来了一场遭遇战,耿弇兵精,又是新胜之师,士气正旺,战斗力十分强悍。
张舒的太原兵也是佐田况定河东的久战之兵,初遇强敌,十分奋勇,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杀到正午时分,耿弇亲自率幽州突骑三千自太原兵侧翼杀入,太原兵抵挡不住,开始混乱。
张舒带着亲信兵将向南奔逃,一路溃逃回阳曲城,刚一进城,便见到一人在城上,正在指挥众人修城,原来是太原太守杜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