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个黑月光_分卷阅读_109
而接下来,便该是皇太子册封大礼了。
窗外夜色渐渐落下,宣和帝起身,缓缓走至窗前,遥望夜空中的皓月,心间默默叹了一声。
“阿琼,你看到了么,朕并没有违背当初的许诺,我们的启儿,即将继任大统了,你是不是,可以原谅朕了?”
~~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到了五月初,春日已经彻底结束,夏日降临了。
而萧钧,也即将迎来储君册封大礼。
今夜一过,随着明早册封礼结束,他就要搬离宁王府,入主东宫。
东宫位于皇宫之中,人多眼杂,规矩繁重,拂清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在他身边假扮侍卫或是太监了,所以趁着今夜,来向他告别。
毕竟明早有大礼,他一定很忙,还是不来打扰他了。
她来到他房中,将来意一说,他也并未反对。
想了想,同她道,“你先在卫家等几天,待册封礼一过,我便向父皇提册立太子妃的事情。”
她微微顿了顿,点了点头,又听他补充道,“今次一定是三书六礼,什么也不落下。上一次亏欠你的,今次全都补上。”
他握着她的书,目光真诚,叫她忍不住抿唇笑了起来,道,“好啊,我等着你,你一定要说到做到。”
然而语罢却又有些担心,顿了顿,又问道,“你父皇……会不会还要出些什么幺蛾子?他从前不是看上了什么大学士之女,今次你可是太子了,他会心甘情愿叫你娶我吗?”
萧钧淡淡一笑,道,“父皇毕竟是父皇,尽然今次以你的自由及我们的婚事为条件,逼得卫将军回朝,全天下都看着,他又岂会轻易食言?”
她哼了一声,有些不太相信的样子,不无嘲讽的道,“他那种人……还真的说翻脸就翻脸,不一定的……”
萧钧一噎,毕竟是自己亲爹,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咳了咳道,“他若真的再食言,我就如从前所说,跟你去浪迹天涯。”
拂清挑眼来看他,颇有些无奈的道,“真要这样,那我们岂不是白费这番功夫了?”
他温和笑笑,抚她的后背,有耐心与她解释道,“父皇先前执意要我娶世家女子,不过是想替我多拉拢些支撑的力量,毕竟你也知道,我择武,手中文臣不多。但此番他执意立我,已经自己先将那些世家得罪了,所以我也无需再拉拢了。”
拂清闻言微微一顿,终于又想到这一层利害,忍不住问道,“先前那些世家,大多数是皇后自己的人,今次齐齐落了空,他们会甘心吗?”
却见萧钧笑了一下,而后却收敛了神色,叹了一声,“不一定。”
不一定……
拂清目中一顿,明天就要加冕大礼了,他这话的意思,莫非还要生出什么事来吗?
他看出她的担忧,也并不隐瞒,只道,“此番自我们回京,中间萧瑀发病,再到现在父皇立我,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必定少不得各种暗流汹涌,终究会摆在明面上来,我们还得做好准备。”
拂清一怔。
她这才隐约意识到,明天,或许不只是一场典礼这样简单。
她顿了顿,立刻改了主意,“我不走了,我明天想办法陪你进宫。”
他却摇头,“明天是大的典礼,文武百官齐聚,保不齐会有人把你认出来,再者,如果真的有事,那也是大的力量角逐,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所以就算是你去了,也不一定会有所帮助,反而会叫我分心,你还是待在卫家比较好。”
语罢又安抚道,“我方才所说,只是担忧,并不一定会真的有什么意外,你还是在宫外安心等着,等我办完事,一定会去给你送信儿。”
她却不依,“就算没什么事,明天也是你的大日子,我还从没见过太子册封礼呢,想去开开眼界。”
他一顿,笑了笑道,“以后等你我成了婚,何愁没有开眼界的时候,明天不是小打小闹,你不要去的好,乖。”
语气虽温和,但态度却坚定,任她怎么说,就是不动摇。
最后甚至还道,“时间已经不早了,我还有些事,你早些回卫府休息去吧,我叫人去备车。”
硬是将她送上了去卫府的马车。
马车渐渐驶离宁王府,拂清放下车帘,却愈发放不下心里的担忧。
明天,真的会顺利吗?
~~
一夜过后,红日初升。
四月末的天,已经实实在在的入了夏,不过天气尚未算得上炎热,一大早起来,天气着实称得上凉爽。
一阵隆隆鼓声响起,宫门开启,早已等候多时的文武百官才得以入内,随着步履行进,他们只见今日的宫廷格外不同,身穿曳撒的侍卫们已经列好旗阵,丹陛两旁也已经摆好了依仗,一派庄严肃穆。
待第二次鼓声响过,众人已经各就各位,在丹陛两旁整齐立好。而今日的主角,太子萧钧,也身穿冕服现了身。
第三次鼓响的时候,册封大典便正式开启了。
礼官在前,引着格外威仪的太子,一步步入到谨身殿,在那里,身着衮冕的宣和帝正坐在龙椅就坐,等着他的跪拜。
鼓乐声早已停止,随着他一步步走进,殿中鸦静无声,众人皆整齐肃立,面色严谨。
待他立定,宣和帝抬手示意,礼官便念起明黄的诏书。
“皇长子萧钧,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今授以册宝,立为太子,以告天地、宗庙、社稷。”
礼官宏亮的声音落下,诏书合上,他便该磕头谢恩了。
哪知却在此时,忽听见大殿内有人出声道,“慢着。”
众人一顿,他也寻声望去,却见竟是永陵王萧柏。
他心间微微一沉,该来的还是来了。
这样重要的场合,这样重要的时刻,永陵王身为宗室郡王,居然敢出声阻断,显然别有用心,众人皆是一脸意外。
礼官也皱起了眉头,正待开口询问,尚未张口,却听宣和帝自己问道,“今日朕册立太子,莫非你有什么意见?”
只见永陵王笑了一下,道,“臣不敢,只是臣身为萧氏子弟,想问一句,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先太子亡故,您得以登基,那时,您自己曾说过什么?”
宣和帝微微眯眼,冷声问道,“朕曾说过什么?”
永陵王哼笑道,“那时您说,先太子是天妒英才,您与他兄友弟恭,如果他还在世,您是不会抢他皇位的。”
旧事重提,且是在这样的场合,众人耳听此言,隐约觉得有些不妙。
而正待此时,却见左丞相范时余站出来道,“永陵王,先太子已经薨逝这么多年,您现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今日这样的场合,您此作为,怕不是有些不合适吧?”
哪知永陵王毫不畏惧,冷笑一声,道,“先太子确实已经薨逝,可他尚有遗孤在世,那么陛下,是不是该履行自己的诺言,重新考虑一下储君之位?”
第一百零七章
什么, 遗孤?
永陵王这话一出, 着实令在场众人深感意外, 难道先太子还有子嗣?
龙椅之上的宣和帝也皱起了眉来, 开口道,“先太子还有子嗣在世?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朕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左丞相范时余也忙道,“永陵王休得胡言,平白污蔑人清白!前太子遗孀龚太妃这些年一直独居于皇陵,何时曾有过子嗣?您贵为郡王,要为言行负责的。”
谁料却见永陵王冷笑了一声,道,“本王当然会为言行负责。本王只说是先太子的遗孤, 又没说孩子是龚太妃所生,龚太妃没有子嗣, 并不代表先太子没有, 这怎么就是胡言了呢?”
他语声凿凿, 似乎颇有把握的样子,范时余见状,忽觉哪里不太对, 一时不敢轻易再说些什么。
哪知宣和帝今日性子似乎出奇的好, 闻言却哦了一声,问道, “那据你所言, 这遗孤是哪里来的?你凭空变出来的?”
永陵王一噎, 立刻否认, “当然不是。先太子曾有一侧妃朱氏,先太子身故之时,她才刚有身孕,为了自保,她那时离开东宫,隐居在民间,并诞下一名男丁,如今算起来,也与皇长子差不多的年纪。”
忽然被提到的萧钧微微凝目,却听父皇又问道,“那这个孩子,现如今在哪里?”
永陵王自是有备而来,闻言道,“就在宫外,陛下若真心想见,现在就可以见到。”
既然事情已经开了头,必须是要解决的了,宣和帝便颔首道,“好啊,那就领进来,叫朕瞧瞧。”语气并没有什么怒意,但很明显已经已经敛了神色。
永陵王却无所畏惧,真的去领人了。
没过多久,果然见他带着一青年入到了殿中,众人凝目望去,只见这青年一身文人打扮,看上去斯斯文文的。
别说,仅从气质来看,还真与当年以文雅著称的先太子有那么些相似。
年纪也确实与萧钧差不多,但是身上的气势,却绝对不能与萧钧相较。
宣和帝一派威仪之相,面上看不出喜怒,但这青年倒表现的不卑不亢,入到殿中之后,也不见什么怯懦,向着他行了个礼,自称道,“草民萧瑞,见过陛下。”
宣和帝没有应答,只冷冷扫过一眼,沉声问道,“你是先太子遗孤,有何为证?”
却见这自称萧瑞的青年拿出一块碧色的玉佩,说,“此乃先父所留,高.祖爷亲赐于子孙之物,足可以证明。”
众人闻言赶忙看去,只见那玉佩乃是龙纹,呈圆形,见过宣和帝常服之人都是心间暗顿,这一枚,还真与宣和帝平素腰间所系的那块龙佩很是相似。
宣和帝目中没什么波澜,只从下立的众臣中寻到了太常寺卿,问道,“当年是你负责先太子的后事,你可能辨认,这是不是先太子的遗物?”
太常寺卿得令上前,将那青年手中玉佩瞧了几眼,却道,“启禀陛下,请恕臣眼拙,此乃皇家之物,不敢轻易辨认,但当年臣在办理先太子丧葬之时,曾发生过宫人偷偷盗取先太子遗物之事,因此,就算此玉佩为真,仅凭这一点,也并不能证明这就是先太子遗孤。”
太常寺卿说话慢条斯理,却很是严谨,这话一出,叫这青年不由得有些着急。
正当此时,却听宣和帝又道,“的确,仅是一块玉佩,太过薄弱,你可还有别的证据?”
永陵王到底老练,沉得住气,闻言道,“当然,臣还有人证。”
说着朝殿外拍了拍手,却见又有一奴仆打扮的男人进到了殿中。
这人约莫也是五十来岁的年纪,面净无须,朝宣和帝行了个礼,却直接问道,“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奴才?奴才正是当年太子殿下贴身侍奉的宫人。”
这话一出,左丞相当即斥责道,“混账,一个奴才,怎么敢对陛下说这种话?你若真是先太子侍者,此时要么该去守陵,要么遣散在宫外,怎么会去了永陵王身边?”
谁料这人也毫不见气短,闻言答说,“当年朱侧妃有孕,为了保护主子血脉,我只能追随永陵王。”
闻言,宣和帝冷笑起来,道,“这话说得,若先太子真有血脉,朕就不能保护吗?永陵王身在荆州,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去找他,难不成你们之间有什么勾当?”
永陵王登时急了,嚷道,“陛下休要血口喷人!他为什么来找我,你心里最该清楚!当年先太子因何而死,难道你忘了吗?”
随着这一声,殿中情势陡然严峻起来。
萧钧见状,终于开口,道,“先太子死因一笔一划记在宗正,他英年早逝,父皇也十分可惜,若他果真有血脉在世,父皇也定会好好照顾,只是现在令人颇为费解,他为什么要去找你,仅凭这一块玉佩一个自称前东宫奴才的宫人,你就要证明此人是皇家血脉,为免太轻浮了些。你方才难道没听见太常寺卿所言?若这玉佩正是这宫人所窃,你当如何?”
“你……”
永陵王一噎,顿了顿,摇头冷笑,“宁王殿下如今口舌凌厉,着实令人自叹不如,你不相信也不要紧,我还有证人。”
说着又朝殿外打了个招呼,只见有一女子踏进了殿中。
众人望去,见这女子约莫中年,虽已不再年轻,却隐约还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一踏进殿中,便朝众人流泪哭道,“当年我陪太子殿下巡视冀北,谁料路遇追杀,殿下不幸惨遭毒手,我侥幸逃命,为了保住腹中仅有一月的血脉,只能赶紧逃命去求助永陵王,幸得永陵王庇佑,如今殿下的骨肉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却被人质疑,实在太令人心寒!”
她顿了顿,又道,“我出身金陵朱氏,昭德二十年入东宫侍奉太子殿下,这些玉碟上都有记载,还有当年的太子舍人,也都能为我作证。你们若不信,尽管去查。”
听她此言,似乎有理有据,殿中微有骚动。
窗外夜色渐渐落下,宣和帝起身,缓缓走至窗前,遥望夜空中的皓月,心间默默叹了一声。
“阿琼,你看到了么,朕并没有违背当初的许诺,我们的启儿,即将继任大统了,你是不是,可以原谅朕了?”
~~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到了五月初,春日已经彻底结束,夏日降临了。
而萧钧,也即将迎来储君册封大礼。
今夜一过,随着明早册封礼结束,他就要搬离宁王府,入主东宫。
东宫位于皇宫之中,人多眼杂,规矩繁重,拂清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在他身边假扮侍卫或是太监了,所以趁着今夜,来向他告别。
毕竟明早有大礼,他一定很忙,还是不来打扰他了。
她来到他房中,将来意一说,他也并未反对。
想了想,同她道,“你先在卫家等几天,待册封礼一过,我便向父皇提册立太子妃的事情。”
她微微顿了顿,点了点头,又听他补充道,“今次一定是三书六礼,什么也不落下。上一次亏欠你的,今次全都补上。”
他握着她的书,目光真诚,叫她忍不住抿唇笑了起来,道,“好啊,我等着你,你一定要说到做到。”
然而语罢却又有些担心,顿了顿,又问道,“你父皇……会不会还要出些什么幺蛾子?他从前不是看上了什么大学士之女,今次你可是太子了,他会心甘情愿叫你娶我吗?”
萧钧淡淡一笑,道,“父皇毕竟是父皇,尽然今次以你的自由及我们的婚事为条件,逼得卫将军回朝,全天下都看着,他又岂会轻易食言?”
她哼了一声,有些不太相信的样子,不无嘲讽的道,“他那种人……还真的说翻脸就翻脸,不一定的……”
萧钧一噎,毕竟是自己亲爹,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咳了咳道,“他若真的再食言,我就如从前所说,跟你去浪迹天涯。”
拂清挑眼来看他,颇有些无奈的道,“真要这样,那我们岂不是白费这番功夫了?”
他温和笑笑,抚她的后背,有耐心与她解释道,“父皇先前执意要我娶世家女子,不过是想替我多拉拢些支撑的力量,毕竟你也知道,我择武,手中文臣不多。但此番他执意立我,已经自己先将那些世家得罪了,所以我也无需再拉拢了。”
拂清闻言微微一顿,终于又想到这一层利害,忍不住问道,“先前那些世家,大多数是皇后自己的人,今次齐齐落了空,他们会甘心吗?”
却见萧钧笑了一下,而后却收敛了神色,叹了一声,“不一定。”
不一定……
拂清目中一顿,明天就要加冕大礼了,他这话的意思,莫非还要生出什么事来吗?
他看出她的担忧,也并不隐瞒,只道,“此番自我们回京,中间萧瑀发病,再到现在父皇立我,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必定少不得各种暗流汹涌,终究会摆在明面上来,我们还得做好准备。”
拂清一怔。
她这才隐约意识到,明天,或许不只是一场典礼这样简单。
她顿了顿,立刻改了主意,“我不走了,我明天想办法陪你进宫。”
他却摇头,“明天是大的典礼,文武百官齐聚,保不齐会有人把你认出来,再者,如果真的有事,那也是大的力量角逐,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所以就算是你去了,也不一定会有所帮助,反而会叫我分心,你还是待在卫家比较好。”
语罢又安抚道,“我方才所说,只是担忧,并不一定会真的有什么意外,你还是在宫外安心等着,等我办完事,一定会去给你送信儿。”
她却不依,“就算没什么事,明天也是你的大日子,我还从没见过太子册封礼呢,想去开开眼界。”
他一顿,笑了笑道,“以后等你我成了婚,何愁没有开眼界的时候,明天不是小打小闹,你不要去的好,乖。”
语气虽温和,但态度却坚定,任她怎么说,就是不动摇。
最后甚至还道,“时间已经不早了,我还有些事,你早些回卫府休息去吧,我叫人去备车。”
硬是将她送上了去卫府的马车。
马车渐渐驶离宁王府,拂清放下车帘,却愈发放不下心里的担忧。
明天,真的会顺利吗?
~~
一夜过后,红日初升。
四月末的天,已经实实在在的入了夏,不过天气尚未算得上炎热,一大早起来,天气着实称得上凉爽。
一阵隆隆鼓声响起,宫门开启,早已等候多时的文武百官才得以入内,随着步履行进,他们只见今日的宫廷格外不同,身穿曳撒的侍卫们已经列好旗阵,丹陛两旁也已经摆好了依仗,一派庄严肃穆。
待第二次鼓声响过,众人已经各就各位,在丹陛两旁整齐立好。而今日的主角,太子萧钧,也身穿冕服现了身。
第三次鼓响的时候,册封大典便正式开启了。
礼官在前,引着格外威仪的太子,一步步入到谨身殿,在那里,身着衮冕的宣和帝正坐在龙椅就坐,等着他的跪拜。
鼓乐声早已停止,随着他一步步走进,殿中鸦静无声,众人皆整齐肃立,面色严谨。
待他立定,宣和帝抬手示意,礼官便念起明黄的诏书。
“皇长子萧钧,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今授以册宝,立为太子,以告天地、宗庙、社稷。”
礼官宏亮的声音落下,诏书合上,他便该磕头谢恩了。
哪知却在此时,忽听见大殿内有人出声道,“慢着。”
众人一顿,他也寻声望去,却见竟是永陵王萧柏。
他心间微微一沉,该来的还是来了。
这样重要的场合,这样重要的时刻,永陵王身为宗室郡王,居然敢出声阻断,显然别有用心,众人皆是一脸意外。
礼官也皱起了眉头,正待开口询问,尚未张口,却听宣和帝自己问道,“今日朕册立太子,莫非你有什么意见?”
只见永陵王笑了一下,道,“臣不敢,只是臣身为萧氏子弟,想问一句,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先太子亡故,您得以登基,那时,您自己曾说过什么?”
宣和帝微微眯眼,冷声问道,“朕曾说过什么?”
永陵王哼笑道,“那时您说,先太子是天妒英才,您与他兄友弟恭,如果他还在世,您是不会抢他皇位的。”
旧事重提,且是在这样的场合,众人耳听此言,隐约觉得有些不妙。
而正待此时,却见左丞相范时余站出来道,“永陵王,先太子已经薨逝这么多年,您现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今日这样的场合,您此作为,怕不是有些不合适吧?”
哪知永陵王毫不畏惧,冷笑一声,道,“先太子确实已经薨逝,可他尚有遗孤在世,那么陛下,是不是该履行自己的诺言,重新考虑一下储君之位?”
第一百零七章
什么, 遗孤?
永陵王这话一出, 着实令在场众人深感意外, 难道先太子还有子嗣?
龙椅之上的宣和帝也皱起了眉来, 开口道,“先太子还有子嗣在世?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朕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左丞相范时余也忙道,“永陵王休得胡言,平白污蔑人清白!前太子遗孀龚太妃这些年一直独居于皇陵,何时曾有过子嗣?您贵为郡王,要为言行负责的。”
谁料却见永陵王冷笑了一声,道,“本王当然会为言行负责。本王只说是先太子的遗孤, 又没说孩子是龚太妃所生,龚太妃没有子嗣, 并不代表先太子没有, 这怎么就是胡言了呢?”
他语声凿凿, 似乎颇有把握的样子,范时余见状,忽觉哪里不太对, 一时不敢轻易再说些什么。
哪知宣和帝今日性子似乎出奇的好, 闻言却哦了一声,问道, “那据你所言, 这遗孤是哪里来的?你凭空变出来的?”
永陵王一噎, 立刻否认, “当然不是。先太子曾有一侧妃朱氏,先太子身故之时,她才刚有身孕,为了自保,她那时离开东宫,隐居在民间,并诞下一名男丁,如今算起来,也与皇长子差不多的年纪。”
忽然被提到的萧钧微微凝目,却听父皇又问道,“那这个孩子,现如今在哪里?”
永陵王自是有备而来,闻言道,“就在宫外,陛下若真心想见,现在就可以见到。”
既然事情已经开了头,必须是要解决的了,宣和帝便颔首道,“好啊,那就领进来,叫朕瞧瞧。”语气并没有什么怒意,但很明显已经已经敛了神色。
永陵王却无所畏惧,真的去领人了。
没过多久,果然见他带着一青年入到了殿中,众人凝目望去,只见这青年一身文人打扮,看上去斯斯文文的。
别说,仅从气质来看,还真与当年以文雅著称的先太子有那么些相似。
年纪也确实与萧钧差不多,但是身上的气势,却绝对不能与萧钧相较。
宣和帝一派威仪之相,面上看不出喜怒,但这青年倒表现的不卑不亢,入到殿中之后,也不见什么怯懦,向着他行了个礼,自称道,“草民萧瑞,见过陛下。”
宣和帝没有应答,只冷冷扫过一眼,沉声问道,“你是先太子遗孤,有何为证?”
却见这自称萧瑞的青年拿出一块碧色的玉佩,说,“此乃先父所留,高.祖爷亲赐于子孙之物,足可以证明。”
众人闻言赶忙看去,只见那玉佩乃是龙纹,呈圆形,见过宣和帝常服之人都是心间暗顿,这一枚,还真与宣和帝平素腰间所系的那块龙佩很是相似。
宣和帝目中没什么波澜,只从下立的众臣中寻到了太常寺卿,问道,“当年是你负责先太子的后事,你可能辨认,这是不是先太子的遗物?”
太常寺卿得令上前,将那青年手中玉佩瞧了几眼,却道,“启禀陛下,请恕臣眼拙,此乃皇家之物,不敢轻易辨认,但当年臣在办理先太子丧葬之时,曾发生过宫人偷偷盗取先太子遗物之事,因此,就算此玉佩为真,仅凭这一点,也并不能证明这就是先太子遗孤。”
太常寺卿说话慢条斯理,却很是严谨,这话一出,叫这青年不由得有些着急。
正当此时,却听宣和帝又道,“的确,仅是一块玉佩,太过薄弱,你可还有别的证据?”
永陵王到底老练,沉得住气,闻言道,“当然,臣还有人证。”
说着朝殿外拍了拍手,却见又有一奴仆打扮的男人进到了殿中。
这人约莫也是五十来岁的年纪,面净无须,朝宣和帝行了个礼,却直接问道,“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奴才?奴才正是当年太子殿下贴身侍奉的宫人。”
这话一出,左丞相当即斥责道,“混账,一个奴才,怎么敢对陛下说这种话?你若真是先太子侍者,此时要么该去守陵,要么遣散在宫外,怎么会去了永陵王身边?”
谁料这人也毫不见气短,闻言答说,“当年朱侧妃有孕,为了保护主子血脉,我只能追随永陵王。”
闻言,宣和帝冷笑起来,道,“这话说得,若先太子真有血脉,朕就不能保护吗?永陵王身在荆州,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去找他,难不成你们之间有什么勾当?”
永陵王登时急了,嚷道,“陛下休要血口喷人!他为什么来找我,你心里最该清楚!当年先太子因何而死,难道你忘了吗?”
随着这一声,殿中情势陡然严峻起来。
萧钧见状,终于开口,道,“先太子死因一笔一划记在宗正,他英年早逝,父皇也十分可惜,若他果真有血脉在世,父皇也定会好好照顾,只是现在令人颇为费解,他为什么要去找你,仅凭这一块玉佩一个自称前东宫奴才的宫人,你就要证明此人是皇家血脉,为免太轻浮了些。你方才难道没听见太常寺卿所言?若这玉佩正是这宫人所窃,你当如何?”
“你……”
永陵王一噎,顿了顿,摇头冷笑,“宁王殿下如今口舌凌厉,着实令人自叹不如,你不相信也不要紧,我还有证人。”
说着又朝殿外打了个招呼,只见有一女子踏进了殿中。
众人望去,见这女子约莫中年,虽已不再年轻,却隐约还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一踏进殿中,便朝众人流泪哭道,“当年我陪太子殿下巡视冀北,谁料路遇追杀,殿下不幸惨遭毒手,我侥幸逃命,为了保住腹中仅有一月的血脉,只能赶紧逃命去求助永陵王,幸得永陵王庇佑,如今殿下的骨肉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却被人质疑,实在太令人心寒!”
她顿了顿,又道,“我出身金陵朱氏,昭德二十年入东宫侍奉太子殿下,这些玉碟上都有记载,还有当年的太子舍人,也都能为我作证。你们若不信,尽管去查。”
听她此言,似乎有理有据,殿中微有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