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不太坏_第35章
“不必多礼,快快回去歇息。”长平陵公主见他行事稳重,事事如自己心意,很是高兴,忙摆手让他回去。
崔衡慢慢走回自已的院子,他没回卧房,而是来到了书房,拉开暗室的门,他走了进去,又轻轻地合上门,走到挂了十二幅皇帝画像的墙面前,痴痴地从第一幅开始看,一直看到最后一幅,他的手轻轻抚摸着那栩栩如真人的眉眼,勾勒着那英挺的鼻子,指腹轻轻按压着那禁欲又性感的嘴唇。良久,一向端方万分的清雅公子,把脸紧紧贴在画像上,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世人只知道他给皇帝陛下每年画一幅画像,并且只给他一个人画,这被看作政治上的智慧和感情上的投资,是向皇帝表达自己忠心无二的绝佳途径,就连自己那精明细致的妹妹崔清宛都是这么认为。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他每年画两幅,一幅献给皇帝,一幅藏在这密室里,这是他自己掩藏了十二年的秘密,自十二年前在御花园芙蓉树下见到那温柔少年的回眸一笑,他当晚回家便开始给太子画像,他的情窦初开不是对着一个美丽少女,而是那个无限尊贵却无限美好的太子,他看到他为了文雁青长跪皇后宫门前两天两夜,最后当他扶起他的时候他是那么脆弱地晕倒在自己怀里,他在床前照顾了他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但在他醒来时悄悄离开;他看到他为文雁青的一无所有而着急无助,他拿着自己所有的私房银子六个金元宝来到他面前,看到他脸上的不好意思后轻松地说着是借给你的,以后可要还我喔。
他偷偷藏着一个梦,梦想着在宋炔有能力亲政的时候,他要把对他的喜欢大声地告诉他,他要留在他身边,永永远远。
但妹妹的一纸赐婚如一盆冰水,冷冷地把他从梦中浇醒,他知道,他怎么可能跟自己的亲妹妹抢同一个男人,那是他从小相依为命长大的妹妹呀,而今天,为了家族的未来,为了妹妹的后位稳妥,他要成亲了,他连偷偷收藏他画像的资格都没有了,而以后,只有自己的心,才是世人看不到的地方吧。
他一张一张小心毅毅地拿下画像,卷成轴,包好防潮的纸,锁在了一个精致的大在的香樟木箱子里。然后,轻轻地走到了院子,对着天上那个高远的月亮,在寒深露重里,站了一个晚上。
崔清宛的凤仪宫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来来往往的太医,多出一倍的宫女侍卫,三天两头来宫里探视的崔家的当家主母们,当然,还有天天往这跑的安排这些事的皇帝宋炔。
执着远阳公主的小手,宋炔正坐在皇后的床前,神色温柔地盯着皇后那平平的小腹,崔清宛看着他紧张在乎的样子,不由地开心笑了起来,“又不是第一次当父亲,瞧你一幅如临大敌的样子,看的我都紧张呢”宋炔笑了笑,说道“朕不是第一次当父亲,可你是第一次当母亲,我生怕照顾不好你,天天睡得不安稳的很。”说完抱起远阳小公主,用下巴蹭着那嫩嫩的小脸蛋,逗的小女孩咯咯笑个不停。崔清宛看他清减了不少,忙大声叫来黄怡,让他快服侍陛下回宫休息。
重臣们对皇帝的家事很是满意,皇后有孕,大楚后继有人,帝后和睦,听说皇帝在皇后有孕后不但照顾有加,对后宫其他的狐媚子一概不理,还遣散了一大批没名分的美人。自己天天孤孤单单地睡在自己的乾元殿。连一向看中正统的卫仲远都抽着大烟袋赞叹道 “哎,陛下在□□上终于成熟了。
正独自宿在乾元殿的宋炔正歪在宽敞的大床上,临睡前总抽出压在枕头低的一些写了诗的纸来看,看着看着便沉沉睡去,黄怡轻手轻脚地走过来,整理好纸张,小心地重新塞到枕头低下,熄了灯,再轻手轻脚地走到外间去。
两个月后,一场名动京城的婚礼惊艳了整个大楚,多少意气风发的少年朗都幻想着自己是那个一身红衣,骑高头白马,灼灼其华的新朗,多少春闺的少女都幻想着自己是那个身披五彩嫁衣,十里红妆的新娘,这场绚丽无比的婚事也只有清河崔家才配拥有,因为整个大楚的官家,有钱的不少,有权的不少,但你能有一个身为长平陵公主的祖母?你能有一个正怀育皇嗣的皇后的妹妹?你能有一个自小是自己伴读的皇帝妹夫来给自己主婚?距离自己太远的尊贵就谈不上嫉妒了,只有发自心窝的羡慕,崔府门前车水马龙,真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的官职少了四品即便手提万金重礼都不好意思上门。
今天应该最幸福的人正站在皇帝身边,看着宋炔举着酒杯,代他向满座宾朋致意,称他为‘内兄’,他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在众人面前给他的天大的面子,看到皇帝赏赐给新娘的一整套皇宫娘娘才能用的华美的头面,看到皇帝为自己的祖母加封为慈安长平陵公主,追封自已已过逝的母亲为一品诰命夫人,看到赏赐自己的整整六箱的金元宝,崔衡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为人臣子最高的荣耀,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是呀,为什么明明高朋满座,权贵云集,自己心里却越发空空荡荡,像失去了最最珍贵的宝贝?
第31章 回乡
陶疏桐很少出席同僚的宴会,但今天宋炔非拉他来,想到崔衡平日里也是极为稳妥低调之人,加之一起游过霸河,一块登过梅山,也算是自己在上京为数不多有过深交的朋友,便爽快地跟随宋炔而来。
路上黄怡小声跟他说:“陶相的贺礼陛下已经给准备好了,不用操心此事”,陶疏桐看到了一具非常精美的屏风,上面写着自已的名字,忙把自己准备的一个小小的玉扳指悄悄塞回了衣袖。
开宴时,看到极少出现的新贵陶疏桐,像看到了带蜜的花朵,大人们纷纷争先恐后地举着酒杯向他敬酒,围在他身边说着巴结的话,嗡嗡一片。
陶疏桐对这种场合实在没任何经验,在喝下几杯酒后便有点头晕,正待要再接过一个递到眼前的酒杯,一只手来突然从后面伸出来,夺过了那个杯子。 “陶相量浅,这杯酒,朕替他喝。”
说完微微仰头,一饮而尽。喝完便笑着朝众人说“今日崔爱卿大喜,大家应尽情向他恭贺。”看到皇帝明显想恶作剧新朗,鬼精的大人们瞬间明了,便一窝蜂地涌向了崔衡。
在被诸位大人灌醉之前,崔衡依稀看到宋炔俯在陶疏桐耳边说了一句什么话,此后无论去哪,陶疏桐都紧紧跟在宋炔身后,前面宋炔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每个臣子敬的酒,而陶疏桐再没喝过一杯。
崔衡闭了闭眼睛,接过一杯又一杯的酒,笑着喝下,一直到痛痛快快地倒在桌子上,再也听不到那喧嚣的贺喜声,再也看不到那不想看到的人和事。
当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已是第二天一早,一只温热的手轻轻的抚上他的额头,接着一条热毛巾擦上了自己的脸,一张芙蓉面出现在眼前,面色微红,双眸含情。
看着眼前这个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女子,崔衡不知所措地重又闭上了眼睛。
梅楠是真心为好朋友高兴,他觉得这才是崔衡要过的人生,清贵的出身,端方的举止,低调的才华,只有配上名门的妻子,生一群富贵的孩子,才像真正的完美。
他从不怀疑这一切,好像天生他就应该这样,而自己呢,呵呵,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在遇到幕容垂之前,这也是自己的完美人生,但是,现在,如果让自己面临那么一场华丽地理所应当的婚礼,该怎么办?
他想到了今早刚接到的传书“我想你,片刻不能等待,我想见到你。”
梅楠觉得自己真地喝醉了,全身燥热无比,他出了崔府的大门,走到自己的马车跟前,没看到小厮,心想该不是也去里边吃酒去了吧,笑了笑,摇摇晃晃地想打开车帘,却被一双有力的手拽进了马车,跌倒在一个温暖的怀抱。
梅楠想抬起头来看看是谁如此无礼,嘴唇却被狠狠地攫住,密地透不过气来的细吻急急地落在他的唇、他的脸、他的脖子,像一股细细的电流,酥酥麻麻的游遍了全身,他感受到了那个熟悉的气息,别过脸,闷闷地问“你怎么会在这?”
幕容垂眼色暗了暗,用嘶哑的声音向外说了声,“回别院”。
幕容垂温柔地细吻着梅楠满身的汗珠,双手捧起他的脸,心疼地问“怎么喝这么多的酒?”见梅楠闭着眼睛不敢看他,便咬了下他的耳垂,轻笑道 “想我了吗?”看到梅楠的脸又红了几分,更是情动,正要动手动脚之际,忽然觉得马车停住了,幕容垂抱着梅楠下了马车,大步走向屋里,屋内的炭火烧得正旺,室内温暖如春,幕容垂把梅楠放到了里间的大床上,三下两下脱了两人的衣服,像一头健壮的雄狮,扑向了那日思夜想了千万遍的美丽躯体。
梅楠第二天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刚想起身,却觉得腰像断了一样地疼,低头一看,满身的吻痕青青紫紫,惨不忍睹。一歪头,看到了那个罪魁祸首,坐在一边,瞪着一双深深的眼睛,柔柔地望着自己。
“君子不趁人之危,昨晚我喝醉了,你应该送我回府”
“在你面前,我永远做不了君子。”
“真要做个昏君吗?千里传鸿书,万里会情人。”
“得君一夜,虽死无憾,更何谈千里万里。”
“这是哪里?”
“我在上京专门置的别院”
“昏君!”
当三天后幕容垂离开后,梅楠陷入了狂欢后无限的惆怅,在幕容垂温柔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怎样面对自己寄于厚望的家族,怎样面对希望早日抱孙的父母,当他回到家里,看到窗台上停的信鸽时,紧紧地闭了眼睛,没去取下那让自己越来越迷途不知归路的纸条。
当飘飘扬扬的雪花覆盖了整个上京,正打着老白马小心毅毅前行上朝的陶疏桐接到了从余姚传来的家书,母亲病危,速归。
陶疏桐强忍内心的不安的悲痛,把手头的事整理好交待给得力的属下,便来到南书房向宋炔辞行。正在批阅奏折的宋炔听到后很是吃惊,忙连声安慰陶疏桐不必太过伤心,老夫人年龄大了有些许小病很正常,也许很快就会好的。又亲自安排了自己信得过的两名暗卫,护送陶疏桐回乡,又连声吩咐黄怡给陶相准备一路所用,黄怡一溜小跑去准备了。
当坐在回余姚的马车上,陶疏桐才恍然觉出所乘马车眼熟得很,当看到那张白色的狐狸毛皮长毯时,心下不禁一热。看到车里红红的暖笼子,一盒一盒不同风味的点心,心下又觉得黄怡办事确实精明妥贴。他轻轻地扯过长毯,盖在身上,好像闻到了久远的淡淡的暧昧的气息。温暖的空气让人昏昏欲睡,在闭上眼睛后,陶疏桐便沉沉入睡,在摇晃的马车上,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自有记忆以来,陶疏桐从未见生父,只是从大人的只言片语里,知道自己的生父姓陶,是个才华横溢的破落官家子弟,除了几代前祖辈的曾经辉煌外,就只剩下能遮身的五间破屋,当一场风寒夺去这个雄心勃勃想重现祖上荣耀的年轻书生的命的时候,他留下了那五间破屋,其中两间盛满了书,还有一个五个月大的遗腹子,就是陶疏桐。
都道是祸不单行,一场干旱席卷了整个浙江府,孤立无依的母子在变卖了五间破屋后还是差点饿死街头,在陶母全身浮肿,满眼金星之际,一个路过的中年人塞到她手里一块野菜饼子,这块苦涩无比的野菜饼子把她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也让她搭上了一辈子来报答这个中年人一饭之恩。
崔衡慢慢走回自已的院子,他没回卧房,而是来到了书房,拉开暗室的门,他走了进去,又轻轻地合上门,走到挂了十二幅皇帝画像的墙面前,痴痴地从第一幅开始看,一直看到最后一幅,他的手轻轻抚摸着那栩栩如真人的眉眼,勾勒着那英挺的鼻子,指腹轻轻按压着那禁欲又性感的嘴唇。良久,一向端方万分的清雅公子,把脸紧紧贴在画像上,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世人只知道他给皇帝陛下每年画一幅画像,并且只给他一个人画,这被看作政治上的智慧和感情上的投资,是向皇帝表达自己忠心无二的绝佳途径,就连自己那精明细致的妹妹崔清宛都是这么认为。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他每年画两幅,一幅献给皇帝,一幅藏在这密室里,这是他自己掩藏了十二年的秘密,自十二年前在御花园芙蓉树下见到那温柔少年的回眸一笑,他当晚回家便开始给太子画像,他的情窦初开不是对着一个美丽少女,而是那个无限尊贵却无限美好的太子,他看到他为了文雁青长跪皇后宫门前两天两夜,最后当他扶起他的时候他是那么脆弱地晕倒在自己怀里,他在床前照顾了他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但在他醒来时悄悄离开;他看到他为文雁青的一无所有而着急无助,他拿着自己所有的私房银子六个金元宝来到他面前,看到他脸上的不好意思后轻松地说着是借给你的,以后可要还我喔。
他偷偷藏着一个梦,梦想着在宋炔有能力亲政的时候,他要把对他的喜欢大声地告诉他,他要留在他身边,永永远远。
但妹妹的一纸赐婚如一盆冰水,冷冷地把他从梦中浇醒,他知道,他怎么可能跟自己的亲妹妹抢同一个男人,那是他从小相依为命长大的妹妹呀,而今天,为了家族的未来,为了妹妹的后位稳妥,他要成亲了,他连偷偷收藏他画像的资格都没有了,而以后,只有自己的心,才是世人看不到的地方吧。
他一张一张小心毅毅地拿下画像,卷成轴,包好防潮的纸,锁在了一个精致的大在的香樟木箱子里。然后,轻轻地走到了院子,对着天上那个高远的月亮,在寒深露重里,站了一个晚上。
崔清宛的凤仪宫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来来往往的太医,多出一倍的宫女侍卫,三天两头来宫里探视的崔家的当家主母们,当然,还有天天往这跑的安排这些事的皇帝宋炔。
执着远阳公主的小手,宋炔正坐在皇后的床前,神色温柔地盯着皇后那平平的小腹,崔清宛看着他紧张在乎的样子,不由地开心笑了起来,“又不是第一次当父亲,瞧你一幅如临大敌的样子,看的我都紧张呢”宋炔笑了笑,说道“朕不是第一次当父亲,可你是第一次当母亲,我生怕照顾不好你,天天睡得不安稳的很。”说完抱起远阳小公主,用下巴蹭着那嫩嫩的小脸蛋,逗的小女孩咯咯笑个不停。崔清宛看他清减了不少,忙大声叫来黄怡,让他快服侍陛下回宫休息。
重臣们对皇帝的家事很是满意,皇后有孕,大楚后继有人,帝后和睦,听说皇帝在皇后有孕后不但照顾有加,对后宫其他的狐媚子一概不理,还遣散了一大批没名分的美人。自己天天孤孤单单地睡在自己的乾元殿。连一向看中正统的卫仲远都抽着大烟袋赞叹道 “哎,陛下在□□上终于成熟了。
正独自宿在乾元殿的宋炔正歪在宽敞的大床上,临睡前总抽出压在枕头低的一些写了诗的纸来看,看着看着便沉沉睡去,黄怡轻手轻脚地走过来,整理好纸张,小心地重新塞到枕头低下,熄了灯,再轻手轻脚地走到外间去。
两个月后,一场名动京城的婚礼惊艳了整个大楚,多少意气风发的少年朗都幻想着自己是那个一身红衣,骑高头白马,灼灼其华的新朗,多少春闺的少女都幻想着自己是那个身披五彩嫁衣,十里红妆的新娘,这场绚丽无比的婚事也只有清河崔家才配拥有,因为整个大楚的官家,有钱的不少,有权的不少,但你能有一个身为长平陵公主的祖母?你能有一个正怀育皇嗣的皇后的妹妹?你能有一个自小是自己伴读的皇帝妹夫来给自己主婚?距离自己太远的尊贵就谈不上嫉妒了,只有发自心窝的羡慕,崔府门前车水马龙,真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的官职少了四品即便手提万金重礼都不好意思上门。
今天应该最幸福的人正站在皇帝身边,看着宋炔举着酒杯,代他向满座宾朋致意,称他为‘内兄’,他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在众人面前给他的天大的面子,看到皇帝赏赐给新娘的一整套皇宫娘娘才能用的华美的头面,看到皇帝为自己的祖母加封为慈安长平陵公主,追封自已已过逝的母亲为一品诰命夫人,看到赏赐自己的整整六箱的金元宝,崔衡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为人臣子最高的荣耀,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是呀,为什么明明高朋满座,权贵云集,自己心里却越发空空荡荡,像失去了最最珍贵的宝贝?
第31章 回乡
陶疏桐很少出席同僚的宴会,但今天宋炔非拉他来,想到崔衡平日里也是极为稳妥低调之人,加之一起游过霸河,一块登过梅山,也算是自己在上京为数不多有过深交的朋友,便爽快地跟随宋炔而来。
路上黄怡小声跟他说:“陶相的贺礼陛下已经给准备好了,不用操心此事”,陶疏桐看到了一具非常精美的屏风,上面写着自已的名字,忙把自己准备的一个小小的玉扳指悄悄塞回了衣袖。
开宴时,看到极少出现的新贵陶疏桐,像看到了带蜜的花朵,大人们纷纷争先恐后地举着酒杯向他敬酒,围在他身边说着巴结的话,嗡嗡一片。
陶疏桐对这种场合实在没任何经验,在喝下几杯酒后便有点头晕,正待要再接过一个递到眼前的酒杯,一只手来突然从后面伸出来,夺过了那个杯子。 “陶相量浅,这杯酒,朕替他喝。”
说完微微仰头,一饮而尽。喝完便笑着朝众人说“今日崔爱卿大喜,大家应尽情向他恭贺。”看到皇帝明显想恶作剧新朗,鬼精的大人们瞬间明了,便一窝蜂地涌向了崔衡。
在被诸位大人灌醉之前,崔衡依稀看到宋炔俯在陶疏桐耳边说了一句什么话,此后无论去哪,陶疏桐都紧紧跟在宋炔身后,前面宋炔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每个臣子敬的酒,而陶疏桐再没喝过一杯。
崔衡闭了闭眼睛,接过一杯又一杯的酒,笑着喝下,一直到痛痛快快地倒在桌子上,再也听不到那喧嚣的贺喜声,再也看不到那不想看到的人和事。
当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已是第二天一早,一只温热的手轻轻的抚上他的额头,接着一条热毛巾擦上了自己的脸,一张芙蓉面出现在眼前,面色微红,双眸含情。
看着眼前这个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女子,崔衡不知所措地重又闭上了眼睛。
梅楠是真心为好朋友高兴,他觉得这才是崔衡要过的人生,清贵的出身,端方的举止,低调的才华,只有配上名门的妻子,生一群富贵的孩子,才像真正的完美。
他从不怀疑这一切,好像天生他就应该这样,而自己呢,呵呵,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在遇到幕容垂之前,这也是自己的完美人生,但是,现在,如果让自己面临那么一场华丽地理所应当的婚礼,该怎么办?
他想到了今早刚接到的传书“我想你,片刻不能等待,我想见到你。”
梅楠觉得自己真地喝醉了,全身燥热无比,他出了崔府的大门,走到自己的马车跟前,没看到小厮,心想该不是也去里边吃酒去了吧,笑了笑,摇摇晃晃地想打开车帘,却被一双有力的手拽进了马车,跌倒在一个温暖的怀抱。
梅楠想抬起头来看看是谁如此无礼,嘴唇却被狠狠地攫住,密地透不过气来的细吻急急地落在他的唇、他的脸、他的脖子,像一股细细的电流,酥酥麻麻的游遍了全身,他感受到了那个熟悉的气息,别过脸,闷闷地问“你怎么会在这?”
幕容垂眼色暗了暗,用嘶哑的声音向外说了声,“回别院”。
幕容垂温柔地细吻着梅楠满身的汗珠,双手捧起他的脸,心疼地问“怎么喝这么多的酒?”见梅楠闭着眼睛不敢看他,便咬了下他的耳垂,轻笑道 “想我了吗?”看到梅楠的脸又红了几分,更是情动,正要动手动脚之际,忽然觉得马车停住了,幕容垂抱着梅楠下了马车,大步走向屋里,屋内的炭火烧得正旺,室内温暖如春,幕容垂把梅楠放到了里间的大床上,三下两下脱了两人的衣服,像一头健壮的雄狮,扑向了那日思夜想了千万遍的美丽躯体。
梅楠第二天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刚想起身,却觉得腰像断了一样地疼,低头一看,满身的吻痕青青紫紫,惨不忍睹。一歪头,看到了那个罪魁祸首,坐在一边,瞪着一双深深的眼睛,柔柔地望着自己。
“君子不趁人之危,昨晚我喝醉了,你应该送我回府”
“在你面前,我永远做不了君子。”
“真要做个昏君吗?千里传鸿书,万里会情人。”
“得君一夜,虽死无憾,更何谈千里万里。”
“这是哪里?”
“我在上京专门置的别院”
“昏君!”
当三天后幕容垂离开后,梅楠陷入了狂欢后无限的惆怅,在幕容垂温柔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怎样面对自己寄于厚望的家族,怎样面对希望早日抱孙的父母,当他回到家里,看到窗台上停的信鸽时,紧紧地闭了眼睛,没去取下那让自己越来越迷途不知归路的纸条。
当飘飘扬扬的雪花覆盖了整个上京,正打着老白马小心毅毅前行上朝的陶疏桐接到了从余姚传来的家书,母亲病危,速归。
陶疏桐强忍内心的不安的悲痛,把手头的事整理好交待给得力的属下,便来到南书房向宋炔辞行。正在批阅奏折的宋炔听到后很是吃惊,忙连声安慰陶疏桐不必太过伤心,老夫人年龄大了有些许小病很正常,也许很快就会好的。又亲自安排了自己信得过的两名暗卫,护送陶疏桐回乡,又连声吩咐黄怡给陶相准备一路所用,黄怡一溜小跑去准备了。
当坐在回余姚的马车上,陶疏桐才恍然觉出所乘马车眼熟得很,当看到那张白色的狐狸毛皮长毯时,心下不禁一热。看到车里红红的暖笼子,一盒一盒不同风味的点心,心下又觉得黄怡办事确实精明妥贴。他轻轻地扯过长毯,盖在身上,好像闻到了久远的淡淡的暧昧的气息。温暖的空气让人昏昏欲睡,在闭上眼睛后,陶疏桐便沉沉入睡,在摇晃的马车上,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自有记忆以来,陶疏桐从未见生父,只是从大人的只言片语里,知道自己的生父姓陶,是个才华横溢的破落官家子弟,除了几代前祖辈的曾经辉煌外,就只剩下能遮身的五间破屋,当一场风寒夺去这个雄心勃勃想重现祖上荣耀的年轻书生的命的时候,他留下了那五间破屋,其中两间盛满了书,还有一个五个月大的遗腹子,就是陶疏桐。
都道是祸不单行,一场干旱席卷了整个浙江府,孤立无依的母子在变卖了五间破屋后还是差点饿死街头,在陶母全身浮肿,满眼金星之际,一个路过的中年人塞到她手里一块野菜饼子,这块苦涩无比的野菜饼子把她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也让她搭上了一辈子来报答这个中年人一饭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