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家的石榴树(重生)_分卷阅读_14
而她也瘦了一些,身形上终于略有些相似。
这日她陪着韩仪清下棋,说是陪其实每一步韩仪清都小手指翘一翘,暗暗指给她该怎么去下,韩仪清面上还摆出一幅她不曾做过什么的表情,明明是拿她当一个小棋童自己给自己下棋,偏偏这人还十分得趣。
她这边也当哄着小姑娘玩儿,识趣的陪着。
远香楼临着别庄南端,一阵风吹来,送过来些笑闹声。宁泽忍不住扯着脖子朝外看,却被前面的房屋遮盖住了视线,看不到发生了何事。
韩仪清放下棋子叫了菱花过来,问道:“你可知道前面为何这么嬉闹?”
菱花是个爱玩好动的,答道:“小姐忘记了么,前面有处方圆十里的莲湖,这个时辰正是她们采莲的时候,往年我们曾去过几次。”
莲花虽也长于北方,但大规模种植还是在江南,采莲一般也是在江南盛行,宁泽还不曾见过,不觉面上便带了些兴奋。
韩仪清道:“你却不知,说是采莲,其实是给有些人提供互诉情思的地方罢了,真正的采莲女可没几个。”
宁泽笑问:“那表姐往年过去是做什么了?”
韩仪清却不答了,唤了采苹去拿衣服,又道:“我带着你去看看。”
这几日有宁泽陪着说话,韩仪清精神难得好了许多,神思也清明了几分,她也才及笈不久,也是少女心性,若不是身体不好也不会整日闷着。
采苹拿了两件对襟小袖褙子和两件素白提花绢裙过来,一件月白遍绣兰花卷草纹的褙子给韩仪清换上了,另一件水绿绣缠枝莲纹的给了宁泽。
临出小楼,采苹又拿了纱帽给她戴上。
乘着马车走了不过盏茶功夫就到了这十里荷花湖,在湖边一望便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小舟隐在田田荷叶中。
乌蓬船莲花湖,对面坐的人下颌尖尖清雅秀美,宁泽坐在小舟上倒在这北方都城生出些诗人笔下江南的感觉。
只是也不知是不是她命途坎坷注定多灾多难,刚摘完一个莲蓬头儿,转身回来要折枝荷叶递给韩仪清,就见她要折的那枝被一个粉装玉琢的小丫头抓住了。
小丫头的瞳仁又黑又亮,一张笑脸望着她,额头上还挂着几滴汗珠儿,显见兴匆匆的忙活了好一阵了。
她自然不会和一个五六岁大的小丫头争什么,只是不巧的是,甫一进京时她在人群中见了卫风,还看到了跟在他身边的小丫头。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她却能笃定眼前这个小丫头就是那日见到的,跟着卫风的还能是谁?自然便是魏小姑娘魏时棱了。
宁泽要松开的手又抓住了,笑嘻嘻以为志在必得的魏时棱一愣,迷蒙的大眼睛看着她,有些委屈的说:“姐姐,是我先抓到的。”
纱帽下宁泽的一张脸上演了一出红白脸大戏,觉得人有时候真是奇妙,隔了一世,少了那么多纠缠,魏时棱遇到她的第一句话竟然那么相似。
那时卫风在太原府同李暄对抗,她跟着住在了那里。魏时棱闻讯而来,一来就顶着一张机灵可爱的脸宣战:“宁家姐姐,是我先遇到的卫风哥哥。”
可怜的莲茎被捏在两个人手中,很想动一动表示自己并不愿意成为香饽饽。
可惜宁泽不通木石之心,她盯着魏时棱心中竟十分平静的在想此时是该退守还是进攻?
对她而言上辈子虽然只过去了三个月,对别人却是实在的隔了一世,在她眼中魏时棱合该同现在的韩仪清一般大,但是对面的小姑娘扎着鬏鬏头,才只五岁。
她又看了看眼眸黑漆漆透着执拗的小姑娘,不一会便松开了手。
此去经年,隔作两世,有些人或许不用再相识了,这一池的荷叶,何必独采这一枝呢?
宁泽转身折了另一枝递给了韩仪清。
第17章 呆鹅
宁泽心里想的干脆,只是转身的一瞬间还是湿了眼眶。她住在孟家小院中的那几年,遇到的人倒是很多,却都是点头之交,除了张惟那老头儿也只有卫风会陪着她说说话了。
如果她和卫风之间的牵扯就停在梨园中喝茶、听戏、斗嘴的哪些日子就好了,后来那半年,她其实不愿意再想起来。
当时孟峙要杀她,她其实早有预料,这才提前给自己准备好了□□。宁泽扪心自问上一世她若是想逃未必逃不掉,哪怕秦夫人铁了心要杀她,她相信卫风也会救她。
她只是……只是一时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
方才宁泽站在船头正好挡住了对面的小姑娘,她一侧身,韩仪清才看到魏时棱,魏时棱也看到了她,甜甜的叫了声“表姐”。
又歪着头看了看对面的两个人,道:“原来两位姐姐是一起的,表姐也是来听卫风哥哥唱戏的么?”
宁泽的母亲魏兰和韩仪清的母亲魏萱这对孪生姊妹出自永宁伯府,魏时棱的父亲魏洵正是她们嫡亲的兄长。在国公遍地走的京城,魏家虽然只是“伯”的爵位,却因为魏洵现任吏部左侍郎,也是勋贵之中的翘楚了。
韩仪清见魏时棱的小舟上只有两个大丫头,连个嬷嬷也没有,问道:“你又是自己偷偷跑出来的?”
魏时棱昂起小脸,调皮笑道:“我想出来自然有办法出来的,谁也别想困住我。这次幸好遇到的是表姐,要是被别人看到了,少不得又得告诉我母亲,我又要挨打。”
韩仪清刚想念她两句,却听到湖心小亭中锣鼓喧天,魏时棱急道:“哎呀,卫风哥哥就要登台了,我要走了,表姐权当没看到我。”
说完话,着急催促两个丫头划舟,只是舟上溅了水,她脚下一个打滑倒头栽进了水里,宁泽距离她最近,眼疾手快一把捞起了她,小姑娘却还是喝了几口水呛晕了过去。
宁泽忙锤她胸口,吐出几口水,魏时棱才醒过来,宁泽因为着急救人,面纱掉落到水中,她忙背转身背对着魏时棱和她那两个丫鬟。
她舟上那两个丫头等到人都捞上来了,才发觉自家姑娘落水了,先是吓得哭起来才走过来抱起魏时棱。
幽幽转醒的魏小姑娘却看着背对她的宁泽,怒道:“你可恶!”
三个字咬牙切齿的说出来,其中含着许多情绪,根本不像一个五岁多小姑娘的语气。
背转身的宁泽一愣,她明明救了人却还遭埋怨什么道理。
韩仪清也是吓到了,走到魏时棱的小舟上,拦着魏时棱坐下,又对两个丫鬟说道:“你们姑娘还小,就是要你们这些年龄大些的多费心照顾她,似你们这般姑娘出了事都不知道,可还有留下你们的必要吗?”
这俩丫头也不是第一次见韩仪清,只是以往每次见到都觉得她楚楚动人和善可亲,这还是第一次见她生气的样子,又出了这等大事,吓得都跪在了船头。
韩仪清见魏时棱眼睛亮晶晶,知道她无大碍,才道:“方才那位姐姐救了你,你可知道?若不是她,这里满塘淤泥,你沉下去谁都救不了你,你不感谢倒罢了,怎么还骂人?”
魏时棱也是心有余悸,被表姐一训委委屈屈的哭道:“时棱自然要感谢姐姐,刚才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说到这里从韩仪清身上爬起来,规规矩矩的给宁泽行礼道谢。
采苹早进船舱内,又拿了顶纱帽给她,宁泽看了采苹一眼,有些讶异,没有想到她竟然连备用的都准备了,倒是个十分周详的姑娘。
她这边带上纱帽才转过身来。
韩仪清见魏时棱身上还湿着便对那两个丫头道:“都别跪着了,快给你们姑娘换身衣服,天虽然热,湿的穿在身上总是不舒服。”
那边手忙脚乱的忙爬起来,幸好也带了备用衣服,欲要牵着魏时棱进船舱,魏时棱却还是盯着宁泽看,又说道:“姐姐莫要怪我,我刚才是吓得迷糊了。”
宁泽并未将那句话放在心上,点点头示意她快去换衣服。
魏时棱才五岁,公认的人小鬼大,刚才她落水时心中闪现了十分可怖的一幕,她看到满地鲜血,地上倒着两个人,她睁开眼看到救她的人时,突然就非常生气,这种奇怪的事情在她身上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她不准备说出来。
魏时棱换好衣服出来,低着头怯生生的走到韩仪清面前,生怕韩仪清不准她继续待在这里。韩仪清见她低着头一副知道错了的乖巧模样,眼睛却又忍不住滴溜溜转着去瞅湖中小亭,韩仪清摇摇头扶着采苹回到自己的小舟上,又吩咐那两个丫头:“你们这次可要看顾好了,可不能再出什么事了。”
魏时棱一听立时抬起头,一张小脸神采飞扬,笑的脸颊嘟起,说道:“还是表姐好!”
湖中小亭中乐声已起,宁泽站在小舟上望过去,见那小亭周围飘着好多小船,密密麻麻围了几圈。
韩仪清道:“那卫风是教坊司的名角,有好多勋贵人家都未必能请到他,也不知怎么在这里搭起了戏台子?”
菱花却是知道其中缘故,道:“回小姐,快到七夕节了,说是礼部的大人让卫公子出场子,听说要在这里唱满三天呢。”
韩仪清笑道:“怪不得这么热闹,正巧让我们赶上了。”又问宁泽:“你可要去听听?”
宁泽见她脸色苍白,说话都有些有气无力,知道她是累了,便道:“不去了,万一被人识破可就糟糕了。”
再说她也不想去听,她已经听过好多次,好听是好听,但是这辈子却不想再听了。
旁边菱花一听宁泽拒绝,无声叹口气,垂下了脑底,韩仪清看的清楚,笑她:“你这丫头!我就想一说出门东西怎么就全准备好了,原来你是早就预谋好的。”
菱花虽然是个小孩儿心性,却也跟在韩仪清身边近十年,虽然不如采苹懂韩仪清,多少也是了解一些的,都说她们姑娘清冷不爱热闹,其实不然,青灯黄卷不过是无奈罢了。
果然便听得韩仪清接着道:“我倒是想去听听看,这卫风唱的戏目里面倒有一曲我很喜欢,不知道今日是不是要唱这一曲。”
采苹忙道:“我准备了软塌,姑娘可以靠在船舱中,此处开阔,虽然不如家中舒适,倒也不会累着。”
宁泽随韩仪清走进船舱内,随口问道:“表姐爱听的是哪一出?没准儿我能唱两句给你听听。”
韩仪清歪在团案花纹金绣软榻上,笑道:“原来你还有这项技艺。”
她哪里真的会让宁泽唱给她听,却还是说道:“你可听说过梁祝的故事,其中有一曲《十八相送》(注)你可听过?”
闻言宁泽有些意外,她原以为韩仪清是个恪守规矩的女子,却原来也能欣赏男女之间这种胆大求爱的故事。
宁泽笑言:“听过。”还真摆开架势唱了几句。
她微微的愣神韩仪清看在眼中,韩仪清一笑,却又低了头,低声说道:“你倒是和那祝英台有些像的,倒是适合他。”
韩仪清初次听到此曲时,听到祝英台骂梁山伯“呆头鹅”便楞住了,那时才知呆头鹅是什么意思。
这里面就牵扯到她的一段往事,祝英台女扮男装同梁山伯游学,梁山伯不识她是女儿身,她也曾经不识得别人是儿郎。
其实这往事很简单,五年前她的父亲韩雪松从福州调任回京,她因途中又染了病,只好停在徐州修养,再启程时却遭遇了山匪,她坐在马车中不敢出来,闹哄哄打了一阵外面便风平浪静了,不多时有男子声音传来:“姑娘,山匪已经被我打走了,看姑娘马车该是弓高侯府中人,我们也是回京不如由我们送姑娘一程。”
时下对女子严苛,她那时候虽然不足十二岁,却想着这一路回去,少不得被人说三道四,推拒道:“多谢这位公子,路程中诸多不便,我自己回去便是。”
车外人又笑道:“我可不是公子,我是我们家公子的护卫。你这些家仆有人逃了,有人受了伤,姑娘带着这些人上路恐怕还会有危险。”
她掀开帘子一角,见地上躺着几个人,只有两个嬷嬷和两个丫头守在外面,又略略掀起了些看到三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停在不远处,方才说话的是左边那个护卫。
看她帘子掀开一角,那中间的公子才道:“程朱理学那套害人不浅,你既不愿,那便随你。”
声音清泠泠,分外悦耳,他说完便先行骑马离开,也不知是天公作美还是恶作剧,一阵风吹来,将垂着琉璃珠的青纱帘掀开更多,她匆忙中看了那公子一眼,见他素衣若雪满身清贵,有杏花吹落在他鬓边,那样貌似是画中人,她的心不由得怦怦跳,赶紧拉下了帘子。
后来那公子虽说不管她,到底让她的护卫扮作女子送了她一程,直到到了京城门下,护卫才抹去脸上胭脂,声音也变的浑厚低沉,她这才意识到被人骗了,站在马车前吓得一时说不出话。
那护卫笑看着她说:“公子所言果然不假,姑娘还真是只呆头鹅,傻乎乎的连男女都不能分辨。”
这事过去不久魏国公府就有人来向她提亲,京中这些簪缨世家魏国公府独占鳌头,谁能想到他家的嫡长孙居然向一个侯府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提亲,一时惊煞许多人。
直到后来在魏国公夫人的寿宴上她远远见到一穿暗红金线滚边,正面湘绣麟鸟直裰的男子时,才知道她遇到的那位公子便是沈霑。
这是她心中的一角隐秘,同谁都不曾提过,直到后来她胆子渐渐大起来,又读了许多古籍,才觉得沈霑说的有理,程朱虽有其道理,但是时下对女子的约束委实过分,原不该守。
只是她和梁山伯一样都是只呆头鹅,而且都注定要悲剧收场,所有缘分和记忆都会化蝶而去。
但那梁山伯和祝英台好歹双双化蝶,而她注定孤衾冷枕,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
宁泽韩仪清两人又闲话几句,便听得湖心小亭中几句唱词清清楚楚传来: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韩仪清眼睛一亮,笑道:“老天怜我,还真是此曲。”
感叹完这一句,便不再言语,歪在榻上认认真真的听了起来,采苹和菱花又将舟划的距离戏台近了些,在一个荷叶茂密处停下,既能遮阳又能遮掩。
宁泽不愿窝在舱中,自己走到了船尾盘腿坐着,却听到有人说道:“四姑娘,听说你堂姐身体见好了?”
声音娇柔,绵绵缠缠,尾音上挑带着些魅惑,一听到这个声音,宁泽不由得笑了,感叹今日果然锣鼓喧天好戏连台。
作者有话要说: 梁祝虽然流传千年,《十八相送》却是当代曲目哈,本章借了这个梗
这日她陪着韩仪清下棋,说是陪其实每一步韩仪清都小手指翘一翘,暗暗指给她该怎么去下,韩仪清面上还摆出一幅她不曾做过什么的表情,明明是拿她当一个小棋童自己给自己下棋,偏偏这人还十分得趣。
她这边也当哄着小姑娘玩儿,识趣的陪着。
远香楼临着别庄南端,一阵风吹来,送过来些笑闹声。宁泽忍不住扯着脖子朝外看,却被前面的房屋遮盖住了视线,看不到发生了何事。
韩仪清放下棋子叫了菱花过来,问道:“你可知道前面为何这么嬉闹?”
菱花是个爱玩好动的,答道:“小姐忘记了么,前面有处方圆十里的莲湖,这个时辰正是她们采莲的时候,往年我们曾去过几次。”
莲花虽也长于北方,但大规模种植还是在江南,采莲一般也是在江南盛行,宁泽还不曾见过,不觉面上便带了些兴奋。
韩仪清道:“你却不知,说是采莲,其实是给有些人提供互诉情思的地方罢了,真正的采莲女可没几个。”
宁泽笑问:“那表姐往年过去是做什么了?”
韩仪清却不答了,唤了采苹去拿衣服,又道:“我带着你去看看。”
这几日有宁泽陪着说话,韩仪清精神难得好了许多,神思也清明了几分,她也才及笈不久,也是少女心性,若不是身体不好也不会整日闷着。
采苹拿了两件对襟小袖褙子和两件素白提花绢裙过来,一件月白遍绣兰花卷草纹的褙子给韩仪清换上了,另一件水绿绣缠枝莲纹的给了宁泽。
临出小楼,采苹又拿了纱帽给她戴上。
乘着马车走了不过盏茶功夫就到了这十里荷花湖,在湖边一望便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小舟隐在田田荷叶中。
乌蓬船莲花湖,对面坐的人下颌尖尖清雅秀美,宁泽坐在小舟上倒在这北方都城生出些诗人笔下江南的感觉。
只是也不知是不是她命途坎坷注定多灾多难,刚摘完一个莲蓬头儿,转身回来要折枝荷叶递给韩仪清,就见她要折的那枝被一个粉装玉琢的小丫头抓住了。
小丫头的瞳仁又黑又亮,一张笑脸望着她,额头上还挂着几滴汗珠儿,显见兴匆匆的忙活了好一阵了。
她自然不会和一个五六岁大的小丫头争什么,只是不巧的是,甫一进京时她在人群中见了卫风,还看到了跟在他身边的小丫头。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她却能笃定眼前这个小丫头就是那日见到的,跟着卫风的还能是谁?自然便是魏小姑娘魏时棱了。
宁泽要松开的手又抓住了,笑嘻嘻以为志在必得的魏时棱一愣,迷蒙的大眼睛看着她,有些委屈的说:“姐姐,是我先抓到的。”
纱帽下宁泽的一张脸上演了一出红白脸大戏,觉得人有时候真是奇妙,隔了一世,少了那么多纠缠,魏时棱遇到她的第一句话竟然那么相似。
那时卫风在太原府同李暄对抗,她跟着住在了那里。魏时棱闻讯而来,一来就顶着一张机灵可爱的脸宣战:“宁家姐姐,是我先遇到的卫风哥哥。”
可怜的莲茎被捏在两个人手中,很想动一动表示自己并不愿意成为香饽饽。
可惜宁泽不通木石之心,她盯着魏时棱心中竟十分平静的在想此时是该退守还是进攻?
对她而言上辈子虽然只过去了三个月,对别人却是实在的隔了一世,在她眼中魏时棱合该同现在的韩仪清一般大,但是对面的小姑娘扎着鬏鬏头,才只五岁。
她又看了看眼眸黑漆漆透着执拗的小姑娘,不一会便松开了手。
此去经年,隔作两世,有些人或许不用再相识了,这一池的荷叶,何必独采这一枝呢?
宁泽转身折了另一枝递给了韩仪清。
第17章 呆鹅
宁泽心里想的干脆,只是转身的一瞬间还是湿了眼眶。她住在孟家小院中的那几年,遇到的人倒是很多,却都是点头之交,除了张惟那老头儿也只有卫风会陪着她说说话了。
如果她和卫风之间的牵扯就停在梨园中喝茶、听戏、斗嘴的哪些日子就好了,后来那半年,她其实不愿意再想起来。
当时孟峙要杀她,她其实早有预料,这才提前给自己准备好了□□。宁泽扪心自问上一世她若是想逃未必逃不掉,哪怕秦夫人铁了心要杀她,她相信卫风也会救她。
她只是……只是一时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
方才宁泽站在船头正好挡住了对面的小姑娘,她一侧身,韩仪清才看到魏时棱,魏时棱也看到了她,甜甜的叫了声“表姐”。
又歪着头看了看对面的两个人,道:“原来两位姐姐是一起的,表姐也是来听卫风哥哥唱戏的么?”
宁泽的母亲魏兰和韩仪清的母亲魏萱这对孪生姊妹出自永宁伯府,魏时棱的父亲魏洵正是她们嫡亲的兄长。在国公遍地走的京城,魏家虽然只是“伯”的爵位,却因为魏洵现任吏部左侍郎,也是勋贵之中的翘楚了。
韩仪清见魏时棱的小舟上只有两个大丫头,连个嬷嬷也没有,问道:“你又是自己偷偷跑出来的?”
魏时棱昂起小脸,调皮笑道:“我想出来自然有办法出来的,谁也别想困住我。这次幸好遇到的是表姐,要是被别人看到了,少不得又得告诉我母亲,我又要挨打。”
韩仪清刚想念她两句,却听到湖心小亭中锣鼓喧天,魏时棱急道:“哎呀,卫风哥哥就要登台了,我要走了,表姐权当没看到我。”
说完话,着急催促两个丫头划舟,只是舟上溅了水,她脚下一个打滑倒头栽进了水里,宁泽距离她最近,眼疾手快一把捞起了她,小姑娘却还是喝了几口水呛晕了过去。
宁泽忙锤她胸口,吐出几口水,魏时棱才醒过来,宁泽因为着急救人,面纱掉落到水中,她忙背转身背对着魏时棱和她那两个丫鬟。
她舟上那两个丫头等到人都捞上来了,才发觉自家姑娘落水了,先是吓得哭起来才走过来抱起魏时棱。
幽幽转醒的魏小姑娘却看着背对她的宁泽,怒道:“你可恶!”
三个字咬牙切齿的说出来,其中含着许多情绪,根本不像一个五岁多小姑娘的语气。
背转身的宁泽一愣,她明明救了人却还遭埋怨什么道理。
韩仪清也是吓到了,走到魏时棱的小舟上,拦着魏时棱坐下,又对两个丫鬟说道:“你们姑娘还小,就是要你们这些年龄大些的多费心照顾她,似你们这般姑娘出了事都不知道,可还有留下你们的必要吗?”
这俩丫头也不是第一次见韩仪清,只是以往每次见到都觉得她楚楚动人和善可亲,这还是第一次见她生气的样子,又出了这等大事,吓得都跪在了船头。
韩仪清见魏时棱眼睛亮晶晶,知道她无大碍,才道:“方才那位姐姐救了你,你可知道?若不是她,这里满塘淤泥,你沉下去谁都救不了你,你不感谢倒罢了,怎么还骂人?”
魏时棱也是心有余悸,被表姐一训委委屈屈的哭道:“时棱自然要感谢姐姐,刚才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说到这里从韩仪清身上爬起来,规规矩矩的给宁泽行礼道谢。
采苹早进船舱内,又拿了顶纱帽给她,宁泽看了采苹一眼,有些讶异,没有想到她竟然连备用的都准备了,倒是个十分周详的姑娘。
她这边带上纱帽才转过身来。
韩仪清见魏时棱身上还湿着便对那两个丫头道:“都别跪着了,快给你们姑娘换身衣服,天虽然热,湿的穿在身上总是不舒服。”
那边手忙脚乱的忙爬起来,幸好也带了备用衣服,欲要牵着魏时棱进船舱,魏时棱却还是盯着宁泽看,又说道:“姐姐莫要怪我,我刚才是吓得迷糊了。”
宁泽并未将那句话放在心上,点点头示意她快去换衣服。
魏时棱才五岁,公认的人小鬼大,刚才她落水时心中闪现了十分可怖的一幕,她看到满地鲜血,地上倒着两个人,她睁开眼看到救她的人时,突然就非常生气,这种奇怪的事情在她身上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她不准备说出来。
魏时棱换好衣服出来,低着头怯生生的走到韩仪清面前,生怕韩仪清不准她继续待在这里。韩仪清见她低着头一副知道错了的乖巧模样,眼睛却又忍不住滴溜溜转着去瞅湖中小亭,韩仪清摇摇头扶着采苹回到自己的小舟上,又吩咐那两个丫头:“你们这次可要看顾好了,可不能再出什么事了。”
魏时棱一听立时抬起头,一张小脸神采飞扬,笑的脸颊嘟起,说道:“还是表姐好!”
湖中小亭中乐声已起,宁泽站在小舟上望过去,见那小亭周围飘着好多小船,密密麻麻围了几圈。
韩仪清道:“那卫风是教坊司的名角,有好多勋贵人家都未必能请到他,也不知怎么在这里搭起了戏台子?”
菱花却是知道其中缘故,道:“回小姐,快到七夕节了,说是礼部的大人让卫公子出场子,听说要在这里唱满三天呢。”
韩仪清笑道:“怪不得这么热闹,正巧让我们赶上了。”又问宁泽:“你可要去听听?”
宁泽见她脸色苍白,说话都有些有气无力,知道她是累了,便道:“不去了,万一被人识破可就糟糕了。”
再说她也不想去听,她已经听过好多次,好听是好听,但是这辈子却不想再听了。
旁边菱花一听宁泽拒绝,无声叹口气,垂下了脑底,韩仪清看的清楚,笑她:“你这丫头!我就想一说出门东西怎么就全准备好了,原来你是早就预谋好的。”
菱花虽然是个小孩儿心性,却也跟在韩仪清身边近十年,虽然不如采苹懂韩仪清,多少也是了解一些的,都说她们姑娘清冷不爱热闹,其实不然,青灯黄卷不过是无奈罢了。
果然便听得韩仪清接着道:“我倒是想去听听看,这卫风唱的戏目里面倒有一曲我很喜欢,不知道今日是不是要唱这一曲。”
采苹忙道:“我准备了软塌,姑娘可以靠在船舱中,此处开阔,虽然不如家中舒适,倒也不会累着。”
宁泽随韩仪清走进船舱内,随口问道:“表姐爱听的是哪一出?没准儿我能唱两句给你听听。”
韩仪清歪在团案花纹金绣软榻上,笑道:“原来你还有这项技艺。”
她哪里真的会让宁泽唱给她听,却还是说道:“你可听说过梁祝的故事,其中有一曲《十八相送》(注)你可听过?”
闻言宁泽有些意外,她原以为韩仪清是个恪守规矩的女子,却原来也能欣赏男女之间这种胆大求爱的故事。
宁泽笑言:“听过。”还真摆开架势唱了几句。
她微微的愣神韩仪清看在眼中,韩仪清一笑,却又低了头,低声说道:“你倒是和那祝英台有些像的,倒是适合他。”
韩仪清初次听到此曲时,听到祝英台骂梁山伯“呆头鹅”便楞住了,那时才知呆头鹅是什么意思。
这里面就牵扯到她的一段往事,祝英台女扮男装同梁山伯游学,梁山伯不识她是女儿身,她也曾经不识得别人是儿郎。
其实这往事很简单,五年前她的父亲韩雪松从福州调任回京,她因途中又染了病,只好停在徐州修养,再启程时却遭遇了山匪,她坐在马车中不敢出来,闹哄哄打了一阵外面便风平浪静了,不多时有男子声音传来:“姑娘,山匪已经被我打走了,看姑娘马车该是弓高侯府中人,我们也是回京不如由我们送姑娘一程。”
时下对女子严苛,她那时候虽然不足十二岁,却想着这一路回去,少不得被人说三道四,推拒道:“多谢这位公子,路程中诸多不便,我自己回去便是。”
车外人又笑道:“我可不是公子,我是我们家公子的护卫。你这些家仆有人逃了,有人受了伤,姑娘带着这些人上路恐怕还会有危险。”
她掀开帘子一角,见地上躺着几个人,只有两个嬷嬷和两个丫头守在外面,又略略掀起了些看到三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停在不远处,方才说话的是左边那个护卫。
看她帘子掀开一角,那中间的公子才道:“程朱理学那套害人不浅,你既不愿,那便随你。”
声音清泠泠,分外悦耳,他说完便先行骑马离开,也不知是天公作美还是恶作剧,一阵风吹来,将垂着琉璃珠的青纱帘掀开更多,她匆忙中看了那公子一眼,见他素衣若雪满身清贵,有杏花吹落在他鬓边,那样貌似是画中人,她的心不由得怦怦跳,赶紧拉下了帘子。
后来那公子虽说不管她,到底让她的护卫扮作女子送了她一程,直到到了京城门下,护卫才抹去脸上胭脂,声音也变的浑厚低沉,她这才意识到被人骗了,站在马车前吓得一时说不出话。
那护卫笑看着她说:“公子所言果然不假,姑娘还真是只呆头鹅,傻乎乎的连男女都不能分辨。”
这事过去不久魏国公府就有人来向她提亲,京中这些簪缨世家魏国公府独占鳌头,谁能想到他家的嫡长孙居然向一个侯府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提亲,一时惊煞许多人。
直到后来在魏国公夫人的寿宴上她远远见到一穿暗红金线滚边,正面湘绣麟鸟直裰的男子时,才知道她遇到的那位公子便是沈霑。
这是她心中的一角隐秘,同谁都不曾提过,直到后来她胆子渐渐大起来,又读了许多古籍,才觉得沈霑说的有理,程朱虽有其道理,但是时下对女子的约束委实过分,原不该守。
只是她和梁山伯一样都是只呆头鹅,而且都注定要悲剧收场,所有缘分和记忆都会化蝶而去。
但那梁山伯和祝英台好歹双双化蝶,而她注定孤衾冷枕,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
宁泽韩仪清两人又闲话几句,便听得湖心小亭中几句唱词清清楚楚传来: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韩仪清眼睛一亮,笑道:“老天怜我,还真是此曲。”
感叹完这一句,便不再言语,歪在榻上认认真真的听了起来,采苹和菱花又将舟划的距离戏台近了些,在一个荷叶茂密处停下,既能遮阳又能遮掩。
宁泽不愿窝在舱中,自己走到了船尾盘腿坐着,却听到有人说道:“四姑娘,听说你堂姐身体见好了?”
声音娇柔,绵绵缠缠,尾音上挑带着些魅惑,一听到这个声音,宁泽不由得笑了,感叹今日果然锣鼓喧天好戏连台。
作者有话要说: 梁祝虽然流传千年,《十八相送》却是当代曲目哈,本章借了这个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