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_834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罗用不禁想起唐律上关于婚姻的一条:“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以配合。”
这里的色类,并非是之不同肤色的人种,而是指不同颜色的衣服,代表处在不同阶层的男女。
如今再看这坊间,再想通过衣着颜色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出身,怕是很难了。想到这里,罗用心中便觉十分快意。
待到了宫门,罗用下车步行。
初一十五这两次大朝,上朝的官员比较多,罗用刚到,便遇着一个常在机器坊与他学算术的同僚,两人打过招呼,一同往那上朝的大殿行去,之后又陆续遇着几个相熟的。
不多时,他们又遇到正要出宫的徐内侍,道是要去宫外采买一些物什,他身边的那个年轻寺人罗用也认得,跟在徐内侍身边许多年了,从前初见他时,还是一副不知事的小孩儿模样,如今倒是大了。
徐内侍要去采买,罗用他们要去上朝,双方打过一个招呼,各自继续行路。
行过一段,徐内侍回头去看,这时候天色已然亮透,罗用与其他几名官员,正结伴行走在宫城大道之上。
眼下这时节,春色已是深了,宫城之中,宫殿巍峨,绿树茵茵……
“徐内侍。”
“走吧,我等早些出宫去。”
这一日的早朝,依旧说的是那修路之事,西面和南面两条路要同时开工,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十分巨大。
就这两条路具体要修什么路,朝中上下讨论了许久,最后决定河西那条路修铁轨,岭南那条路在平缓的路段修木轨,至于那些陡峭难行的路段,便先修水泥路。
……
时年六月,河南道铁轨全线竣工。
六月中旬,河西路开工。
七月初,岭南路开工。
八月底,圣人东巡。
十二月初,归来。
次年正月,杜如晦长子杜构被任命为长安县令,罗用升工部侍郎,兼万年县令。
第453章终章
贞观二十三年夏末,在大唐东面的一片大海中,一艘木船正缓缓向着海岸线驶来。
“此乃何处?不知是在江南还是江北?”船上几名人员正站在甲板上说话。
他们早些时日途经一个岛国,并且在那里停留整顿数日,也明确了接下来的航线,所以这时候就能确定,眼前这条海岸线的后面,应该就是大唐地界。
只是不知道具体是在大唐的哪一处,毕竟这个年代也没个卫星定位系统,他们这一群人,对这条海岸线显然也不熟悉。
“便先往北走。”其中一名青年言道:“若是去了南边,之后又要北上,逆水而行,慢且费力。”
“若是去得太北,可莫要到了高句丽才好。”另一名略矮的青年言道。
其余几人也是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便是去了高句丽也不怕,倭人不是说了,近年高句丽与唐常有商贾往来,早都不打仗了。”
“那也要当心着些,都到家门口了,可不想再旁生枝节。”
“依我看,此处应是江南。”
“你们看那山上的树都那般绿。”
“这时候才是八月,树自然是绿的。”
“……”
这几名说话的年轻人,看相貌应是唐人,只衣着却是番客衣着。
另外船上还有一些其他肤色的人,白的棕的都有,甚至还有几名黑色皮肤的水手,这一艘船不大不小,人员却很不少。
这里的色类,并非是之不同肤色的人种,而是指不同颜色的衣服,代表处在不同阶层的男女。
如今再看这坊间,再想通过衣着颜色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出身,怕是很难了。想到这里,罗用心中便觉十分快意。
待到了宫门,罗用下车步行。
初一十五这两次大朝,上朝的官员比较多,罗用刚到,便遇着一个常在机器坊与他学算术的同僚,两人打过招呼,一同往那上朝的大殿行去,之后又陆续遇着几个相熟的。
不多时,他们又遇到正要出宫的徐内侍,道是要去宫外采买一些物什,他身边的那个年轻寺人罗用也认得,跟在徐内侍身边许多年了,从前初见他时,还是一副不知事的小孩儿模样,如今倒是大了。
徐内侍要去采买,罗用他们要去上朝,双方打过一个招呼,各自继续行路。
行过一段,徐内侍回头去看,这时候天色已然亮透,罗用与其他几名官员,正结伴行走在宫城大道之上。
眼下这时节,春色已是深了,宫城之中,宫殿巍峨,绿树茵茵……
“徐内侍。”
“走吧,我等早些出宫去。”
这一日的早朝,依旧说的是那修路之事,西面和南面两条路要同时开工,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十分巨大。
就这两条路具体要修什么路,朝中上下讨论了许久,最后决定河西那条路修铁轨,岭南那条路在平缓的路段修木轨,至于那些陡峭难行的路段,便先修水泥路。
……
时年六月,河南道铁轨全线竣工。
六月中旬,河西路开工。
七月初,岭南路开工。
八月底,圣人东巡。
十二月初,归来。
次年正月,杜如晦长子杜构被任命为长安县令,罗用升工部侍郎,兼万年县令。
第453章终章
贞观二十三年夏末,在大唐东面的一片大海中,一艘木船正缓缓向着海岸线驶来。
“此乃何处?不知是在江南还是江北?”船上几名人员正站在甲板上说话。
他们早些时日途经一个岛国,并且在那里停留整顿数日,也明确了接下来的航线,所以这时候就能确定,眼前这条海岸线的后面,应该就是大唐地界。
只是不知道具体是在大唐的哪一处,毕竟这个年代也没个卫星定位系统,他们这一群人,对这条海岸线显然也不熟悉。
“便先往北走。”其中一名青年言道:“若是去了南边,之后又要北上,逆水而行,慢且费力。”
“若是去得太北,可莫要到了高句丽才好。”另一名略矮的青年言道。
其余几人也是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便是去了高句丽也不怕,倭人不是说了,近年高句丽与唐常有商贾往来,早都不打仗了。”
“那也要当心着些,都到家门口了,可不想再旁生枝节。”
“依我看,此处应是江南。”
“你们看那山上的树都那般绿。”
“这时候才是八月,树自然是绿的。”
“……”
这几名说话的年轻人,看相貌应是唐人,只衣着却是番客衣着。
另外船上还有一些其他肤色的人,白的棕的都有,甚至还有几名黑色皮肤的水手,这一艘船不大不小,人员却很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