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村女_分卷阅读_404
  “……糯米面不难找,就是没糯米面,咱们家也有糯米,厨房里还有个小石磨,自己拐一些也就有了,但水磨……”
  “石磨?哎呀,有那个就成了!”宋胜书一下子高兴起来,连声催促道,“赶紧吃饭,吃完饭带我去看看……看看能不能用。”
  他虽然有把握,石磨就能够做水磨用,但没见着东西,他还是不敢说的太笃定。
  旁边的秦戎看不下去,笑呵呵道:“您放心吧,那磨子好用着呢,小秋回家前还用它磨豆浆呢!我这就帮您搬过来去。”
  宋胜书对秦戎这孩子大为好感,笑呵呵道:“嗯,还是戎子孝顺!”
  刚刚咽下一口饭的成河一听这话就道:“姥爷您这可冤枉我们几个了,我们兄弟只是对这里不熟,要不然哪里用得上他啊!”成河读初中在宋家住了三年,眼见着跟宋家老两口的感情也不一样,亲近许多。
  宋胜书笑得越发高兴,眼睛都眯了,连声道:“哈哈,你们都是好孩子,我知道,我知道!”
  说话功夫,秦戎已经把石磨从厨房中搬到了堂屋里。而成河则很知机地搬了个凳子放在当地,好让秦戎安放石磨。
  宋胜书上下左右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抬起头笑得一脸褶子道:“就是它,有了它就不愁没有水磨糯米面儿了。”
  小秋也插缝儿装作出去一趟,拎回来一小口袋糯米回来。
  宋胜书接过去一看,笑容更盛,托着一小把糯米道:“好哇,好哇,这样的粳糯米黏性稍差,但口感细腻软滑,正是做汤圆粽子的最佳材料。”
  小秋也是碰巧拿了一袋圆粒儿糯米出来,没想到还歪打正着了,心下欣慰嘿嘿笑道:“我也不知道这个,也是碰巧了……那长粒儿糯米呢?适合做什么?”
  宋胜书看着大外孙女儿心中感叹,这孩子心思灵活,勤快手巧,关键是比较喜欢琢磨灶上的活儿。可惜呀,这孩子已经拜了师学医,要不然要是……她倒是传承家族手艺最合适的人选。
  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边笑笑道:“长粒儿糯米黏性强,含糖分多一些,做糯米饭什么的自然也可以,但最适合的就是酿酒……南方饮用的黄酒、浊酒、清酒,都是用长粒儿糯米酿制的。”
  小秋了然点头,又低声道:“我记得,建曲红曲也是长粒儿糯米做的。”
  水磨糯米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赤小豆和黑芝麻也有,剩下其他的材料,大晚上的也没处找(借口)去,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去市场上找。
  几个小的进了京就盼着逛街,可下午姐姐带他们去吃了好吃的,却没见着大安门,没见大安门怎么能叫进了京城呢?
  不论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有些坐不住,干脆招呼上一群人,推了自行车出门。
  好在,这时候的还没限制自行车带人,小秋这里本就有两辆自行车,加上秦戎骑来的一辆,成江、成河和秦戎各骑一辆,将小秋和三个小的一分配,竟没有压力。特别是成江,把成贵和小冬一起放在横梁上,怀里揽着两个小子骑车子,竟看着悠闲轻松,没有半点儿吃力。
  小秋暗暗咋舌,又觉得世事变幻,再下去十几年,别说二哥这样子带小孩儿,就是放在后边行李架上,被交警叔叔看见也会被制止。
  由此,小秋又想起回家看见乡间的公共汽车,好多大件行李都放在车顶上,什么自行车、小推车都有不说,她亲眼看见有人带了羊甚至毛驴,也被放在车顶上,用绳子固定住,那羊和毛驴随着汽车颠簸前行,一路哀呼不断……车厢里同样常常爆满,超员基本上是常态不说,还常常有人带着鸡鸭鹅等家禽,带小猫小狗兔子这些更是常见,特别是夏天天气热,拥挤的车厢即便车窗大开,却仍旧气味难闻,还有鸡鸭和猫狗的叫声,据说,还有兔子越窗逃跑的,公共汽车不得不在半路上停下来,下车试图抓兔子的事儿发生。想想后来严查客运汽车的超载,查到一个超载的客车就能上新闻,回头再看这个时候的种种,不过是一时一事,事随时移,而已。
  三个骑车子的,熟悉地形交通的秦戎自然骑在最前边做向导,小秋正胡乱想着呢,就听坐在二哥成江车子上的小冬大叫了一声:“大安门!”
  小秋被从臆想状态惊醒,连忙抬眼看过去,然后不由失笑,回头向侧后方的哥哥弟弟们道:“这不是大安门,这是紫禁城的后门神武门,咱们绕着这个红墙过去,紫禁城的正门才是大安门。”
  这么说着,小秋抬手扯了扯秦戎的衣襟,秦戎心领神会道:“明天,我早过来一会儿,咱们一起过来看升旗!”
  至于,逛故宫,对小孩子们来说,还真没有多少兴趣,听说能看升旗能看大安门,几个小的已经很满足了,欢欣雀跃着,吓得成江成河连忙呵斥着让他们坐好,谁不乖乖听话,明儿就不带谁出门,这样,小冬小夏和成贵三个才安稳下来。
  虽说晚上的工夫比较大,但宋胜书老爷子还在家等着小石磨回去呢,他们只能从神武门一路过去,看看紫禁城的护城河和四角的角楼,晚上故宫里边黑漆漆的,连金黄的琉璃顶都看不见,也没什么意思,骑车子一晃就过去了。
  几个人出门的时候天色早,转一大圈再回到卷棚胡同,胡同口路灯底下就照旧坐了好些乘凉的老街坊,见小秋和秦戎,都纷纷跟他们打招呼说话,听小秋介绍哥哥弟弟妹妹,这些人都热情地招呼,特别是听说成江考入京大,这次是来上学的,街坊邻里们更是热情高涨起来,又是赞叹又是羡慕地感叹,说小秋家这些孩子们真是个个争气,都能考入好大学……他们是京城人有优惠条件想考入京大清大还不容易,更别说外省的学生,别说京大清大,就是考进京城来都是难得很啊。
  街口的钱大妈直接拉住成江的手,对她小孙子道:“你看看这个哥哥,人家学习好,就考上了京大,你以后要好好跟这个哥哥学着点儿才行啊!”
  秦大妈在旁边附和:“可不是,听说京大在一个省也就招十个二十个的人呐,能考进来可真不容易,都得是省里拔尖儿的好学生才成呢!”
  小秋失笑着,顺手帮着二哥解放出来,一边笑道:“是不好考,我二哥是考了地区第一名,省里第三名才进来的呢!”
  这话是宋秀程在学校查回来的,小姨宋秀菊在省招办也差了今年的高考名次,确定无误的,其他的事儿小秋是奉行低调原则,但二哥这么出色,她却一点儿不想低调,若是可以,她都恨不能到电视广播上宣扬宣扬,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才好呢!
  虽说小秋是妹妹,可重生回来的她,看成江成河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就带了些大人看孩子的意味,她这时的心情,与那些得知孩子有出息,就将七大姑八大姨挨个打电话通知一遍的家长,也差不多了。
  一路享受着赞叹和夸奖,好不容易回到小院,小秋和成江成河送秦戎离开,转回来,就看见几个小的又对着院子里的石榴树产生了兴趣。
  这几年,西边的海棠树长大了不少,石榴树更是繁茂,今年结的果子累累挂在枝头,把枝条都压弯了,廖晨和秦戎寻了带枝丫的树枝来撑着,石榴树的树枝才不至于被果实压折了。
  八月底九月初,石榴还没熟,大多数果皮还是簇青的,只有个别染了一抹淡红……
  看着几个眼巴巴的弟弟妹妹,小秋好笑地打开院子西南角的灯,拉着他们到那边的葡萄架下……
  第六百二十章
  回来后,小秋忙这忙那的,看到葡萄熟了也没顾上摘,几个小的刚来还有点儿认生,看见葡萄熟了也没好意思说……这会儿,一听小秋招呼他们摘葡萄,几个小的都特别高兴,小夏奔进厨房去拿了一只竹篮子,成河则自动搬了张椅子过来,他踩在上边,伸手去摘棚顶上的葡萄。
  一串串熟透的葡萄紫莹莹透亮水灵,一手托着一手拿剪子剪断果柄,那葡萄就沉甸甸落在手中。
  每当成河摘下一串葡萄,立刻几双小手举得高高的,叽叽喳喳叫:“给我,给我……”
  一气儿摘了大半篮子,还是成江出来制止,说摘下来吃不完会坏掉,一伙人才有些意犹未尽地罢了手。
  洗了葡萄吃了一回,有第二天一早看升旗的事情勾着,几个小的都没用大人操心,自己乖乖地洗漱,然后回房间睡觉去了,看的钟玉琴和宋秀莲都直觉得不可思议。得知秦戎许下带他们一早出门的事儿,这娘俩才失笑着释然。
  既然要出门,小秋索性招呼姥姥和爹娘一起去,反正他们在家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即便出去一趟看升旗,回来也不耽误招待客人。
  钟玉琴和宋秀莲还犹豫了一下,宋胜书和王利民却毫不迟疑地就答应了,于是决定,一早全家出动。
  为此,小秋少不得往公司那边打了个电话,让成岭第二天一早开一辆车过来。这会儿,京城的汽车也没多少,别说单双号啥的,就是轻型卡车也照样能上长安街。一大早过去,运气好了,还能直接把车停在广场附近,比公交车方便多了。
  定下第二天一早出行的计划,一家子也不多乘凉了,收拾收拾,各自回屋休息。
  宋胜书虽然好些年没做点心了,可工艺流程的步骤细节仍旧了然于心,做起来按部就班,一点儿不着急不忙慌,晚上就把糯米浸泡上,赤小豆也焖在了锅里,这样,第二天早上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秦戎开车过来时,一家老小都已经起来,并洗漱过收拾利落了,一声招呼,就出了门。
  秦戎提前做了做功课,一上长安街,就接了一个穿便装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