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十年代做鳏夫_分卷阅读_151
“我不太饿,你少弄点吧。”一整天都有汤,饭在灶上热着,谢芳芳饿了就吃,到现在,一点不饿。
“不饿也得吃,不会弄多,灶上得随时有热汤热饭,晚上,你当宵夜。”这时候不光是为自己,小八的所有口粮都来自于母乳,不想吃也得逼着自己吃进去,月子里一定养好,子孩子好,母亲更好。
常宁和妻子前面说的那些话一点不开玩笑,孩子大了后,他们夫妻也不操心了,就俩个自己过自己的,想一起互相扶持着走下去,第一重要的就是彼此的身体健康,也因为这样,在妻子月子期间,常宁做到他能想到,能做到的一切。
“做什么呢?炖鸡蛋,骨头黄花菜汤,芳芳要吃的肉放饭里,我们吃的拌个,再炒个我们吃的蔬菜,差不多了,其它的,做着再看。”站在厨房里,常宁开始苦恼,从和芳芳结婚后,他基本和厨房再见,现在妻子做月子,他再次进入厨房,居然有点不习惯了,人果然不能懒。
“爹,爹,大姐,二哥回来啦!”虽然被妻子惯的有点不习惯厨房了,不过,手脚没慢多少,很快就做好了一家人的饭菜,看看时间,几个孩子也差不多回来了,刚把饭菜摆好,几个孩子也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大消息,对常宁一家来说的大事情。
串联的两个孩子,让人不省心的两个熊孩子,终于是回来了!
“爹,我们回来了!”家里下面的孩子簇拥着大姐和二哥进来,每个孩子脸上都是一脸激动和兴奋,大姐,二哥,终于回家了,太好了!
“都洗手先吃饭。”常宁只是停了下说句话,然后继续拿着碗筷进屋,一切没有任何意外表现。
要表现什么,高兴?激动?孩子回来是意料中的事,不回来,他们能去哪,想想,都十多岁的孩子了,放以前乡下,已经可以准备嫁人的嫁人,娶媳妇的娶媳妇,就是他不也这样,要不然,三十岁都没的人,七个孩子怎么来的,既然都可以成家立业了,做父母的就要懂得学会放手。
想明白了这些,常宁就是心里还会挂着儿女们,也不会心急如焚了。
“爹——”常宁正常,吃惊的就是孩子们,特别是老大和老二,都是一脸不安,小心翼翼地看着常宁。
“不饿吗?不吃饭菜要凉。”常宁好笑,这表情,生怕他赶人似的,难道他就这么小心眼,明明他就没有小心眼过。
“饿,饿,爹,我们可饿了!”孩子们反应过来,争先恐后地放书包,洗手吃饭。
“你们娘给你们添了小八弟,吃完饭,先去洗澡,换衣服,然后再去看弟弟。”吃着饭,常宁把家里除了他们俩的事外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告诉他们,或许其他孩子已经说了,不过,他做爹的得再说一遍,要不然,怕是孩子们又要多想。
“哎,爹,我们知道了!”大妞,小二见爹和他们说话,激动的差点拿着碗的手都要抖起来,惹得常宁看着好笑,他有这么恐怖,让孩子们害怕成这样,也不想想,要是这么恐怖,还能最后向孩子服软,让他们去串联?
“去的时候不是胆子大吗?我话都没多说几句,你们就和我顶着了,现在怕我干嘛,自己做的事,错了,对了,还扛不住?”见两个孩子还是小心翼翼的样子,常宁索性把话说破,省得他俩个不知道要提心吊胆多久,自己家还这样,累不累。
“爹,我们错了,真错了,对不起!”两个孩子放下碗,在常宁面前站好,然后弯腰认错。
“错哪了?”要是不知道自己错哪里,认什么错。
“我们做事太激动,被别人一说就头脑发热,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和爹你生气,再后来,又一意孤行,爹说什么,都没有好好听,好好想。”小二脸上也没了出发前的犟样,看着都顺眼不少。
“行啦,知道错重要,知错能改更重要,爹期待你们的表现。”常宁叹口气,能说什么,从这次的事情来说,也让他改变了不少,比如,不要成天不放心孩子们,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就会一天比一天更需要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他再抓着孩子们不放,孩子们烦,他累,实在太没必要。
所以,他也得学会改正,必要的对孩子们的关心,操心得有,但不能过度,否则,孩子们不但不记得你的情,还会烦你的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七月十四,我们这边的习俗就是今天得烧包啊,纸啊的给先人,家里忙了一天,又有点头疼,所以更新又慢了,请大家原谅,明天一定准时更新。
感谢支持正版的朋友们,十分感谢!
第174章 必须的上山下乡
至于孩子们串联中经历了什么, 常宁没问, 不用问他都能知道,或许一开始出发是激动和兴奋的,你想想,你读书时,学校组织个春游你都可以兴奋的头天晚上睡不着觉, 何况是这种和小伙伴们出远门, 那就更不用说了,一路过去,坐火车不要钱,吃不要钱, 住不要钱, 又有小伙伴做伴,所以,怕是所有人都会天真地以为,太好了。
可惜,他们太好的太早了, 火车让他们免费坐, 硬坐, 这个, 他们能接受,反正,一群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再睡一觉,完全没问题,后面吃的,住的,那才是大问题。
现在国家本来经济形势就不够好,还要免费招待这么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串联学生,压力有多重可想而知,说实话,能让这些学生不饿死,常宁都已经觉得了不起,可是放到每个学生身上,最粗糙的干粮,最简陋的落脚环境,很多学生肯定受不了,特别是像他们家这样家里条件还算不错的,更不行。
所以,常宁都不用问就知道两个孩子出去,回来是什么感觉了,要是还不明白,看看两个孩子一进门面黄肌瘦的样子,话说,从他们进城后,孩子们基本没再吃过苦,现在两孩子出一回门,完全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吃了饭,好好洗个澡,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拿袋子装好,三儿,你和小四拿出去丢了,大妞,小二,不把身上的味洗掉,别出来。”也难为他们刚刚还吃得下饭,一坐下,整个桌前都是俩人身上的味,常宁直接哗哗扒了几口,实在吃不下去,要不是看着两个孩子饿得不行,绝对让人先洗澡再吃饭。
“爹,我们会好好洗的。”看到爹还是这样关心他们,大妞,小二心里高兴得不行,爹还是那个爹。
“明天要去上学还是在家里休息,都随你们。”都让人出去一大趟了,回来上学的事情真不是什么大事。
“爹,明天我们就去学校。”吃了苦,两人早就知道能坐在学校教室里学习的幸运和幸福,还不好好赶紧珍惜。
“行,那你们就去学校看看,也不知道,学校复课了没有。”中学生都跑去串联了,学校这边,初中的,高中的,干脆都暂时放假,所以,常宁也不知道现在学校复课了没有。
“爹,我们先去看,如果上学了,就上学,如果不上学,也会了解好情况,随时准备着学校复课。”这次,特别是小二,耐心多了不少。
所以,常宁当初想明白了后,很干脆地同意大妞和小二出去看看,小二是最想去的,拦也拦不住的,大妞还在因为他的态度犹豫,反而是常宁干脆了,都让去,现在看,效果不错,大妞这里,他不担心,让大姑娘出去,更多就是让姑娘出去见识下,至于小二,是效果最好的,一回来,几句话,常宁已经发现了,自家的二儿子以前那些自以为是小聪明的浮燥少了不少,整个人终于是开始有了真正男子汉的成稳,行,不错,这趟出门出得值,这个苦吃得好。
“我家那臭小子回来了,哎哟喂,一身馊臭得差点没熏死我们,回来抱着人哇哇大哭,看他以后还敢不敢。”第二天常宁到了单位,又听了一回八卦,知道,这次回来的孩子不少,再对比下,想想哇哇大哭的别家孩子,自家孩子还算不错,至少没哭,也没抱人,要不然,这味道确实够酸爽。
串联的孩子们回来了,学校应该会陆续开课,但常宁还有得是担心的,首先,这些孩子们未来的出路问题,大学去年就被停了,学生们无法进入大学,那就只能工作,可现在城市的现状,常宁很肯定,要不了那么多的学生,怎么安排这些学生的未来,知青,常宁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冒出来这个词。
最早的知青五十年代就有了,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过这些知青多为自愿上山下乡支援国家建设,常宁担心的是,不久的将来,知青的自愿很大可能要被转为强制,那时,他们家孩子啊,唉。
常宁想想,他怕是得先去高团长那里再说一说,先给孩子们准备起来了,万一真有被强制那天,他是不愿让孩子们又回到村里受苦的,没有大学可上,回村他不愿意,那高团长当初和他说过的参军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到时,他这里能解决孩子们的工作问题最好,要是政策不允许,那就尽可能让孩子们入伍当兵,总之,先准备起来吧,问题真来时,也好应对。
常宁想的一点没错,66年开始的串联,以及因为小红兵们的盲目而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带来的动乱,至68年,组织上终于决定想办法安置这些年轻人,于是,常宁担心的强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于来了。
而68年,家里的两个大的,刚上高一,好的是,不管如何,68年的9月,常宁把大妞和小二送进了市一高,而强制知青上山下乡的消息传来时已经是68年的12月,到真正政策下来则是翻过年到了69年的年初。
为此,常宁松了口气,不管如何,强制知青上山下乡的命令,不会让还读着书的学生们也一股脑全下去,更好的是,因为官华市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各学校中的老师资源保存软完善,小学,初中,高中都得以继续开课,甚至就是官华市里的大学虽然被国家全国性地统一停止了招生,但大学老师们基本都在。
也因为这样,常宁想让孩子们继续上学才有学可上,到了现在这个份上,常宁有时候都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初准备的那些工作太有才了。
只是,工作准备得再好,事态走向也不是微薄之力可以改变的,官华市的大学受到的冲击不大,但大学的正常招生却是必须跟着全国的脚步,听从中央的命令全部停止,后来,常宁也了解到了,这时候的大学不是不能上,只是普通的高考招生没了,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却还是有,不过,这个的话,常宁摇头,不是看不上,不想让孩子们上,只是,家里几个孩子,他怕是最多能弄来一个名额都不错了,再多,别想。
于是,刚刚放心孩子们可以暂时先上着学的常宁又要开始操心了,大的几个,最多到高中,后面,他要怎么安排,想来想去,常宁还是想回老办法上,如果能搞到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就去一个,其他的,暂时,只能先工作着,然后等着高考的恢复,如果连工作都不能安排的,那就当兵去,都交给高团长,反正,在部队总比下乡好。
这种操心不止常宁有,家里有孩子,只要多于一个的都操心,问题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多子多福的年代里,几乎没有,于是,一下子,随着通知出来,到处都是操心的爹妈们。
“主任——”一大早,常宁刚上班,刚刚把工作下去,办公室里就有人来了,是崔姐。
“崔姐,进来坐。”一脸为难样子的崔姐,常宁第一次见。
“崔姐,这可不像你,平常你都是叫我小常的,一下子叫我主任了,我可不习惯。”给崔姐倒了水,常宁笑着说话,不让崔姐继续尴尬。
“不饿也得吃,不会弄多,灶上得随时有热汤热饭,晚上,你当宵夜。”这时候不光是为自己,小八的所有口粮都来自于母乳,不想吃也得逼着自己吃进去,月子里一定养好,子孩子好,母亲更好。
常宁和妻子前面说的那些话一点不开玩笑,孩子大了后,他们夫妻也不操心了,就俩个自己过自己的,想一起互相扶持着走下去,第一重要的就是彼此的身体健康,也因为这样,在妻子月子期间,常宁做到他能想到,能做到的一切。
“做什么呢?炖鸡蛋,骨头黄花菜汤,芳芳要吃的肉放饭里,我们吃的拌个,再炒个我们吃的蔬菜,差不多了,其它的,做着再看。”站在厨房里,常宁开始苦恼,从和芳芳结婚后,他基本和厨房再见,现在妻子做月子,他再次进入厨房,居然有点不习惯了,人果然不能懒。
“爹,爹,大姐,二哥回来啦!”虽然被妻子惯的有点不习惯厨房了,不过,手脚没慢多少,很快就做好了一家人的饭菜,看看时间,几个孩子也差不多回来了,刚把饭菜摆好,几个孩子也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大消息,对常宁一家来说的大事情。
串联的两个孩子,让人不省心的两个熊孩子,终于是回来了!
“爹,我们回来了!”家里下面的孩子簇拥着大姐和二哥进来,每个孩子脸上都是一脸激动和兴奋,大姐,二哥,终于回家了,太好了!
“都洗手先吃饭。”常宁只是停了下说句话,然后继续拿着碗筷进屋,一切没有任何意外表现。
要表现什么,高兴?激动?孩子回来是意料中的事,不回来,他们能去哪,想想,都十多岁的孩子了,放以前乡下,已经可以准备嫁人的嫁人,娶媳妇的娶媳妇,就是他不也这样,要不然,三十岁都没的人,七个孩子怎么来的,既然都可以成家立业了,做父母的就要懂得学会放手。
想明白了这些,常宁就是心里还会挂着儿女们,也不会心急如焚了。
“爹——”常宁正常,吃惊的就是孩子们,特别是老大和老二,都是一脸不安,小心翼翼地看着常宁。
“不饿吗?不吃饭菜要凉。”常宁好笑,这表情,生怕他赶人似的,难道他就这么小心眼,明明他就没有小心眼过。
“饿,饿,爹,我们可饿了!”孩子们反应过来,争先恐后地放书包,洗手吃饭。
“你们娘给你们添了小八弟,吃完饭,先去洗澡,换衣服,然后再去看弟弟。”吃着饭,常宁把家里除了他们俩的事外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告诉他们,或许其他孩子已经说了,不过,他做爹的得再说一遍,要不然,怕是孩子们又要多想。
“哎,爹,我们知道了!”大妞,小二见爹和他们说话,激动的差点拿着碗的手都要抖起来,惹得常宁看着好笑,他有这么恐怖,让孩子们害怕成这样,也不想想,要是这么恐怖,还能最后向孩子服软,让他们去串联?
“去的时候不是胆子大吗?我话都没多说几句,你们就和我顶着了,现在怕我干嘛,自己做的事,错了,对了,还扛不住?”见两个孩子还是小心翼翼的样子,常宁索性把话说破,省得他俩个不知道要提心吊胆多久,自己家还这样,累不累。
“爹,我们错了,真错了,对不起!”两个孩子放下碗,在常宁面前站好,然后弯腰认错。
“错哪了?”要是不知道自己错哪里,认什么错。
“我们做事太激动,被别人一说就头脑发热,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和爹你生气,再后来,又一意孤行,爹说什么,都没有好好听,好好想。”小二脸上也没了出发前的犟样,看着都顺眼不少。
“行啦,知道错重要,知错能改更重要,爹期待你们的表现。”常宁叹口气,能说什么,从这次的事情来说,也让他改变了不少,比如,不要成天不放心孩子们,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就会一天比一天更需要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他再抓着孩子们不放,孩子们烦,他累,实在太没必要。
所以,他也得学会改正,必要的对孩子们的关心,操心得有,但不能过度,否则,孩子们不但不记得你的情,还会烦你的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七月十四,我们这边的习俗就是今天得烧包啊,纸啊的给先人,家里忙了一天,又有点头疼,所以更新又慢了,请大家原谅,明天一定准时更新。
感谢支持正版的朋友们,十分感谢!
第174章 必须的上山下乡
至于孩子们串联中经历了什么, 常宁没问, 不用问他都能知道,或许一开始出发是激动和兴奋的,你想想,你读书时,学校组织个春游你都可以兴奋的头天晚上睡不着觉, 何况是这种和小伙伴们出远门, 那就更不用说了,一路过去,坐火车不要钱,吃不要钱, 住不要钱, 又有小伙伴做伴,所以,怕是所有人都会天真地以为,太好了。
可惜,他们太好的太早了, 火车让他们免费坐, 硬坐, 这个, 他们能接受,反正,一群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再睡一觉,完全没问题,后面吃的,住的,那才是大问题。
现在国家本来经济形势就不够好,还要免费招待这么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串联学生,压力有多重可想而知,说实话,能让这些学生不饿死,常宁都已经觉得了不起,可是放到每个学生身上,最粗糙的干粮,最简陋的落脚环境,很多学生肯定受不了,特别是像他们家这样家里条件还算不错的,更不行。
所以,常宁都不用问就知道两个孩子出去,回来是什么感觉了,要是还不明白,看看两个孩子一进门面黄肌瘦的样子,话说,从他们进城后,孩子们基本没再吃过苦,现在两孩子出一回门,完全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吃了饭,好好洗个澡,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拿袋子装好,三儿,你和小四拿出去丢了,大妞,小二,不把身上的味洗掉,别出来。”也难为他们刚刚还吃得下饭,一坐下,整个桌前都是俩人身上的味,常宁直接哗哗扒了几口,实在吃不下去,要不是看着两个孩子饿得不行,绝对让人先洗澡再吃饭。
“爹,我们会好好洗的。”看到爹还是这样关心他们,大妞,小二心里高兴得不行,爹还是那个爹。
“明天要去上学还是在家里休息,都随你们。”都让人出去一大趟了,回来上学的事情真不是什么大事。
“爹,明天我们就去学校。”吃了苦,两人早就知道能坐在学校教室里学习的幸运和幸福,还不好好赶紧珍惜。
“行,那你们就去学校看看,也不知道,学校复课了没有。”中学生都跑去串联了,学校这边,初中的,高中的,干脆都暂时放假,所以,常宁也不知道现在学校复课了没有。
“爹,我们先去看,如果上学了,就上学,如果不上学,也会了解好情况,随时准备着学校复课。”这次,特别是小二,耐心多了不少。
所以,常宁当初想明白了后,很干脆地同意大妞和小二出去看看,小二是最想去的,拦也拦不住的,大妞还在因为他的态度犹豫,反而是常宁干脆了,都让去,现在看,效果不错,大妞这里,他不担心,让大姑娘出去,更多就是让姑娘出去见识下,至于小二,是效果最好的,一回来,几句话,常宁已经发现了,自家的二儿子以前那些自以为是小聪明的浮燥少了不少,整个人终于是开始有了真正男子汉的成稳,行,不错,这趟出门出得值,这个苦吃得好。
“我家那臭小子回来了,哎哟喂,一身馊臭得差点没熏死我们,回来抱着人哇哇大哭,看他以后还敢不敢。”第二天常宁到了单位,又听了一回八卦,知道,这次回来的孩子不少,再对比下,想想哇哇大哭的别家孩子,自家孩子还算不错,至少没哭,也没抱人,要不然,这味道确实够酸爽。
串联的孩子们回来了,学校应该会陆续开课,但常宁还有得是担心的,首先,这些孩子们未来的出路问题,大学去年就被停了,学生们无法进入大学,那就只能工作,可现在城市的现状,常宁很肯定,要不了那么多的学生,怎么安排这些学生的未来,知青,常宁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冒出来这个词。
最早的知青五十年代就有了,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过这些知青多为自愿上山下乡支援国家建设,常宁担心的是,不久的将来,知青的自愿很大可能要被转为强制,那时,他们家孩子啊,唉。
常宁想想,他怕是得先去高团长那里再说一说,先给孩子们准备起来了,万一真有被强制那天,他是不愿让孩子们又回到村里受苦的,没有大学可上,回村他不愿意,那高团长当初和他说过的参军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到时,他这里能解决孩子们的工作问题最好,要是政策不允许,那就尽可能让孩子们入伍当兵,总之,先准备起来吧,问题真来时,也好应对。
常宁想的一点没错,66年开始的串联,以及因为小红兵们的盲目而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带来的动乱,至68年,组织上终于决定想办法安置这些年轻人,于是,常宁担心的强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于来了。
而68年,家里的两个大的,刚上高一,好的是,不管如何,68年的9月,常宁把大妞和小二送进了市一高,而强制知青上山下乡的消息传来时已经是68年的12月,到真正政策下来则是翻过年到了69年的年初。
为此,常宁松了口气,不管如何,强制知青上山下乡的命令,不会让还读着书的学生们也一股脑全下去,更好的是,因为官华市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各学校中的老师资源保存软完善,小学,初中,高中都得以继续开课,甚至就是官华市里的大学虽然被国家全国性地统一停止了招生,但大学老师们基本都在。
也因为这样,常宁想让孩子们继续上学才有学可上,到了现在这个份上,常宁有时候都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初准备的那些工作太有才了。
只是,工作准备得再好,事态走向也不是微薄之力可以改变的,官华市的大学受到的冲击不大,但大学的正常招生却是必须跟着全国的脚步,听从中央的命令全部停止,后来,常宁也了解到了,这时候的大学不是不能上,只是普通的高考招生没了,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却还是有,不过,这个的话,常宁摇头,不是看不上,不想让孩子们上,只是,家里几个孩子,他怕是最多能弄来一个名额都不错了,再多,别想。
于是,刚刚放心孩子们可以暂时先上着学的常宁又要开始操心了,大的几个,最多到高中,后面,他要怎么安排,想来想去,常宁还是想回老办法上,如果能搞到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就去一个,其他的,暂时,只能先工作着,然后等着高考的恢复,如果连工作都不能安排的,那就当兵去,都交给高团长,反正,在部队总比下乡好。
这种操心不止常宁有,家里有孩子,只要多于一个的都操心,问题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多子多福的年代里,几乎没有,于是,一下子,随着通知出来,到处都是操心的爹妈们。
“主任——”一大早,常宁刚上班,刚刚把工作下去,办公室里就有人来了,是崔姐。
“崔姐,进来坐。”一脸为难样子的崔姐,常宁第一次见。
“崔姐,这可不像你,平常你都是叫我小常的,一下子叫我主任了,我可不习惯。”给崔姐倒了水,常宁笑着说话,不让崔姐继续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