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昆阳之战
  王邑和王寻指挥着心腹部下,对船只周围的莽军将士展开了屠杀,直至杀到河边都是浮尸,再无一人能把住船身,王邑和王寻才下令渡河。
  他二人乘船跑了,留下十多万的莽军在河边。有些水性好的,脱下盔甲,跳进河水当中,硬往对岸游,有些不会水的则顺着岸边四处逃窜。
  当刘秀率领汉军追杀上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混乱不堪的场面。没有多余的废话,刘秀一挥手中剑,喝道:“进攻!彻底击溃莽军!”
  随着刘秀一声令下,汉军的骑兵和步兵一并向前推进。
  十多万的莽军,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其中的大部分都被逼进河水当中,其中真正有体力能游到对岸的,其实屈指可数,大多数的人被活活淹死在滍水当中。
  这便是震惊天下的昆阳之战。
  此战,以刘秀、王凤为首,不足两万的汉军,竟然不可思议的大败四十多万的莽军。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罕见,像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也是统帅着五万楚军打败了四十万的秦军。
  而昆阳之战,汉军都不到两万人,将四十三万之众的莽军杀得一败涂地,尸横遍野,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四十多万莽军,从昆阳败到滍水,跑一路死一路,尸体蔓延出去二、三十里,尤其是到了滍水这里,河面上几乎都漂满了莽兵的尸体。
  其实大多数的莽兵并非死在汉军手里,汉军总共还不到两万人,就算让他们使出吃奶的劲来杀,又能杀死多少人?
  阵亡的莽军将士,大多都是死在自己人的脚下,是在混乱当中,被自己人给活活踩死的,至于被滍水淹死的莽军,有相当一部分是被硬挤下水的,对于那些缴械投降的莽军,汉军并没有滥杀。
  昆阳之战,让全国的各州各郡各县都震惊了。
  无论让谁看来,此战的局势都很明朗,莽军有好几十万将士,号称百万大军,而南阳汉军还不到十万人,双方兵力相差太过悬殊,此战似乎并没多大的悬念。
  可谁能想到,这号称百万之众的莽军,都没能进到南阳,只是在路过颍川的时候,便被流窜进颍川的汉军一举全歼。这仗打的,实在是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昆阳之战结束后,刘秀可谓是一举成名,当真成了名满天下的汉军名将。
  其实昆阳之战,作为组织反击战的刘秀,的确是功不可没,但不可否则,王凤的功绩并不比刘秀低。
  若是没有王凤牢牢坚守住昆阳,将四十多万的莽军死死顶在昆阳城外,也不可能有最后的这场大胜仗。
  只是王凤向王邑写降书、递顺表,要向莽军投降这件事,实在是太丢人了,不仅让王凤颜面扫地,也大大抵掉了他的功绩。
  要知道王凤的官职可比刘秀高得多,在昆阳之战中,他本应是领导者,也应该居功至伟。
  但就是因为他主动向莽军投降,以至于在昆阳大捷中,王凤的功绩被大大抹杀掉,即便在后世的史书当中,公然的汉军领导者也是刘秀,而不是他王凤。
  汉军在昆阳之战的大获全胜,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一场大胜仗,更收获了各州各郡的归心,同时也敲响了新莽朝廷的丧钟。
  这四十多万的莽军,可以说是王莽的全部家底,经昆阳一战,被打了个精光,最后只有王邑、王寻带着一两百人,逃过滍水,回到长安,可以说只此一战,便动摇了新莽朝廷的根本。
  得知朝廷大军在昆阳战败的消息,长安朝廷,上下震惊,如丧考妣,王莽更是一夜间白了头。这时候的王莽,其实已经能预见到,自己即将大难临头,命不久矣。
  昆阳之战才刚刚结束,汉军连昆阳城外的战场都没打扫完呢,便收到了南阳传来的喜讯,宛城告破。
  刘秀在昆阳这里散布的宛城沦陷的消息,其实就是他临时编造出来的,用来激励己方士气,同时打击莽军的士气。
  但刘秀也万万没想到,他编出的消息竟然碰巧对了,宛城那边,还真就被刘縯率军攻陷了。
  汉军方面是在元月围困的宛城,现在已是五月底,围城足足有五个月之久。
  宛城城内,粮草早已耗尽,无论是军兵还是百姓,皆已无一粒粮食可吃,城内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案。
  倘若岑彭在继续死守下去,他麾下的将士们,连同满城的百姓,都得被活活饿死。
  弹尽粮绝,坚守到了这一步,岑彭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最终只能派人,去往城外的汉军大营,向刘縯请降。
  看到岑彭派人递交的降书,刘縯心中也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滋味。
  自他在舂陵起事以来,岑彭就是他在南阳的大敌,哪怕是做梦,他都不知道梦过多少次,自己亲手把岑彭斩于剑下。
  而现在,这个一直困扰着他的大敌,竟然亲自向自己写了降书,刘縯的心里,亦是五味杂陈。
  他麾下的许多将领都建议刘縯,不接受岑彭的投降,务必要生擒此贼,将他碎尸万段。
  己方的弟兄,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岑彭的手里,接受他的投降,饶他活命,实在是太便宜他了。
  刘縯也觉得手下人说得在理,有拒不纳降之意,这时候,被刘秀派来辅佐他的邓禹站了出来,向刘縯分析利弊。
  若是不接受岑彭的投降,死的将不仅仅是岑彭以及城内的郡军,更有城中十多万的百姓,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也太损汉军的名誉。
  其次,若想成大事,就得具备大胸怀,得有包容之量。
  岑彭不降,那的确是己方的死敌,但岑彭投降了,己方就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汉室若想复兴,就得广纳天下人才,而在这些人才当中,也应该包括曾经的敌人。
  何况岑彭有勇有谋,是罕见的帅才,对这样的人,不更应该纳入麾下,收为己用吗?再者,现在四十多万的莽军正在昆阳作战,昆阳方面,局势危机,急需己方主力大军的援助,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实在不宜再耽搁时间,得赶快结束宛城之战,让己方的主力大军能抽出身来,驰援昆阳。
  邓禹的这番分析,成功打动了刘縯,也正是在邓禹的劝说之下,刘縯最终接受了岑彭的投降。
  刘縯肯接受自己的投降,这让岑彭都颇感意外。岑彭派人送来降书,也只是想试探一下刘縯的反应。
  他心里明镜似的,死在自己手里的汉军实在太多了,甚至汉军在小长安聚的战败,刘縯的妹妹刘元之死,也和他或多或少有些瓜葛,汉军应该不会接受他的投降才对。可是没想到,刘縯竟然接受了,而且还做出承诺,不会滥杀投降的一兵一卒,以前的恩怨纠葛,可一笔勾销。
  刘縯竟能具备如此胸怀,令岑彭意想不到,对于刘縯的纳降,岑彭心里是充满了感动和感激的。
  一方愿意投降,另一方又愿意纳降,接下来的事情就进展得很顺利了。
  岑彭亲自带着满城的将士,走出宛城,向刘縯负荆请罪。刘縯也是十分大度的上前,亲手解开了岑彭身上的绑绳。
  宛城之战,耗时数月之久,至此才算是宣告结束,以岑彭为首的南阳郡军,悉数向汉军投降。
  岑彭一部的投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南阳全境,彻底落入到汉军的手里,同一时间,汉军又在昆阳大捷,击败了四十多万的莽军,颍川境内的许多城镇,几乎是第一时间给刘秀送来降书,表示愿意归顺更始朝廷。
  昆阳和宛城的大捷,让汉军的势力彻底壮大起来。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郡县,豪杰四起,杀州牧,杀太守,杀县令,并纷纷派人向南阳的刘玄递交顺表,肯接受更始朝廷的调遣。
  连日来,刘玄可是乐得合不拢嘴,喜事一件接着一件,又是昆阳大捷,又是宛城归顺。
  现在连远在河北那边都有许多郡县派人送来顺表,表示愿意向自己这位大汉天子俯首称臣。
  不过也有让刘玄烦心的事,就是刘縯和刘秀这两兄弟的名声越来越大,威名太盛,甚至都压过了他这个皇帝。
  刘縯因为攻陷宛城,收复岑彭,名扬天下,而刘秀更是在昆阳,以不足两万的兵力大败四十三万莽军,声望都快超过刘縯了,这两兄弟,一个比一个善战,一个比一个会打仗,刘玄感觉,自己的帝位已明显受到威胁。
  下面有刘縯、刘秀这兄弟功高盖主,刘玄的心本来就七上八下,他的身边还有人不停的推波助澜,朱鲔。
  这天,朱鲔面见刘玄,同时递交给刘玄一卷竹简。刘玄不明所以,接过竹简,展开一瞧,里面都是一段段的话。
  见刘玄面露茫然之色,朱鲔慢悠悠地解释道:“这是自陛下登基以来,刘稷的全部言行,皆已被臣记录下来,请陛下过目。”
  刘稷可是汉军中勇冠三军的大将,也是刘縯最亲信的兄弟之一,他在刘縯心目中的地位,恐怕除了刘秀、刘嘉,就是他刘稷了。
  刘玄闻言,吃了一惊,连忙细看书简中的内容。
  这些记录刘稷说过的话,都是和刘玄有关的,而且记录得十分详细,某年某月某日,什么时辰,什么场合,和谁对话等等,都有记载。
  其中有一条,是刘玄刚称帝不久,刘稷对刘氏宗亲说的话。“自我等起兵以来,所成大事,皆大哥之功,而刘玄算是个什么东西,他也配做天子?”
  另外,在围困宛城期间,刘稷也不时和手下的将士们说,等攻陷了宛城,他们就调转回头,将刘玄拉下皇位,推大哥刘縯登基。
  看罢这些记录的言词,刘玄的脑门子冒出一层的白毛汗,结结巴巴地说道:“刘稷……刘稷可是要杀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