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不祥征兆
刘秀看着王常,问道:“颜卿,这些日子,弹劾仲华的奏疏不断,你又是怎么看待此事的?”
王常沉默了好一会,有些为难地说道:“微臣的话,恐怕不是陛下想要听到的。”
刘秀乐了,笑言道:“颜卿但说无妨。”
王常说道:“微臣以为,现在应当免去大司徒的职务。”
刘秀苦笑,说道:“连颜卿你也认为仲华不称职?”
当朝中大臣们在洛阳享福的时候,邓禹在前线征战,当大臣们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的时候,邓禹在前线征战,当大臣们集体弹劾邓禹的时候,他还是在前线征战。
不做事的人,他永远都不会犯错,会犯错的人,都是在做事的。
王常意味深长地说道:“微臣并不认为大司徒不称职,只是现在陛下对大司徒的百般庇护,只会给大司徒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会给他树立更多的……”
政敌。后面的两个字,他没好意思说出口。
他的这番话,倒是刘秀以前从未考虑过的。刘秀愣了一下,陷入沉思。过了良久,他缓缓点头,说道:“此事,我还真需再仔细斟酌、斟酌。”
王常一笑,说道:“陛下向来英明,志向高远,微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妥善解决大司徒之事。”
刘秀摇头而笑,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感叹道:“与颜卿相谈,可甚缓我心事啊!”
他二人的关系,以前就好,虽说分属两个派系,一个是柱天都部系,一个是绿林系,但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影响到他俩的交情。
按照刘秀的旨意,王常取代了景尚,做起了新军的主将。其实,这支新军也不能完全说是一支新军,因为其中有许多的老兵。
这些老兵,都是刘秀的老部下,他们曾跟随刘秀剿灭过王郎,平定过起义军,战斗经验丰富,战力也强悍。
王常接替了景尚后,对军中的老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提拔。战力强点的老兵,被提升为伍长(五人为伍),能力强点的老兵,被提升为队长(十人为小队,五十人为正队),既有战力又有能力的,被提升为屯长(百人为屯),甚至是军侯(军侯又为曲长,五百人为曲)。
新兵们主要由老兵们带着训练,由老兵们传授他们格斗技巧,作战经验,王常作为‘总教头’,只需掌控大局就好,相对来说,他做的还是比较轻松的。
不日,刘秀定下了前往新军大营的日期。
这个时候,王常开始忙碌起来,陛下亲自前来巡视大营,作为新军主将,王常自然是十分重视,陛下巡营期间,可以和什么人见面,什么人可以接近陛下,这些他都得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万无一失才行。
另外,王常又找到花非烟,把云兮阁的探子大规模的安插进新军当中,既可暗中搜找寻图谋不轨之人,在有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也可以起到保护陛下的作用。
这天,终于到了刘秀亲自巡营的日子。
在大批羽林卫和禁军的护送下,刘秀离开皇宫,亲临洛阳城外的新军大营。
王常出营迎接,把刘秀接入大营之内。
刘秀是治军的行家,进入大营,看到营盘内部的布局,他立刻笑了,对身边的王常说道:“颜卿,这座大营,一看便知是出自于你的手笔,很有你的风格啊!”
王常含笑说道:“微臣接掌大营之后,的确对营盘的结构做了些调整。”稍顿,他正色说道:“陛下,我们去校军场吧!”
刘秀没有异议,点点头。
到了校军场,放眼望去,场内黑压压的一片,偌大的校军场,估计至少得站立着四、五万人。
定睛细看,将士们盔明甲亮,精气神十足,队列也整齐,横看是一条线,竖看还是一条线。
当刘秀进入校军场后,数万汉军将士,齐齐单膝跪地,异口同声道:“陛下!”
刘秀在王常的伴随下,走上校军场的高台,龙渊、龙准、龙孛,虚英、虚庭、虚飞也都跟了上来,分别站立在高台各角,目光如电,不停地巡视四周。
“平身!”刘秀向台下的众将士挥了挥手。
“谢陛下!”人们齐声应道,紧接着,齐刷刷地站起身形。这样的场面,可谓是壮观至极,人们起身的那一刻,就如同海水瞬间涨了潮似的。
接下来,王常拿起一支小旗子,以旗语做命令,指挥现场的数万将士们,做阵型演变。
刘秀站在高台上,看得认真。
只见校军场内的汉军将士,先是列出最基本的矩形阵。
表面上看,矩形阵是个整体,但要是细看的话,其中的门道多了去了。整体的矩形阵,是由一块块的小方阵组成的。
每块小方阵,是五百人的一曲,每四块小方阵,又会组成一个稍大的方阵,这是一部,每五个大方阵,又会组成一个更大的方阵,这是一军。一军正好为一万人。
整个矩形阵,就是由这么一块块的小方阵拼凑出来,但又不会给人杂乱感。如果说矩形阵是一台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小方阵就如同它身上的一个部件,精密又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作为内行人,观察一支队伍的阵列,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来这支队伍的训练程度,以及它的作战能力,相互配合能力,各军之间的协调整合能力等等。
王常转头看眼刘秀,见陛下看得聚精会神,他挥动手中的小旗子。看到他打出的旗语,各军的将领发号施令,命令传达下去,全军上下皆动。
原本的长方形的矩形阵,迅速发生变化,两翼的阵列后撤,中央的阵列前压,只一会的工夫,矩形阵已然变成了进攻性极强的锋矢阵。
锋矢阵的特点是中央突前,两翼靠后,整体阵型就如同一支箭头似的,两军交战时,锋矢阵适用于中央突破。
等阵型演变完,王常再次偷眼瞧瞧刘秀,见他面露笑意,还时不时地微微点头,王常终于放下心来。他再次打出旗语,校军场内的锋矢阵又快速蜕变成了雁形阵。
雁形阵的特点是中央兵力集中,两翼向两旁伸张,如同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它的特点是,在进行中央突破的同时,两翼向前包抄,其目的,是要全歼敌军,至少是要靠着两翼的包抄,把敌人主体阵型切割开。
接下来,王常以旗语,做了各种各样的阵型演练。看得出来,在阵型演练上,王常是下过一番苦工夫的,全军上下,也是十分之协调。
在阵型变化时,只偶尔会有混乱的情况发生,但对于一支新组建的军队而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此,刘秀非常满意。等到中午的时候,阵型也基本演示完成。刘秀以为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王常接下来还有安排。
他收起令旗,向一旁的部下交代了几句。那名部将噔噔噔的跑下高台,接着,领着十名身背着弓箭的兵卒走到高台近前,那名部将扬起头,插手施礼,说道:“陛下,请看我军的箭法演练!”
刘秀闻言,嘴角扬起,微微点了下头。
部将得令,带着十名兵卒,走到校军场的一侧,这里有一排箭靶子,十名兵卒,在距离箭靶子足有八十步远的时候,停下脚步。
而后,在部将的号令下,人们将肩头的长弓摘下来,又从箭壶中抽出一支箭矢,捻弓搭箭,箭锋指向半空中。停顿了片刻,十名兵卒几乎同时射出箭矢。
箭矢在空中画出一条抛物线,啪啪啪的皆钉在八十步开外的箭靶子上。
这么远的距离,没有一人脱靶,其中还有七人都是命中了靶心。看罢,校军场内的众将士齐声欢呼。刘秀也看得连连点头,赞叹一声:“不错!”
王常走到刘秀身旁,低声细语道:“陛下也演示一下箭术,以壮我军将士的士气!”
他可不是故意给刘秀出难题,他和刘秀是老战友了,刘秀有多大的本事,王常心里再清楚不过,别看刘秀平日里不怎么用箭,但他的箭法,堪称是百步穿杨。
让陛下当众演示出神入化的箭法,既能大壮声威,又能提升士气,何乐而不为呢?
没想到王常为了治军,把自己都算计进来了,刘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道:“要说箭术了得,那还得是子卫(傅俊)啊!”
王常笑道:“陛下过谦了。”
刘秀笑了笑,不再推让,伸出手来,说道:“给我一张硬弓!”
王常喜笑颜开,立刻让身旁的偏将军去取一张硬弓过来。时间不长,那名偏将军双手捧着一张长弓,来到刘秀近前,毕恭毕敬地躬身说道:“陛下!”
刘秀接过长弓,先是在手里掂了掂,感觉轻了点,他双脚分开,双指勾住弓弦,用力向外一拉,耳轮中就听咔嚓一声脆响,弓身竟然被刘秀硬生生的给拉折了。
这一下,不管是台上的人,还是台下的人,都愣住了。
王常也是脸色顿变,转头狠狠瞪了取弓的偏将一眼。你什么时候掉链子不好,偏偏赶在陛下巡营的时候掉链子,你可真给新军长脸啊!
那名偏将吓得汗如雨下,单膝跪地,颤声说道:“陛下,微臣……微臣再去取一张弓!”
刘秀倒是不以为然,说道:“这张弓轻了点,记得取硬弓!”
“微臣知道,微臣明白!”偏将起身,快步跑下台,时间不长,他又取来一张弓,这张弓,比刚才的那张明显要长了一些,躬身也更加的粗壮、厚实。
只不过刘秀接过来,感觉还是轻了。他深吸口气,双指再次勾住弓弦,用力向外一拉,在弓弦被拉满的同时,弓身再次传出咔的一声脆响,它再次发生折断。
此情此景,让台下的将士们无不目瞪口呆。
如果第一张弓是有问题的,被陛下拉折了,那么这第二张弓又如何解释?取弓的将领不可能连续两次犯错,这第二张弓,也不可能有问题。
人们看向刘秀的眼神,除了恭敬,又多了几分敬畏。
连续两张弓都折断,这也太不吉利了,简直是凶兆。
取弓的那名偏将军,已经直接跪在地上,身子抖如筛糠。王常也觉得脸面挂不住,不等刘秀开口说话,他抢先训斥道:“真是没用!去取我的弓来!”
王常沉默了好一会,有些为难地说道:“微臣的话,恐怕不是陛下想要听到的。”
刘秀乐了,笑言道:“颜卿但说无妨。”
王常说道:“微臣以为,现在应当免去大司徒的职务。”
刘秀苦笑,说道:“连颜卿你也认为仲华不称职?”
当朝中大臣们在洛阳享福的时候,邓禹在前线征战,当大臣们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的时候,邓禹在前线征战,当大臣们集体弹劾邓禹的时候,他还是在前线征战。
不做事的人,他永远都不会犯错,会犯错的人,都是在做事的。
王常意味深长地说道:“微臣并不认为大司徒不称职,只是现在陛下对大司徒的百般庇护,只会给大司徒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会给他树立更多的……”
政敌。后面的两个字,他没好意思说出口。
他的这番话,倒是刘秀以前从未考虑过的。刘秀愣了一下,陷入沉思。过了良久,他缓缓点头,说道:“此事,我还真需再仔细斟酌、斟酌。”
王常一笑,说道:“陛下向来英明,志向高远,微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妥善解决大司徒之事。”
刘秀摇头而笑,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感叹道:“与颜卿相谈,可甚缓我心事啊!”
他二人的关系,以前就好,虽说分属两个派系,一个是柱天都部系,一个是绿林系,但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影响到他俩的交情。
按照刘秀的旨意,王常取代了景尚,做起了新军的主将。其实,这支新军也不能完全说是一支新军,因为其中有许多的老兵。
这些老兵,都是刘秀的老部下,他们曾跟随刘秀剿灭过王郎,平定过起义军,战斗经验丰富,战力也强悍。
王常接替了景尚后,对军中的老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提拔。战力强点的老兵,被提升为伍长(五人为伍),能力强点的老兵,被提升为队长(十人为小队,五十人为正队),既有战力又有能力的,被提升为屯长(百人为屯),甚至是军侯(军侯又为曲长,五百人为曲)。
新兵们主要由老兵们带着训练,由老兵们传授他们格斗技巧,作战经验,王常作为‘总教头’,只需掌控大局就好,相对来说,他做的还是比较轻松的。
不日,刘秀定下了前往新军大营的日期。
这个时候,王常开始忙碌起来,陛下亲自前来巡视大营,作为新军主将,王常自然是十分重视,陛下巡营期间,可以和什么人见面,什么人可以接近陛下,这些他都得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万无一失才行。
另外,王常又找到花非烟,把云兮阁的探子大规模的安插进新军当中,既可暗中搜找寻图谋不轨之人,在有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也可以起到保护陛下的作用。
这天,终于到了刘秀亲自巡营的日子。
在大批羽林卫和禁军的护送下,刘秀离开皇宫,亲临洛阳城外的新军大营。
王常出营迎接,把刘秀接入大营之内。
刘秀是治军的行家,进入大营,看到营盘内部的布局,他立刻笑了,对身边的王常说道:“颜卿,这座大营,一看便知是出自于你的手笔,很有你的风格啊!”
王常含笑说道:“微臣接掌大营之后,的确对营盘的结构做了些调整。”稍顿,他正色说道:“陛下,我们去校军场吧!”
刘秀没有异议,点点头。
到了校军场,放眼望去,场内黑压压的一片,偌大的校军场,估计至少得站立着四、五万人。
定睛细看,将士们盔明甲亮,精气神十足,队列也整齐,横看是一条线,竖看还是一条线。
当刘秀进入校军场后,数万汉军将士,齐齐单膝跪地,异口同声道:“陛下!”
刘秀在王常的伴随下,走上校军场的高台,龙渊、龙准、龙孛,虚英、虚庭、虚飞也都跟了上来,分别站立在高台各角,目光如电,不停地巡视四周。
“平身!”刘秀向台下的众将士挥了挥手。
“谢陛下!”人们齐声应道,紧接着,齐刷刷地站起身形。这样的场面,可谓是壮观至极,人们起身的那一刻,就如同海水瞬间涨了潮似的。
接下来,王常拿起一支小旗子,以旗语做命令,指挥现场的数万将士们,做阵型演变。
刘秀站在高台上,看得认真。
只见校军场内的汉军将士,先是列出最基本的矩形阵。
表面上看,矩形阵是个整体,但要是细看的话,其中的门道多了去了。整体的矩形阵,是由一块块的小方阵组成的。
每块小方阵,是五百人的一曲,每四块小方阵,又会组成一个稍大的方阵,这是一部,每五个大方阵,又会组成一个更大的方阵,这是一军。一军正好为一万人。
整个矩形阵,就是由这么一块块的小方阵拼凑出来,但又不会给人杂乱感。如果说矩形阵是一台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小方阵就如同它身上的一个部件,精密又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作为内行人,观察一支队伍的阵列,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来这支队伍的训练程度,以及它的作战能力,相互配合能力,各军之间的协调整合能力等等。
王常转头看眼刘秀,见陛下看得聚精会神,他挥动手中的小旗子。看到他打出的旗语,各军的将领发号施令,命令传达下去,全军上下皆动。
原本的长方形的矩形阵,迅速发生变化,两翼的阵列后撤,中央的阵列前压,只一会的工夫,矩形阵已然变成了进攻性极强的锋矢阵。
锋矢阵的特点是中央突前,两翼靠后,整体阵型就如同一支箭头似的,两军交战时,锋矢阵适用于中央突破。
等阵型演变完,王常再次偷眼瞧瞧刘秀,见他面露笑意,还时不时地微微点头,王常终于放下心来。他再次打出旗语,校军场内的锋矢阵又快速蜕变成了雁形阵。
雁形阵的特点是中央兵力集中,两翼向两旁伸张,如同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它的特点是,在进行中央突破的同时,两翼向前包抄,其目的,是要全歼敌军,至少是要靠着两翼的包抄,把敌人主体阵型切割开。
接下来,王常以旗语,做了各种各样的阵型演练。看得出来,在阵型演练上,王常是下过一番苦工夫的,全军上下,也是十分之协调。
在阵型变化时,只偶尔会有混乱的情况发生,但对于一支新组建的军队而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此,刘秀非常满意。等到中午的时候,阵型也基本演示完成。刘秀以为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王常接下来还有安排。
他收起令旗,向一旁的部下交代了几句。那名部将噔噔噔的跑下高台,接着,领着十名身背着弓箭的兵卒走到高台近前,那名部将扬起头,插手施礼,说道:“陛下,请看我军的箭法演练!”
刘秀闻言,嘴角扬起,微微点了下头。
部将得令,带着十名兵卒,走到校军场的一侧,这里有一排箭靶子,十名兵卒,在距离箭靶子足有八十步远的时候,停下脚步。
而后,在部将的号令下,人们将肩头的长弓摘下来,又从箭壶中抽出一支箭矢,捻弓搭箭,箭锋指向半空中。停顿了片刻,十名兵卒几乎同时射出箭矢。
箭矢在空中画出一条抛物线,啪啪啪的皆钉在八十步开外的箭靶子上。
这么远的距离,没有一人脱靶,其中还有七人都是命中了靶心。看罢,校军场内的众将士齐声欢呼。刘秀也看得连连点头,赞叹一声:“不错!”
王常走到刘秀身旁,低声细语道:“陛下也演示一下箭术,以壮我军将士的士气!”
他可不是故意给刘秀出难题,他和刘秀是老战友了,刘秀有多大的本事,王常心里再清楚不过,别看刘秀平日里不怎么用箭,但他的箭法,堪称是百步穿杨。
让陛下当众演示出神入化的箭法,既能大壮声威,又能提升士气,何乐而不为呢?
没想到王常为了治军,把自己都算计进来了,刘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道:“要说箭术了得,那还得是子卫(傅俊)啊!”
王常笑道:“陛下过谦了。”
刘秀笑了笑,不再推让,伸出手来,说道:“给我一张硬弓!”
王常喜笑颜开,立刻让身旁的偏将军去取一张硬弓过来。时间不长,那名偏将军双手捧着一张长弓,来到刘秀近前,毕恭毕敬地躬身说道:“陛下!”
刘秀接过长弓,先是在手里掂了掂,感觉轻了点,他双脚分开,双指勾住弓弦,用力向外一拉,耳轮中就听咔嚓一声脆响,弓身竟然被刘秀硬生生的给拉折了。
这一下,不管是台上的人,还是台下的人,都愣住了。
王常也是脸色顿变,转头狠狠瞪了取弓的偏将一眼。你什么时候掉链子不好,偏偏赶在陛下巡营的时候掉链子,你可真给新军长脸啊!
那名偏将吓得汗如雨下,单膝跪地,颤声说道:“陛下,微臣……微臣再去取一张弓!”
刘秀倒是不以为然,说道:“这张弓轻了点,记得取硬弓!”
“微臣知道,微臣明白!”偏将起身,快步跑下台,时间不长,他又取来一张弓,这张弓,比刚才的那张明显要长了一些,躬身也更加的粗壮、厚实。
只不过刘秀接过来,感觉还是轻了。他深吸口气,双指再次勾住弓弦,用力向外一拉,在弓弦被拉满的同时,弓身再次传出咔的一声脆响,它再次发生折断。
此情此景,让台下的将士们无不目瞪口呆。
如果第一张弓是有问题的,被陛下拉折了,那么这第二张弓又如何解释?取弓的将领不可能连续两次犯错,这第二张弓,也不可能有问题。
人们看向刘秀的眼神,除了恭敬,又多了几分敬畏。
连续两张弓都折断,这也太不吉利了,简直是凶兆。
取弓的那名偏将军,已经直接跪在地上,身子抖如筛糠。王常也觉得脸面挂不住,不等刘秀开口说话,他抢先训斥道:“真是没用!去取我的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