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太医传之古穿今_分卷阅读_10
杨丽羽没有不锈钢水杯,她只有一个来时装水的牛皮水壶,但是如果用这个装豆浆,不好清洗,估计连续几天装的水里都会有食堂豆浆味。
“拿碗也行,你带碗了么?”靓姐看杨丽羽翻遍行李也没找到水杯,但是看见她有一个大的像装水果的红双喜碗。
这碗还是当时成旭海母亲非要带给她的,说夫妻俩刚结婚带着红双喜的东西好,于是就硬把这个酷似水果盆的红双喜的大碗塞到了她的行李中。
“带了带了。”杨丽羽忙把行李底下的大碗翻出来,跟着靓姐去食堂。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因为医院食堂在宿舍楼和医院楼中间的一个小平房里,医院担心有别人混进来,所以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吃饭都是拿饭票,而有些实习或者新来的,就需要在门口的单子上签上名字,如果门口的签字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那就不能进里头吃饭。
靓姐带了两张饭票,“你要找不着自己的名字就跟我一块进去,先用我的,等你以后收到饭票时再还我一张就成。”
杨丽羽在门口的签字单上找了半天,看门的大爷都有些不耐烦了,嚷嚷道:“啥名儿?我给你找!”
杨丽羽报上姓名,看门大爷把单子翻了两页找到杨丽羽的名字,“搁这儿签字。”大爷看着杨丽羽,有些怀疑“哎你新来的啊?这张上都是新调来的医生的……你是昨天刚来的吧?”
一旁的靓姐替杨丽羽解释道,“杨丽羽她昨天晚上才到,跟我一个屋的。”老大爷眼熟靓姐,见靓姐为杨丽羽解释,也就让杨丽羽签字进去了。
杨丽羽跟靓姐先是打饭打菜,第一个窗口先一人发了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四个小格,一个窗口一样发一样吃的,从前到后走一遍,盘子里就有一个鸡蛋、一个馅饼、一个豆包、一碗白粥和一点小咸菜。豆浆是自己接的,一个大的像锅一样的东西,看起来是密闭的,最前面开个口,像是水龙头的口似的,轻轻一拧就出来豆浆,再一拧就关上。每个人喝多少接多少,因为都豆浆被兑得很稀了,所以接多少都是自己接,想接多少接多少。
杨丽羽和靓姐把餐盘放到临近的一张桌上,然后排队接豆浆。杨丽羽接完豆浆就喝了一口,这味道和水差不了多少,豆浆的颜色也很浅,不是很浓。
靓姐只接了一点豆浆,靓姐不是很喜欢这豆浆,只把这豆浆当温开水喝,说是怕吃早餐噎着喝两口水。
两人吃饭的时候,杨丽羽边啃馅饼边喝豆浆,“豆浆好像没啥味。”跟水一样,就是比水有点颜色。
靓姐喝了两口同样很稀的稀粥,“咱医院的伙食算好的了,一周能改善这么一次不错了,旁边那家卫生所,你知道吃啥?早上就一小张油饼一碗稀粥,再加一点芥菜疙瘩咸菜,天天这样,一个月也不带改善一天伙食的。”
杨丽羽其实对这个伙食还是挺满意的,在农村的公社里,可做不到一顿饭既能有鸡蛋吃又能沾点肉腥,虽说这豆浆味道淡,但也好歹还能补充点黄豆里的营养,想到这里,杨丽羽对这个医院的印象又好了许多。哎,也难怪门口登记早饭吃饭的大爷,一脸敌视的看着她这个外来人,生怕她不是这医院的工作人员,原来她赶上了一周改善一次的早餐。
“要不是豆浆稀到这个份儿上,能让你自己接豆浆?美死了!”靓姐咬了一大口的素菜馅饼。
杨丽羽点头,吃好早饭,她也有力气了,昨天晚上她把成旭海母亲给她带的干粮吃完后,也没怎么饱,幸好赶上了今天早上这顿早餐,不然她只能花点钱和粮票去饭点下一顿馆子点一碗最便宜的面条了。
杨丽羽跟着靓姐出了食堂,靓姐指了指街对面的一家店,那家店门口摆着个大锅,跟食堂接豆浆的差不多,前面也带个水龙头那玩意,只不过那个锅看起来比食堂的稍微小点。
“那是卖热牛奶的,里面还有豆浆,那个味道还挺好喝,才一毛钱还是两毛钱?我忘了,之前喝过一次,你要是觉得食堂的不好喝,可以买那个,一两毛钱一大袋,但供应的不多,一般买不到。”靓姐带着杨丽羽继续往前走,给杨丽羽解释附近售点。
杨丽羽看街上有卖很多早餐和小食的,有的前面排着长队,有的前面站满了人。
唉,那些都得花钱,还不如她在食堂吃,毕竟不花钱。
杨丽羽上二楼的王主任室,王主任把杨丽羽的工作分配给她,然后为她讲解医院的工作。
主任室外面,每周三例行的大消毒开始了——
“昨天我和院长商量了一下,你之前就是学中医的是吧?我想你对中医那点东西也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第一周来医院,不能让你直接做个医生,咱还得一点点起步,是不是?”王主任边说着,边把杨丽羽这个月的食堂饭票和她的白大褂发给她,“你这周先去内科打个帮手,看看内科都干点啥,先这么的干一周,你要是觉得和你搁卫生所里的,没啥不同,那咱以后就在内科,行不?”
杨丽羽同意他的意见,接过王主任的东西,“好,没问题,谢谢主任。”
王主任也是相当和蔼,“行,你好好干,过不了多久你就能往上走走升升,一年内做成个医生还是可以的。”
-
老太太送杨美羽上学,学校里家还不算太远,来回两个小时的步程。第一天送杨美羽去上学,老太太看杨美羽在课桌前坐好,老太太还特意在窗户那里看了两节课,快到中午的时候,老太太才往回走。
到家了老太太就先把鸡圈猪圈里的水都换好,给鸡圈猪圈都填了食,从床头的带锁柜里找出两张小面额的钱币揣进兜里,锁上门出了院,确保没什么事了才往县上赶。
县上的集市人最多的时候其实是早上,大清早的卖什么都有,多数都是临近的几个小村子的人,拿着自家的东西来买卖的,也有固定的几个小商贩是久居在集市的,卖一些生活用品。
老太太走了几家铺子都不太满意,要么是觉得本子摸着就劣质,要么就是觉得价格不合理。老太太勉勉强强找了一家铺子买俩本,又给杨美羽买了两根铅笔,想起削铅笔还要转笔刀,问了几家铺子,老太太觉得转笔刀有点贵,用家里的刀也差不多能削铅笔,只是不知道削出来的铅笔还能不能用。
老太太是没上过学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削铅笔,就是看着人拿刀片在铅笔上一层一层往下削,但削铅笔有时也需要点技术,如果铅笔的质量不咋好,用力过大,铅笔很容易中间折断。老太太想了又想,狠下心来买了一个小小的转笔刀。
转笔刀像是一个小盒子,卖转笔刀的小贩跟她讲,把铅笔一头放在这个孔里,一手握住转笔刀,一手握住铅笔然后转动,不用转几圈,铅笔就削好了。
这样很方便。老太太想。
老太太看天色有点晚了,买了两个本子两个铅笔和一个转笔刀就赶紧往回赶,她还得接杨美羽放学呢!
老太太到家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又忙锁好门往学校赶,走到半路,看着背着书包往回走的杨美羽。
“杨美羽!你个丫头,俺不说了嘛,俺要没来得及接,你就在那等俺一会儿,俺又不会忘了的!”老太太看见杨美羽先斥责两句,“走山路这危险,你要有个三长两短,俺还活不活?活不活?!”
走到半路,老太太说,“俺今天上集市给你买了两根铅笔,铅笔还真不贱啊,等过两天让你姐夫给她写个信,告诉她给你邮两根铅笔回来,别她搁城里自个儿逍遥上了,忘了还搁村里的咱俩。”
第18章 给病人们看病
杨丽羽等外面消毒完毕后,跟着郭主任去了内科主任办公室,内科在三楼,等两人上到三楼的时候,往窗外一看,病人们已经陆陆续续的进来了。
“王主任!王主任!”郭主任走在前面,先进了内科主任室。
王主任也在忙活一堆文件,看见郭主任来了,把文件放到一边接应,“嗳,这位便是你说的那位杨同志吧?”郭主任把杨丽羽推到前面,“对、对,先让她在你们这儿打个帮手,前两周先适应适应,等第三周你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给她升个位次了。”
王主任觉得这方法挺好,“行,一会儿我带她看看这内科都干啥。”
郭主任走后,有病患进王主任办公室了,王主任叫旁边的医生先帮忙看着,自己带杨丽羽“参观”一下内科。
出了王主任室,是两个内科医生办公室,楼道里有不少长椅,灰色的墙壁能隐约看出原本雪白的痕迹,有的地方墙皮脱落了,墙面露出橘红色的砖块。再往前走,是护士们待的地方,透过窗口可以看见几个闲来无事地护士在唠嗑,另外有两个护士在专心致志的配药,无菌箱里有几副打吊水针的针头。
“杨同志会打这种针不?”王主任看见,忽然问了一句。
杨丽羽摇头,“我只会用针灸的针,这个针……不是西医那边来的吗,我还不会用。”王主任点头,“行,也没事,这两周你就先跟着我看看,病患多的时候,你还能打个帮手。伤风感冒那些小病你都能看吧?”
杨丽羽嗯了一声,除了打针手术,对她来说基本都是小事。
等杨丽羽真正和王主任工作的时候,杨丽羽才发现,在这里工作也不简单——
“杨同志,这位普通的伤风感冒,你给写一下药方,中药方子。”王主任看完了一个患者,患者拿着自己的病例本到杨丽羽面前,杨丽羽就坐在离王主任不远的地方,两张办公桌几乎是挨着的。杨丽羽从患者手里接过病例本,复对患者简单检查了下,基本确定病症后,一笔一划写下药方。
“平时手脚冰冷经常冰冷吗?除了头痛还有其他症状吗?嗓子痛吗?”
病人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杨丽羽初步判断又觉得这人可能还有肾阳虚,咳,男人嘛,肾阳虚……杨丽羽猜测这位病人八成没结婚,如果结婚了谁还愿意自己解决啊?
“纵(禁)欲要有节制,你还有一点肾阳虚。”杨丽羽说话声越来越小,那位病人迷迷糊糊的点头,“知道知道。”一旁的王主任耳朵尖,听见了,拍了杨丽羽一下,“杨同志,你先把他感冒的给开了,其他的可以等这病好了再来看。”
杨丽羽应下,她也不是想给病人过多检查,毕竟谁一次性被检查出好多病会开心呢?她觉得中药开药讲究的是相生相克,开伤风感冒的方子也有讲究,如果一个病人阴虚,给开的方子里还有壮阳的药,即使感冒好了,方子里的某些药性也会对病人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我给你开的方子你一会儿拿药方换药就可以了,一天两次,给你开了半个疗程的药,药煎好后趁热喝,别等凉了再喝。”杨丽羽写了半个疗程的药方,又把病例本交给病人,提醒道,“你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用茯苓,如果以后有医生给你开茯苓,你自己要多加注意,茯苓易导致虚寒精滑,气虚下陷。”
病人依旧是迷迷糊糊的点头,“好,谢谢大夫!谢谢大夫!”
等这位病人走了,差不多快到午休时间了,一些在外工作的人抓住自己闲功夫,赶紧来医院看病就诊。王主任忙不过来,杨丽羽一直在旁帮忙,想上厕所都没来得及去,一些病人又乌泱泱的进来了。
“胃肠感冒麻烦去隔壁挂水。”
“不行,大夫啊,我家孩子身子骨不好,不能总用西药,您给我们开点中药吧。”
“去那位那边。”王大夫好不容易把这位打发走,又来一位是肚子疼,经过一系列诊断,发现也是胃肠感冒。
王主任看了刚才那位病人和这位病人,刚才那位是母亲带个小孩,这位又是个父亲,王主任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一家人。难不成是吃了冷饭吃拉肚了?不排除这种可能,虽然现在天气转凉了,但是中午的时候还是很热,饭要是没吃饭剩下,下一顿接着吃,八成是要拉肚的。
“要中药还是西药?西药去隔壁挂水,中药请随前面那位一起去那边开药。”
男人捂着肚子,一脸苍白,看上去已经虚脱无力了,“西药吧,能好得快点……”王主任让护士把男人领到隔壁去挂吊水,又开始看下一位病人。
杨丽羽给小孩子开完小剂量的中药,喝下两口放决明子的温水,揉揉眼睛继续工作。
“之前有被诊断出脾寒吗?”杨丽羽让病人伸出舌头,把脉,听病人描述病情后,斟酌地写了药方。
“没、没有!”病人也是绞尽脑汁的回想,脾寒是啥玩意?他一个农村来的也听不懂,卫生所的大夫也不是很靠谱的嘛,他看完啥病都还会再犯的,这是他第一次进城看病。
“我这里给你诊断出的是脾寒,没什么大毛病,平时也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杨丽羽的话还没说完就停下了,油腻的食物?这年代吃东西沾点油腥就不错了,哪有什么油腻的食物?
“俺不吃那些!”俺只啃黑面窝窝头。
杨丽羽暗暗咽下一口气,言多必失言多必失,还是要斟酌后再说,“也不要吃冷饭冷菜,脾胃不好就应多注意一下。”
病人见杨丽羽没诊断出什么大病来,不依不饶的问道,“俺可还有啥别的病?”吃点东西总是好反胃,咋可能没啥大病?没啥大病,那可不是白往城里跑一趟了嘛!
杨丽羽摇头,“没有了。”
病人穿的很少,像是刚从田地里干完活回来的,但城里也没什么地要多耕,再加上口音,杨丽羽觉得这人八成是乡下来的,后面那个穿着花花布衫的女人,约莫三十岁左右,应该是他的老婆。他老婆左手臂挎着个竹筐,右手按在他肩膀上,一脸紧张的神情。
听到杨丽羽说没有其他大病后,男人有点怒了,不过不是对杨丽羽。
“就你个婆娘一天天诅咒俺,偏说俺有啥大病让俺来城里检查,这下好,人大夫都说了,俺啥大病没有,这白白花了两张火车票的钱,不,回去还得两张火车票,今天早上搁饭店又吃了饭,花多少钱嘞?就你要来,看看看,啥病没有,白花了钱,满意了吧!”男人一拍桌子,起身,和身后的老婆嚷嚷了起来。
那女人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大程,俺也不也是担心你嘛,没病不是最好嘛,有病咱还得耽误时间治病,你生啥气啊?”杨丽羽觉得女人说的话挺有道理,只是不明白这男人有什么可生气的,明明是陪他来看病,他检查后啥事没有,还叽叽歪歪个不停,活像一个大闺女。
“俺还不生气?你还真想气死俺!”那男人一甩手,出了诊病室,杨丽羽还没等叫下一位患者的时候,那女人只觉得自己头重脚轻,身子一歪,晕倒在了地上。
“啊!快抢救啊!大夫!医生!”旁边的病人都尖叫了起来,王主任按下紧急抢救的按钮,几个护士推着支架床跑了进来,七手八脚的把倒地的女人抬上支架床。女人左臂挎着的竹筐掉在了地上,上面的布滑落,花卷和窝窝头滚落了一地。
竹筐里的花卷和窝窝头掉出来,沾满了地面的灰土。杨丽羽弯腰去拾起一地的花卷,又一一装回的竹筐。
那花卷和窝窝头一摸是冰凉的,正好是午休时间,大概他们是想中午吃这个吧,但现在看来……
刚走不远的男人听见抢救,回头一看自己的老婆也没跟来,刚往回走两步,几个护士推着支架床跑了过去:“让一让!麻烦让一让!”几个护士推着的支架床仿佛飞一样的掠过了他的身边,他转身的刹那,不经意瞥见床上的女人,不就是他老婆吗!!
“兰欣!!”男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大喊一声,赶忙跟了过去。
王主任看杨丽羽往竹筐里捡起地上的花卷,“别捡了,地上那么脏,捡起也埋了吧汰的,人家还咋吃啊。”杨丽羽没吱声,直到捡完最后一个花卷,又用布帘子把竹筐盖上,放在办公桌上,“没事,就外面埋汰点,把外皮扒了,里面应该也能吃。”杨丽羽坐回办公桌前,继续给人看病。
王主任看着杨丽羽专心致志的样子,他忽然觉得,这个杨丽羽同志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同志,恩,值得赞扬。
第19章 一毛钱的山楂条
杨丽羽去洗手长廊洗一下早上用的碗,又撞见了靓姐,靓姐这回也拿了一个红双喜的大碗,看见杨丽羽,提醒一句:“中午伙食里有汤,咱食堂碗少,得自己带个碗,不然碗要是用完了,还没带碗,就只能拿餐盘喝汤了。”
杨丽羽跟着靓姐去食堂,中午的人比早上的多一些,但其实中午午休时间也是窜开的,不然一个食堂同时装太多人,不仅座位不够,一个发馒头的队伍也得排得很长。
“饭票饭票交饭票啦!”在门口收饭票的老大爷嚷嚷着,一边忙活着给没饭票的找签字,一边手里握着一堆已用过的中间被戳个洞的饭票。
杨丽羽把饭票交给老大爷,老大爷看她半天,“你就早上签字那闺女吧?院长给你安排好工作啦?”老大爷笑得美滋滋的,弄得杨丽羽心里一阵发毛。
她淡淡说了句,“主任安排的。”
等她和靓姐进了食堂,靓姐不急不慢的说,“门口的老大爷就那样,看没工作的他就着急,谁找着工作他都高兴,跟吃了一周一次的改善伙食似的。”
杨丽羽排在靓姐后面打饭,食堂的工作人员先给排在第一个窗口的人,一人发了一个大大的餐盘,杨丽羽一看,和早上的那个餐盘不一模一样吗!里面有一个大格,三个小格,但是格子都比较浅,不能盛带汤带水的食物,只能放一些干粮和炖菜。
第一个窗口给了两个黑面花卷,放在了第一个大格里,到第二个窗口时,掌勺的厨子给每个人第二个大格里盛了一勺花生米,第三个窗口给盛了一勺茄子豆角,第四个窗口给了一点点的咸菜。杨丽羽经过了四个窗口,看着自己盘中餐,这个和早餐的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靓姐用自己的碗在最后一个窗口盛了碗豆腐汤,看起来是清汤,没多少油水,一碗里能给两三块冻豆腐,还有一点点的白菜帮,幸运的可能会捞着一小块肉沫。杨丽羽也去打了一碗汤,靓姐说的对,真的是汤,基本上是没有菜的。
“早上那是一周一次的伙食改善,中午开始就恢复正常了。”靓姐拿花卷沾了两下汤,再把咸菜和茄子放到花卷上,咬了一大口的花卷,“不过也挺好的。”杨丽羽不喜欢汤泡的花卷,所以干噎一口花卷,喝一口汤。靓姐看杨丽羽这乡土吃法,但笑不语。
同一个寝室的两个护士穿着白大褂匆匆忙忙赶来吃饭,打完饭坐到杨丽羽和靓姐旁边,“哎呀,你俩来的真早,我俩都到午休还没忙活完,有个人,那血管细的,我扎了两次都没扎上。”靓姐喝了两口汤,不急不慢的说,“那你没给人家扎哭啊?”
“拿碗也行,你带碗了么?”靓姐看杨丽羽翻遍行李也没找到水杯,但是看见她有一个大的像装水果的红双喜碗。
这碗还是当时成旭海母亲非要带给她的,说夫妻俩刚结婚带着红双喜的东西好,于是就硬把这个酷似水果盆的红双喜的大碗塞到了她的行李中。
“带了带了。”杨丽羽忙把行李底下的大碗翻出来,跟着靓姐去食堂。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因为医院食堂在宿舍楼和医院楼中间的一个小平房里,医院担心有别人混进来,所以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吃饭都是拿饭票,而有些实习或者新来的,就需要在门口的单子上签上名字,如果门口的签字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那就不能进里头吃饭。
靓姐带了两张饭票,“你要找不着自己的名字就跟我一块进去,先用我的,等你以后收到饭票时再还我一张就成。”
杨丽羽在门口的签字单上找了半天,看门的大爷都有些不耐烦了,嚷嚷道:“啥名儿?我给你找!”
杨丽羽报上姓名,看门大爷把单子翻了两页找到杨丽羽的名字,“搁这儿签字。”大爷看着杨丽羽,有些怀疑“哎你新来的啊?这张上都是新调来的医生的……你是昨天刚来的吧?”
一旁的靓姐替杨丽羽解释道,“杨丽羽她昨天晚上才到,跟我一个屋的。”老大爷眼熟靓姐,见靓姐为杨丽羽解释,也就让杨丽羽签字进去了。
杨丽羽跟靓姐先是打饭打菜,第一个窗口先一人发了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四个小格,一个窗口一样发一样吃的,从前到后走一遍,盘子里就有一个鸡蛋、一个馅饼、一个豆包、一碗白粥和一点小咸菜。豆浆是自己接的,一个大的像锅一样的东西,看起来是密闭的,最前面开个口,像是水龙头的口似的,轻轻一拧就出来豆浆,再一拧就关上。每个人喝多少接多少,因为都豆浆被兑得很稀了,所以接多少都是自己接,想接多少接多少。
杨丽羽和靓姐把餐盘放到临近的一张桌上,然后排队接豆浆。杨丽羽接完豆浆就喝了一口,这味道和水差不了多少,豆浆的颜色也很浅,不是很浓。
靓姐只接了一点豆浆,靓姐不是很喜欢这豆浆,只把这豆浆当温开水喝,说是怕吃早餐噎着喝两口水。
两人吃饭的时候,杨丽羽边啃馅饼边喝豆浆,“豆浆好像没啥味。”跟水一样,就是比水有点颜色。
靓姐喝了两口同样很稀的稀粥,“咱医院的伙食算好的了,一周能改善这么一次不错了,旁边那家卫生所,你知道吃啥?早上就一小张油饼一碗稀粥,再加一点芥菜疙瘩咸菜,天天这样,一个月也不带改善一天伙食的。”
杨丽羽其实对这个伙食还是挺满意的,在农村的公社里,可做不到一顿饭既能有鸡蛋吃又能沾点肉腥,虽说这豆浆味道淡,但也好歹还能补充点黄豆里的营养,想到这里,杨丽羽对这个医院的印象又好了许多。哎,也难怪门口登记早饭吃饭的大爷,一脸敌视的看着她这个外来人,生怕她不是这医院的工作人员,原来她赶上了一周改善一次的早餐。
“要不是豆浆稀到这个份儿上,能让你自己接豆浆?美死了!”靓姐咬了一大口的素菜馅饼。
杨丽羽点头,吃好早饭,她也有力气了,昨天晚上她把成旭海母亲给她带的干粮吃完后,也没怎么饱,幸好赶上了今天早上这顿早餐,不然她只能花点钱和粮票去饭点下一顿馆子点一碗最便宜的面条了。
杨丽羽跟着靓姐出了食堂,靓姐指了指街对面的一家店,那家店门口摆着个大锅,跟食堂接豆浆的差不多,前面也带个水龙头那玩意,只不过那个锅看起来比食堂的稍微小点。
“那是卖热牛奶的,里面还有豆浆,那个味道还挺好喝,才一毛钱还是两毛钱?我忘了,之前喝过一次,你要是觉得食堂的不好喝,可以买那个,一两毛钱一大袋,但供应的不多,一般买不到。”靓姐带着杨丽羽继续往前走,给杨丽羽解释附近售点。
杨丽羽看街上有卖很多早餐和小食的,有的前面排着长队,有的前面站满了人。
唉,那些都得花钱,还不如她在食堂吃,毕竟不花钱。
杨丽羽上二楼的王主任室,王主任把杨丽羽的工作分配给她,然后为她讲解医院的工作。
主任室外面,每周三例行的大消毒开始了——
“昨天我和院长商量了一下,你之前就是学中医的是吧?我想你对中医那点东西也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第一周来医院,不能让你直接做个医生,咱还得一点点起步,是不是?”王主任边说着,边把杨丽羽这个月的食堂饭票和她的白大褂发给她,“你这周先去内科打个帮手,看看内科都干点啥,先这么的干一周,你要是觉得和你搁卫生所里的,没啥不同,那咱以后就在内科,行不?”
杨丽羽同意他的意见,接过王主任的东西,“好,没问题,谢谢主任。”
王主任也是相当和蔼,“行,你好好干,过不了多久你就能往上走走升升,一年内做成个医生还是可以的。”
-
老太太送杨美羽上学,学校里家还不算太远,来回两个小时的步程。第一天送杨美羽去上学,老太太看杨美羽在课桌前坐好,老太太还特意在窗户那里看了两节课,快到中午的时候,老太太才往回走。
到家了老太太就先把鸡圈猪圈里的水都换好,给鸡圈猪圈都填了食,从床头的带锁柜里找出两张小面额的钱币揣进兜里,锁上门出了院,确保没什么事了才往县上赶。
县上的集市人最多的时候其实是早上,大清早的卖什么都有,多数都是临近的几个小村子的人,拿着自家的东西来买卖的,也有固定的几个小商贩是久居在集市的,卖一些生活用品。
老太太走了几家铺子都不太满意,要么是觉得本子摸着就劣质,要么就是觉得价格不合理。老太太勉勉强强找了一家铺子买俩本,又给杨美羽买了两根铅笔,想起削铅笔还要转笔刀,问了几家铺子,老太太觉得转笔刀有点贵,用家里的刀也差不多能削铅笔,只是不知道削出来的铅笔还能不能用。
老太太是没上过学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削铅笔,就是看着人拿刀片在铅笔上一层一层往下削,但削铅笔有时也需要点技术,如果铅笔的质量不咋好,用力过大,铅笔很容易中间折断。老太太想了又想,狠下心来买了一个小小的转笔刀。
转笔刀像是一个小盒子,卖转笔刀的小贩跟她讲,把铅笔一头放在这个孔里,一手握住转笔刀,一手握住铅笔然后转动,不用转几圈,铅笔就削好了。
这样很方便。老太太想。
老太太看天色有点晚了,买了两个本子两个铅笔和一个转笔刀就赶紧往回赶,她还得接杨美羽放学呢!
老太太到家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又忙锁好门往学校赶,走到半路,看着背着书包往回走的杨美羽。
“杨美羽!你个丫头,俺不说了嘛,俺要没来得及接,你就在那等俺一会儿,俺又不会忘了的!”老太太看见杨美羽先斥责两句,“走山路这危险,你要有个三长两短,俺还活不活?活不活?!”
走到半路,老太太说,“俺今天上集市给你买了两根铅笔,铅笔还真不贱啊,等过两天让你姐夫给她写个信,告诉她给你邮两根铅笔回来,别她搁城里自个儿逍遥上了,忘了还搁村里的咱俩。”
第18章 给病人们看病
杨丽羽等外面消毒完毕后,跟着郭主任去了内科主任办公室,内科在三楼,等两人上到三楼的时候,往窗外一看,病人们已经陆陆续续的进来了。
“王主任!王主任!”郭主任走在前面,先进了内科主任室。
王主任也在忙活一堆文件,看见郭主任来了,把文件放到一边接应,“嗳,这位便是你说的那位杨同志吧?”郭主任把杨丽羽推到前面,“对、对,先让她在你们这儿打个帮手,前两周先适应适应,等第三周你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给她升个位次了。”
王主任觉得这方法挺好,“行,一会儿我带她看看这内科都干啥。”
郭主任走后,有病患进王主任办公室了,王主任叫旁边的医生先帮忙看着,自己带杨丽羽“参观”一下内科。
出了王主任室,是两个内科医生办公室,楼道里有不少长椅,灰色的墙壁能隐约看出原本雪白的痕迹,有的地方墙皮脱落了,墙面露出橘红色的砖块。再往前走,是护士们待的地方,透过窗口可以看见几个闲来无事地护士在唠嗑,另外有两个护士在专心致志的配药,无菌箱里有几副打吊水针的针头。
“杨同志会打这种针不?”王主任看见,忽然问了一句。
杨丽羽摇头,“我只会用针灸的针,这个针……不是西医那边来的吗,我还不会用。”王主任点头,“行,也没事,这两周你就先跟着我看看,病患多的时候,你还能打个帮手。伤风感冒那些小病你都能看吧?”
杨丽羽嗯了一声,除了打针手术,对她来说基本都是小事。
等杨丽羽真正和王主任工作的时候,杨丽羽才发现,在这里工作也不简单——
“杨同志,这位普通的伤风感冒,你给写一下药方,中药方子。”王主任看完了一个患者,患者拿着自己的病例本到杨丽羽面前,杨丽羽就坐在离王主任不远的地方,两张办公桌几乎是挨着的。杨丽羽从患者手里接过病例本,复对患者简单检查了下,基本确定病症后,一笔一划写下药方。
“平时手脚冰冷经常冰冷吗?除了头痛还有其他症状吗?嗓子痛吗?”
病人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杨丽羽初步判断又觉得这人可能还有肾阳虚,咳,男人嘛,肾阳虚……杨丽羽猜测这位病人八成没结婚,如果结婚了谁还愿意自己解决啊?
“纵(禁)欲要有节制,你还有一点肾阳虚。”杨丽羽说话声越来越小,那位病人迷迷糊糊的点头,“知道知道。”一旁的王主任耳朵尖,听见了,拍了杨丽羽一下,“杨同志,你先把他感冒的给开了,其他的可以等这病好了再来看。”
杨丽羽应下,她也不是想给病人过多检查,毕竟谁一次性被检查出好多病会开心呢?她觉得中药开药讲究的是相生相克,开伤风感冒的方子也有讲究,如果一个病人阴虚,给开的方子里还有壮阳的药,即使感冒好了,方子里的某些药性也会对病人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我给你开的方子你一会儿拿药方换药就可以了,一天两次,给你开了半个疗程的药,药煎好后趁热喝,别等凉了再喝。”杨丽羽写了半个疗程的药方,又把病例本交给病人,提醒道,“你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用茯苓,如果以后有医生给你开茯苓,你自己要多加注意,茯苓易导致虚寒精滑,气虚下陷。”
病人依旧是迷迷糊糊的点头,“好,谢谢大夫!谢谢大夫!”
等这位病人走了,差不多快到午休时间了,一些在外工作的人抓住自己闲功夫,赶紧来医院看病就诊。王主任忙不过来,杨丽羽一直在旁帮忙,想上厕所都没来得及去,一些病人又乌泱泱的进来了。
“胃肠感冒麻烦去隔壁挂水。”
“不行,大夫啊,我家孩子身子骨不好,不能总用西药,您给我们开点中药吧。”
“去那位那边。”王大夫好不容易把这位打发走,又来一位是肚子疼,经过一系列诊断,发现也是胃肠感冒。
王主任看了刚才那位病人和这位病人,刚才那位是母亲带个小孩,这位又是个父亲,王主任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一家人。难不成是吃了冷饭吃拉肚了?不排除这种可能,虽然现在天气转凉了,但是中午的时候还是很热,饭要是没吃饭剩下,下一顿接着吃,八成是要拉肚的。
“要中药还是西药?西药去隔壁挂水,中药请随前面那位一起去那边开药。”
男人捂着肚子,一脸苍白,看上去已经虚脱无力了,“西药吧,能好得快点……”王主任让护士把男人领到隔壁去挂吊水,又开始看下一位病人。
杨丽羽给小孩子开完小剂量的中药,喝下两口放决明子的温水,揉揉眼睛继续工作。
“之前有被诊断出脾寒吗?”杨丽羽让病人伸出舌头,把脉,听病人描述病情后,斟酌地写了药方。
“没、没有!”病人也是绞尽脑汁的回想,脾寒是啥玩意?他一个农村来的也听不懂,卫生所的大夫也不是很靠谱的嘛,他看完啥病都还会再犯的,这是他第一次进城看病。
“我这里给你诊断出的是脾寒,没什么大毛病,平时也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杨丽羽的话还没说完就停下了,油腻的食物?这年代吃东西沾点油腥就不错了,哪有什么油腻的食物?
“俺不吃那些!”俺只啃黑面窝窝头。
杨丽羽暗暗咽下一口气,言多必失言多必失,还是要斟酌后再说,“也不要吃冷饭冷菜,脾胃不好就应多注意一下。”
病人见杨丽羽没诊断出什么大病来,不依不饶的问道,“俺可还有啥别的病?”吃点东西总是好反胃,咋可能没啥大病?没啥大病,那可不是白往城里跑一趟了嘛!
杨丽羽摇头,“没有了。”
病人穿的很少,像是刚从田地里干完活回来的,但城里也没什么地要多耕,再加上口音,杨丽羽觉得这人八成是乡下来的,后面那个穿着花花布衫的女人,约莫三十岁左右,应该是他的老婆。他老婆左手臂挎着个竹筐,右手按在他肩膀上,一脸紧张的神情。
听到杨丽羽说没有其他大病后,男人有点怒了,不过不是对杨丽羽。
“就你个婆娘一天天诅咒俺,偏说俺有啥大病让俺来城里检查,这下好,人大夫都说了,俺啥大病没有,这白白花了两张火车票的钱,不,回去还得两张火车票,今天早上搁饭店又吃了饭,花多少钱嘞?就你要来,看看看,啥病没有,白花了钱,满意了吧!”男人一拍桌子,起身,和身后的老婆嚷嚷了起来。
那女人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大程,俺也不也是担心你嘛,没病不是最好嘛,有病咱还得耽误时间治病,你生啥气啊?”杨丽羽觉得女人说的话挺有道理,只是不明白这男人有什么可生气的,明明是陪他来看病,他检查后啥事没有,还叽叽歪歪个不停,活像一个大闺女。
“俺还不生气?你还真想气死俺!”那男人一甩手,出了诊病室,杨丽羽还没等叫下一位患者的时候,那女人只觉得自己头重脚轻,身子一歪,晕倒在了地上。
“啊!快抢救啊!大夫!医生!”旁边的病人都尖叫了起来,王主任按下紧急抢救的按钮,几个护士推着支架床跑了进来,七手八脚的把倒地的女人抬上支架床。女人左臂挎着的竹筐掉在了地上,上面的布滑落,花卷和窝窝头滚落了一地。
竹筐里的花卷和窝窝头掉出来,沾满了地面的灰土。杨丽羽弯腰去拾起一地的花卷,又一一装回的竹筐。
那花卷和窝窝头一摸是冰凉的,正好是午休时间,大概他们是想中午吃这个吧,但现在看来……
刚走不远的男人听见抢救,回头一看自己的老婆也没跟来,刚往回走两步,几个护士推着支架床跑了过去:“让一让!麻烦让一让!”几个护士推着的支架床仿佛飞一样的掠过了他的身边,他转身的刹那,不经意瞥见床上的女人,不就是他老婆吗!!
“兰欣!!”男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大喊一声,赶忙跟了过去。
王主任看杨丽羽往竹筐里捡起地上的花卷,“别捡了,地上那么脏,捡起也埋了吧汰的,人家还咋吃啊。”杨丽羽没吱声,直到捡完最后一个花卷,又用布帘子把竹筐盖上,放在办公桌上,“没事,就外面埋汰点,把外皮扒了,里面应该也能吃。”杨丽羽坐回办公桌前,继续给人看病。
王主任看着杨丽羽专心致志的样子,他忽然觉得,这个杨丽羽同志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同志,恩,值得赞扬。
第19章 一毛钱的山楂条
杨丽羽去洗手长廊洗一下早上用的碗,又撞见了靓姐,靓姐这回也拿了一个红双喜的大碗,看见杨丽羽,提醒一句:“中午伙食里有汤,咱食堂碗少,得自己带个碗,不然碗要是用完了,还没带碗,就只能拿餐盘喝汤了。”
杨丽羽跟着靓姐去食堂,中午的人比早上的多一些,但其实中午午休时间也是窜开的,不然一个食堂同时装太多人,不仅座位不够,一个发馒头的队伍也得排得很长。
“饭票饭票交饭票啦!”在门口收饭票的老大爷嚷嚷着,一边忙活着给没饭票的找签字,一边手里握着一堆已用过的中间被戳个洞的饭票。
杨丽羽把饭票交给老大爷,老大爷看她半天,“你就早上签字那闺女吧?院长给你安排好工作啦?”老大爷笑得美滋滋的,弄得杨丽羽心里一阵发毛。
她淡淡说了句,“主任安排的。”
等她和靓姐进了食堂,靓姐不急不慢的说,“门口的老大爷就那样,看没工作的他就着急,谁找着工作他都高兴,跟吃了一周一次的改善伙食似的。”
杨丽羽排在靓姐后面打饭,食堂的工作人员先给排在第一个窗口的人,一人发了一个大大的餐盘,杨丽羽一看,和早上的那个餐盘不一模一样吗!里面有一个大格,三个小格,但是格子都比较浅,不能盛带汤带水的食物,只能放一些干粮和炖菜。
第一个窗口给了两个黑面花卷,放在了第一个大格里,到第二个窗口时,掌勺的厨子给每个人第二个大格里盛了一勺花生米,第三个窗口给盛了一勺茄子豆角,第四个窗口给了一点点的咸菜。杨丽羽经过了四个窗口,看着自己盘中餐,这个和早餐的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靓姐用自己的碗在最后一个窗口盛了碗豆腐汤,看起来是清汤,没多少油水,一碗里能给两三块冻豆腐,还有一点点的白菜帮,幸运的可能会捞着一小块肉沫。杨丽羽也去打了一碗汤,靓姐说的对,真的是汤,基本上是没有菜的。
“早上那是一周一次的伙食改善,中午开始就恢复正常了。”靓姐拿花卷沾了两下汤,再把咸菜和茄子放到花卷上,咬了一大口的花卷,“不过也挺好的。”杨丽羽不喜欢汤泡的花卷,所以干噎一口花卷,喝一口汤。靓姐看杨丽羽这乡土吃法,但笑不语。
同一个寝室的两个护士穿着白大褂匆匆忙忙赶来吃饭,打完饭坐到杨丽羽和靓姐旁边,“哎呀,你俩来的真早,我俩都到午休还没忙活完,有个人,那血管细的,我扎了两次都没扎上。”靓姐喝了两口汤,不急不慢的说,“那你没给人家扎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