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_分卷阅读_15
  秦昭见她这会儿又放缓了神色,缩着脚坐在罗汉床上,两只鞋子一晃一晃,露出鞋尖上绣的一对儿金凤凰,同方才眉间含着忧色的倒像不是一个人了。
  秦昭心里觉得古怪,知道她必是有事瞒着的,她不肯说,便也不问,连她都察觉出来宫中有异,怎么王忠竟会不知?
  卫善也吃茶,吃茉莉双窨,沉香还给她搁了石蜜,薄薄一小片搁在杯中,饮到肚里,舌尖才觉出甜意来,她翻过一页书,算着日子太子也该到了,上辈子就是仲春时节见到的碧微。
  碧微这样好,姑姑必也肯让她们俩个一道住着,姜碧城就跟秦昰一起读书的,烦心的事这样多,身边总有个人能说一说。
  这么想着,眉眼间便又露出些喜意来,随手又翻一页,南窗外吹进风来,把书页轻轻卷起一角,卫善也不伸手去压,像是在看,又没在看。
  有一忧又有一喜,秦昭看她还跟小姑娘似的面上作色,忍不住要笑,饮一口茶,低头又去看书,这一屋子都是卫敬禹留下来的的藏书手记,寻常人不得进来,倒是宝库,可以称得上是小琅嬛了。
  等秦昭再抬头,就见卫善挨在软枕上睡着了,鼻尖翘起,脸盘尖尖,发间还带着些水气,孩子似的缩着,倒想起小时候把她背在肩上,她伸手摸自己头顶上疙瘩的事来。
  卫善打小就生得好看,白乎乎的脸,乌溜溜的眼,自来藏不住心事,哭得大声,笑起来也大声。会走路就爱跟在哥哥们身后跑,逮着谁就要抱,别人敢跑,他却不能,时常落后一步,回回背着她回房的总是他。
  后来他大了,跟到军中去,再回来时卫善已经是小小淑女,学着姑姑的模样,吃茶的时候要把小手指头翘起来一点点。
  秦昭眼中含着笑意,取过软毯子替她盖在身上,这么个小姑娘,竟也藏起心事了,看她把脚儿一叠,缩在软毯里,轻笑一声,就坐在床沿继续看书。
  他心底无私,可沉香落琼两个却红了脸,想出声又不敢出声,公主过了生日就十三岁了,两人共处一室,还挨得这样近,总有些有不妥当。
  两人心里想着不妥,待要进屋弄出点响动来好把公主叫醒,脚才刚迈过门边,二殿下便抬起头来,对人还是那付神气,却轻轻摇头,不许她们弄出动静来。
  梨花木细雕长案上摆的一壶雨前龙井才吃了一半,也不要她们进来续水,就这么摆着,放得凉了,便干脆不再吃。
  直到卫平回来,进书房时便见秦昭坐在罗汉床沿上,一只手执书卷,一只手在书页上虚点,看得极入神,小妹就躺在床上,从头到脚密密实实盖着毯子,睡得脸上红扑扑的。
  他咳嗽一声,秦昭立时抬头对他摆手,声音压得极低:“善儿睡了。”
  卫善略略一动,醒转过来,她也睡得足了,看见哥哥站在门边,抬手揉揉眼睛,打了个哈欠:“馔香楼的三鲜点心送来了没有?”
  秦昭低笑不住,醒过来就想着吃,睡着了手里还得攥着她摆糖酪的小荷包,从两岁到十二岁真是一点没变:“估摸着也该送来了,掐点等着,正好吃热的。”
  这两个没生绮念,卫平赶紧收了心思,秦昭确是瞧着妹妹长大的,从小也一并叫着二哥,只怕妹妹看他跟看自己没甚分别。
  可他身为兄长,想的更多些,到底觉得不能长久这样,小妹此时不懂,也总得嫁人,家里的陪嫁那是连年都在预备着的。
  这回护送姑姑去□□陵祭祀,姑姑就同他透了些意思,想要亲上加亲,把善儿配给太子当太子妃,往后太子登基就是皇后,让他探一探妹妹的口风。
  卫平正自犹豫,就见妹妹满床找鞋,睡的时候根本没脱鞋,在软毯里一踢,那只云头金凤的软底鞋子也不知道缠到哪里,一只脚上有,一只脚上没有。
  沉香才要进来替她找,秦昭就一把拎起毯子抖起来,小鞋滚落出来,卫善一把抓住,自己套在脚上。
  卫平只觉得后槽牙都疼,妹妹一点没有男女之见,这事儿让他这个当哥哥的怎么好意思问!可不好意思问也得问,总不能误了妹妹的终身。
  秦昰也醒来,先喝一碗热羊奶,夜里有些风,穿了件夹衣过来,坐在卫善身边,吃馔香楼的仙席面,眼睛盯着松菌鸭子,手上指着樱桃扣肉。
  荠菜笋丁鸡肉鸽松的小饺子他吃了四五个,卫善待他是样样仔细,汤羹冷了热了,鱼肉挑没挑刺,灸肉吹凉切成小块才能入口。
  秦昭不曾见过,看着大奇,问的话也同卫平一模一样:“善儿可是有了女官?”这哪里是把秦昰当弟弟,秦昭还记得她小时候玩瓷娃娃,就是这么折腾那几个瓷人的。
  秦昭学字晚,旁人都去练习弓马,只有他还在书房里练字,卫善抱着瓷人就在他旁边玩耍,卫敬容有时做针线有时也要去前厅打理事务,房里只留他们俩个。
  卫善学话极早,嘴里蹦豆子似的说个不停,学大人模样,把几个瓷娃娃摆弄来摆弄去,还有小床小桌,仿了姑姑见客时的样子,捏着嗓子请人吃茶。
  他对着南窗向阳处练字读书,身后就是叽叽喳喳的小卫善,他自小流离颠沛,这倒算是幼时难得一点安宁时光。
  秦昭面上带笑,卫修且不觉得,卫平却左右来回看个不住,明明他走的时候小妹还是一付孩子模样,怎么这回回来竟要论亲事了。
  几个人用了饭,卫善牵着秦昰在院子里走动消食,秦昰正是爱吃的年纪,也不挑食,肉菜米面吃得津津有味,肚皮圆滚滚的,卫善怕他积食,吃完了就带着他绕院子。
  卫修就跟在她们身后,卫平和秦昭两个在书房里布开行军图,论起战事来,卫平颇有些心不在焉,秦昭扔了手中小旗:“这是怎么了?可有什么难办的事儿?”
  对他也没什么好瞒的:“姑姑问我,可愿意把善儿嫁给太子。”
  秦昭失笑:“她才多大。”嘴上说着,眼睛往外看,卫善比寻常姑娘家都要高些,腰瘦腿长,背后已经有了女子模样,秦昭方才恍然,原来小妹已经能议婚了。
  秦昭本要吃茶,手执茶盖儿将将撇去些浮沫,面上辨不出神色,饮得一口,苦中回甘方才又问:“那你的意思呢?”
  卫平心中并不愿意,姑姑是舍不得妹妹外嫁,嫁进宫去就有姑姑照拂,她在宫中又是住惯了的,翁姑都能拿她当晚辈看,跟太子又是从小一道长大,也算是一桩好婚事。
  可他在丹凤殿只坐得一会,卫敬容却一刻也没停过,采女进宫,各宫都要添人,要发到各司去学规矩,学成了再拨到各宫去,这一回东宫也是要添人的。
  要是妹妹嫁给太子,往后就要当皇后,三千宫人妃嫔,保不齐也要受姑姑这样的闲气,就算有婆母撑腰,喜欢哪个女人还是男人的事儿。
  要是在外头挑个人嫁了,善儿已经是公主之尊,背后又有卫家撑腰,谁敢待她不好,何必入宫去受那份罪。
  可他又吃不准妹妹心里怎么想的,沉吟得会道:“得先问过叔叔。”
  “不如问问善儿。”秦昭笑起来:“她看着还小,也很明白事了。”
  卫平心中摇头,妹妹半点女儿情态都没有,哪里就懂得嫁与不嫁的分别,问她是不是嫁给太子,她只当是继续呆在姑姑身边,又怎么不肯。
  真要问她,她许就答应了,他只有这么一个妹妹,不肯她受半点委屈。卫平打小是看过父亲母亲两个怎么恩爱的,月下对饮镜中画眉方是恩爱夫妻,妹妹却不记得了。
  秦昭看他烦恼,反替他出主意:“那就再等等,善儿还小呢。”秦昭看她还似在看当年爬在他背上的小姑娘,些许懂得些事了,也只是孩子的狡黠敏锐,等她开了窍,倘若还想嫁给太子,再说这些也不迟:“再有几日,兄长也该回京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入v第一更
  人人都有小红包拿哟
  第24章 旧部
  浴佛节第二日, 卫管事便把卫善要的武婢送到她身边。
  一个三十五六岁, 容长脸高鼻梁,复姓上官, 一个才十四五岁,眉清目俊,叫青霜, 是上官娘子的女徒弟, 小小年纪便拳脚有劲走路生风。
  上官娘子穿衣打扮还留了些江湖习气, 腰上扎着腰带,腿上紧着绑腿,连腕上也一并缠着绑布, 大眼浓眉,很是爽利的模样, 看长相,年轻的时候必是个飒爽美人。
  青霜便一脸稚气, 说是十四岁了, 身量同卫善差不多, 天生细骨, 也一样绑腿缠手, 梳了两个螺儿,扎着青布条。
  两人站在那儿便与旁人不同, 好似提着一口气不散,浑身是劲,给卫善磕头行礼, 也干净利落,膝盖一弯碰了地,人就又弹了起来。
  卫善看那青霜面带稚气,圆团团的脸儿倒不似身负武艺的模样,让沉香给她一碟花糕,问她:“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武的?”
  青霜自记事起就打熬根骨,跟着上官娘子学的是剑术,两个一向在庄上过活,没想到会来见公主,还当是个厉害人物,没想到是跟她差不多的姑娘,手里还拿着糖糕,先自笑起来,梨涡浅露:“我不记着了。”
  卫善听了就笑,一屋子丫头俱都笑起来,上官娘子极疼爱这个小弟子,说是徒弟,差不多就是女儿了,替她回答:“三岁起就先泡药浴练骨。”说着看一眼卫善,此时想练也已经晚了。
  她目光一触,卫善便明白她的意思:“我是为着强身健体,倒不必练得如何精湛。”
  上官娘子也不是卫家仆妇,卫管事问明她愿意来,这才把她带了来的。只说当教习,拿的还是月银,一月的教习银子十两,就在府里侍候。
  上官娘子的年纪已经不合适跟着进宫,她若是光身一个,靠着卫家总能求个安稳,可还带了这么个徒弟,除了有些武艺别无所长,一直呆在庄上,既无出路又无好媒,卫管事一来问,她便点头答应了。
  上官娘子不能进宫,但青霜却能跟卫善进宫去,卫管事短短几日就寻到了合适的人,还说动上官娘子,卫善心里暗暗点头,原来倒不知道这个卫管事是这么能办事的人。
  她原来也没理会过这些,谁能干谁不能干,她交待的事总有人办好,日子过得太舒坦,整个人都泡在蜜罐子里,哪想到有一天蜜汁换了黄连汤呢。
  上官娘子既不是家中仆妇,卫善便想拜她为师,学人技艺奉人为师,这个道理她还懂得,可上官娘子却不肯:“公主已经要长成了,此时再学,事倍功半,我教不好你,便不能收你。”
  卫善也不强求,给她奉上一杯茶,细问她娘家何处又是在哪里学了武艺的,这才知道上官娘子是业州跟来的旧人,夫家姓林,是卫敬禹手下的副将,业州一战以身殉职,没给她留下一男半女,她不欲再嫁,便从育婴堂里抱了一个女孩回来。
  卫善听她说些业州旧事,又问她:“你在业州可还有父母兄弟或是同门?”她身边正缺人,不拘是谁,能用便好。
  上官娘子脸带苦意:“拙夫故去,同门凋零,也只我一人还在了。”
  卫善跟着皱眉,轻叹一声,竟是一个能招揽收罗的人都没有。
  上官娘子原来是随军的,丈夫在卫敬禹手下当副将,她便在卫善亲娘曲氏身边,看着卫善良久:“公主生得更像静亭公。”人人都是这么说的,反而是哥哥卫平,更像母亲的面貌。
  两人说话间,青霜已经吃了半碟子花糕,沉香看她年纪虽有十四五,却半点不通世事,又抓了一把细糖果子给她添了碟里。
  青霜抬头一笑,露出尖尖虎牙,又塞了一个橘糖在嘴里,先还含着舍不得嚼,卫善看她这样喜欢,把一盒子都给了她,她抱了盒子在怀,这才咯吱咯吱嚼了起来。
  卫善本来只想要两个武婢,不意能遇见上官娘子,业州事多问了兄长也不定知道详细,又必要起疑,此时她也没有旁的说辞好糊弄过去,正好探问上官娘子。
  卫善不是一时兴起,她是真的想要收揽些人,父亲留下的下属,总不会在业州一役中全军覆没,她总有法子能寻出些来。
  上官娘子吃了卫善的一杯茶,便要悉心教导她,先摸了卫善的根骨,骨是好骨,可惜练得迟了,她要教人先得服人,取了三尺长剑,就让青霜在院里舞一套剑法给卫善看:“在公主面前献丑。”
  青霜刚刚还口里含着糖,本来就生得一张圆脸,两腮鼓鼓囊囊塞满了饴糖,手上拿了剑,整个人的神色都大不相同,剑走游龙,足尖轻点,只看见一道青色影子,再到面前时,剑尖之上挑了一对白芍药。
  卫善见过马上对战,拼的是力气,臂力加上兵刃击打出去,把人打掉下马,魏人杰在秦昭的马球场上就是这么对杨思齐的。
  可她没见过这样轻灵的身法,耳边还听见得钢剑铮铮作响,那花就已经稳稳落在她手心里了,卫善才要喝彩,上官娘子就已经皱了眉头,似乎并不满意。
  青霜一看师傅皱眉,立在原地不敢动,剑尖儿在鞋边磨着青砖地,上官娘子不欲在卫善面前教徒,对她道:“若是公主打小苦练,以公主的根骨倒能习得一身剑术。”
  言下之意就是已经迟了,青霜保护她是足够的,卫善想要自己练,便是痴人说梦,卫善也起恼意,反笑一笑:“学上几式也总是有用的,娘子可别藏私。”
  “不敢”上官娘子赶紧起身,看看青霜,到底担心她在宫里冲撞人:“劣徒从小便未见过什么大世面,若是进宫了,怕替公主惹麻烦。”
  卫善摆摆手:“娘子不必担心,既然跟了我,自然护得住她。”
  夜里便让青霜睡在屋里,沉香还怕青霜不懂规矩,哪知道青霜竟很机灵:“我夜里也这么侍候师傅的。”上官娘子身上有旧伤,一逢着阴天雪雨便骨头痛,屋里烧水添炭的活计都是青霜做的。
  她倒没拿卫善当公主,卫善也喜欢她老实,问她:“才刚你师傅作甚皱眉?”她已经舞得极好了,又快又准,若是挑的不是芍药花,可不一击毙命。
  青霜睡了沉香的铺盖,那上头的花她见都没见过,用手指头去抠,笑嘻嘻的道:“我太快了,武得这么快,姑娘看不清。”想一想又很老实的说:“下盘也不稳,若是有利器便不惧,若是寻常兵刃,就被人一力降十会。”
  青霜是一柄名剑的名字,上官娘子习剑术,抱了婴孩回来就给她起了这个名儿,卫善听了便笑:“你等着,我定给你寻一个衬手的兵器,你也得教我保命的杀招。”
  这话沉香几个听了必要疑心,可青霜却不觉得有什么,习武的人,有两三式保命的招数,是寻常事,便是要出其不意才能制敌,她想一回点点头,答应了卫善。
  说完她就钻进被褥里,没睡过这样软的床,身子一陷进去便叹了一声,卫善看她把点心盒子还放在枕头边,笑一声:“夜里可不许吃糖了,仔细坏了牙。”
  第二日天才刚蒙蒙亮青霜便起来了,她手脚极轻,卫善却很惊醒,一睁眼看她已经换好了衣裳,预备出去练剑,也跟着起来到院中去。
  青霜练剑,她就练腕力,练得手腕酸软,青霜额上也不见汗湿。
  几个丫头不意公主还有这个心志,只当是哄着她玩的,过了这两天的兴头也就好了,纷纷替她催水备衣,卫善练得满身是汗,泡进热水里解乏,迷迷糊糊在浴盆里眯了一会儿。
  梦里还是十年之后的事,桩桩件件都似黑云压城,在心上盘桓不去,醒来直奔书房而去,既然连袁含之都能理出袁礼贤的书信,那么叔叔也该有些旧信件在,当初逃出业州,总有父亲的旧部还跟叔叔有联系。
  卫平卫修出了门,家里最大的就是卫善,她说要用书房,也无人敢拦,翻出信匣来,里头果然叠着许多信件,封头上写得极明白,俱是父亲忌辰时写信来哀悼的。
  卫善急唤椿龄,自己拆开信件,扫过一回,把落款的姓名告诉她,让她抄写在小笺上:“字儿能写得多小就多小,只要我能看得明白就是。”
  椿龄自跟了卫善之后,还是头一回有差事在身,缩着脖子抖着肩,从白玉水丞里舀出水来磨墨,卫善又吩咐青霜,若是见有人来,就给她报一声信。青霜玩心大起,只作游戏,人影一晃便不见了,卫善再去看时,她已经坐在院中的凉亭里。
  沉香还当公主有什么秘事要办,正要关窗,卫善摆摆手,反让她把屋里的窗户都打开,再去沏盏酽茶来,给她提提精神消消困意。
  书房小厮收拾的很仔细,卫管事是按着卫家旧时的规制调理的下人,书房里侍候的都略通文墨,信匣里的信件也是按着每一岁来收拾的,她不费多少功夫,便把每岁致祭的人罗列出来。
  椿龄竟写得一手簪花小楷,这样的字练起来极费功夫,是闺阁里用来打发时光用的,卫善在小瀛台里关了五年,水磨功夫都做得极,写没能写成这样的小楷。
  她把年月官职姓名都按卫善的吩咐写在纸上,卫善粗粗一扫,这些旧信最早是正元一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满满一个匣子,总有五六十张,跟着便渐渐少了起来。
  今岁便只有二十余张,这么看还是太费事儿,卫善调了丹砂,用梅花记数,画上五瓣梅,一封信就是一瓣花瓣,看这些年,是谁写得最多。
  当真被她找出三个人来,连年写信都不曾断过,可这三个人没有一个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