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_158
“哎,走那么急做什么,等等我们。”后面那两个连忙跟上,也是要回去拿桶的。
“这怎的好意思。”罗用对那个正帮他挑水的村人说道。
“不碍事不碍事。”那村人连连说道。也是做惯了农活的,担着两桶水,步履轻快地就上了旁边的那片土坡。
路上,这村人就跟罗用说了他们最近的发现。
原来最近大伙儿都在忙着耕田翻地,然后他们就发现今年的土地好像比往年显得更加松软肥沃一些,大伙儿凑一块儿一说这个事,都认为这肯定跟他们去年往田地里施了许多土粪有关系。
在眼下这个年代,人们对于土地的印象就是越种越贫瘠,所谓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
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去开辟新的土地来种植粮食,长此以往,对于环境的破坏自然也是很严重的,而且开辟荒地的过程也并不容易,要耗费许多时间和体力。
也是后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渐渐地才积累出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发展出许多肥田之法。
进入宋朝以后,《陈敷农书》中便提出地力常兴的思想,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土地就不会越种越贫。待到了清朝,《知本提纲》指出:“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
从原本的越种越贫,到中间的地力常兴,再到后来的贫地化良田,这就是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
原本,这一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千多年时间,但因为罗用这个人的出现,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烧土粪之法,对于整个农耕社会,不知又会起到多大的影响。
西坡村的人,现在就尝到了先进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不仅去年的粮食收成不错,今年耕地的时候仔细一看,竟又觉得自家的田地比原先肥沃了几分。
也没用多少粪肥下去,田地竟然就能越种越肥,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于是对罗三郎便又在心里敬重了几分。
第82章角子
一批又一批的杜种树苗在西坡村周围的山坡上扎根,罗用对这些树苗很上心,得空就要到坡上看看它们的长势。
随着气温的升高,绝大多数树苗都已顺利发芽,在枝条上长出嫩绿嫩绿的小叶芽儿,也有一些非但不发芽,反而还越种越干巴的,瞅着就是活不成了,那也没办法,这么远的路途运过来,总是会有折损。
这一株树苗就是十八文钱,搁眼下的粮价,也够买三斗粟米的,罗三郎很是心疼。
“怎的这时候还有人送猪肉过来?”在坡上走过一圈,罗用回到自家院子的时候,见二娘她们正在处理猪肉和板油等物。
这时候都快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往常若有人送猪肉过来,最晚也在中午饭前后。
“小河村那边,有个老翁今日耕地的时候,不当心跌到沟里,摔折了腿,家中无甚钱粮,只好把养着的猪宰杀了,送他到县城去接骨。”二娘言道。
“伤得可重?”罗用问道。
“就是摔折了腿,其他倒也没有什么大碍。”二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儿也是在黄土高原的地域范围之内,田间地头的也有不少沟沟坎坎,时而也会听说有人或者是牲畜摔到沟里去。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地域的关系,还是因为年代的关系,总之,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这时候刚入春,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那些沟沟坎坎里面,一般都有溪流,流淌着清澈的溪水,一点都不是罗用后世所知道的黄土高原的模样。
家里摔了老人的那户人家,去年也从罗用这里拿了两头猪仔在家里养着,前些时候猪价不错,他家就宰过一头,这回又宰了以后,两头猪就都杀完了。
上回的猪肉大多都卖给了罗用,被他做成东坡肉卖出去了,这回这头猪,除了罗用这一份,剩下的,他们都拿城里头去卖,因为县城那边给的价钱比罗用这边更高。
他们西坡村小河村这一带的猪肉,现如今在离石县当地也算是有些名气了,他们这里养出来的肥猪肉甘甜而不腥臊,在城中一些酒楼客舍都比较受欢迎。
这一头猪,罗家得了大半。
猪下水想来拿去城中也不好卖,于是他们就在村中与村人换成了钱粮,只留下猪板油大肠油这些个东西带来罗家院子这边。
猪板油可以用来熬食用油,做出来的肥皂品质也比较好,像大肠油还有一些猪肚子里头杂七杂八的腥油,因为味道比较大,罗用一般只用它们做臭肥皂,用的还是原来那种糖糕模,用以和其他肥皂区分。
另外还有不少五花肉和两条猪腿,可以全部加工成东坡肉东坡肘子,明日一早就会有人前来采买,就算今日多做一些,也不用担心卖不完,最近聚集在离石县中的商贾愈发多了起来,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消费能力那是很可观的。
“也别把肉都煮了,留一些做饺子吧。”罗家已经接连吃了好几天的豆渣炖菜,也该改善改善伙食了。
他们这地方的人一般把饺子称为角子或者水角儿,反正角子饺子读音都一样,罗用倒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听说别个地方也有叫做馄饨或者是汤中牢丸,一种吃食有几种称呼也不奇怪,等再过几百年,还会多出一些像扁食之类的称呼。
“今日要吃水角儿?”四娘五郎那几个原本还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剥葱,这时候一听今晚要吃角子,就都亢奋了。
“对,今晚吃水角儿,你们进去看看,屋里头还有白面没有了?”罗用笑道。
这一边,二娘依言切了一块五花肉出来单独放在一旁,罗用见了,就让她多切一些:“一会儿让阿姊他们也端一碗回去。”
“这怎的好意思。”罗用对那个正帮他挑水的村人说道。
“不碍事不碍事。”那村人连连说道。也是做惯了农活的,担着两桶水,步履轻快地就上了旁边的那片土坡。
路上,这村人就跟罗用说了他们最近的发现。
原来最近大伙儿都在忙着耕田翻地,然后他们就发现今年的土地好像比往年显得更加松软肥沃一些,大伙儿凑一块儿一说这个事,都认为这肯定跟他们去年往田地里施了许多土粪有关系。
在眼下这个年代,人们对于土地的印象就是越种越贫瘠,所谓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
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去开辟新的土地来种植粮食,长此以往,对于环境的破坏自然也是很严重的,而且开辟荒地的过程也并不容易,要耗费许多时间和体力。
也是后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渐渐地才积累出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发展出许多肥田之法。
进入宋朝以后,《陈敷农书》中便提出地力常兴的思想,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土地就不会越种越贫。待到了清朝,《知本提纲》指出:“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
从原本的越种越贫,到中间的地力常兴,再到后来的贫地化良田,这就是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
原本,这一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千多年时间,但因为罗用这个人的出现,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烧土粪之法,对于整个农耕社会,不知又会起到多大的影响。
西坡村的人,现在就尝到了先进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不仅去年的粮食收成不错,今年耕地的时候仔细一看,竟又觉得自家的田地比原先肥沃了几分。
也没用多少粪肥下去,田地竟然就能越种越肥,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于是对罗三郎便又在心里敬重了几分。
第82章角子
一批又一批的杜种树苗在西坡村周围的山坡上扎根,罗用对这些树苗很上心,得空就要到坡上看看它们的长势。
随着气温的升高,绝大多数树苗都已顺利发芽,在枝条上长出嫩绿嫩绿的小叶芽儿,也有一些非但不发芽,反而还越种越干巴的,瞅着就是活不成了,那也没办法,这么远的路途运过来,总是会有折损。
这一株树苗就是十八文钱,搁眼下的粮价,也够买三斗粟米的,罗三郎很是心疼。
“怎的这时候还有人送猪肉过来?”在坡上走过一圈,罗用回到自家院子的时候,见二娘她们正在处理猪肉和板油等物。
这时候都快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往常若有人送猪肉过来,最晚也在中午饭前后。
“小河村那边,有个老翁今日耕地的时候,不当心跌到沟里,摔折了腿,家中无甚钱粮,只好把养着的猪宰杀了,送他到县城去接骨。”二娘言道。
“伤得可重?”罗用问道。
“就是摔折了腿,其他倒也没有什么大碍。”二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儿也是在黄土高原的地域范围之内,田间地头的也有不少沟沟坎坎,时而也会听说有人或者是牲畜摔到沟里去。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地域的关系,还是因为年代的关系,总之,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这时候刚入春,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那些沟沟坎坎里面,一般都有溪流,流淌着清澈的溪水,一点都不是罗用后世所知道的黄土高原的模样。
家里摔了老人的那户人家,去年也从罗用这里拿了两头猪仔在家里养着,前些时候猪价不错,他家就宰过一头,这回又宰了以后,两头猪就都杀完了。
上回的猪肉大多都卖给了罗用,被他做成东坡肉卖出去了,这回这头猪,除了罗用这一份,剩下的,他们都拿城里头去卖,因为县城那边给的价钱比罗用这边更高。
他们西坡村小河村这一带的猪肉,现如今在离石县当地也算是有些名气了,他们这里养出来的肥猪肉甘甜而不腥臊,在城中一些酒楼客舍都比较受欢迎。
这一头猪,罗家得了大半。
猪下水想来拿去城中也不好卖,于是他们就在村中与村人换成了钱粮,只留下猪板油大肠油这些个东西带来罗家院子这边。
猪板油可以用来熬食用油,做出来的肥皂品质也比较好,像大肠油还有一些猪肚子里头杂七杂八的腥油,因为味道比较大,罗用一般只用它们做臭肥皂,用的还是原来那种糖糕模,用以和其他肥皂区分。
另外还有不少五花肉和两条猪腿,可以全部加工成东坡肉东坡肘子,明日一早就会有人前来采买,就算今日多做一些,也不用担心卖不完,最近聚集在离石县中的商贾愈发多了起来,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消费能力那是很可观的。
“也别把肉都煮了,留一些做饺子吧。”罗家已经接连吃了好几天的豆渣炖菜,也该改善改善伙食了。
他们这地方的人一般把饺子称为角子或者水角儿,反正角子饺子读音都一样,罗用倒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听说别个地方也有叫做馄饨或者是汤中牢丸,一种吃食有几种称呼也不奇怪,等再过几百年,还会多出一些像扁食之类的称呼。
“今日要吃水角儿?”四娘五郎那几个原本还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剥葱,这时候一听今晚要吃角子,就都亢奋了。
“对,今晚吃水角儿,你们进去看看,屋里头还有白面没有了?”罗用笑道。
这一边,二娘依言切了一块五花肉出来单独放在一旁,罗用见了,就让她多切一些:“一会儿让阿姊他们也端一碗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