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重长成_分卷阅读_29
“他们说你是班主任家的闺女,是真的吗?”李佳莹见韩路很好说话的样子,接着问道。她平时没什么朋友,同学都嫌她胆小也不喜欢和她一块玩,有什么事也不跟她说,她知道这些还是因为看她和韩路坐在一起,周围的同学好奇才告诉她让她问的。
“嗯,是的。”韩路大方地道。
话一出口,瞬间让旁边支起耳朵听的男生女生们眼里多了一层敬畏,没办法,谁让老师是比父母更能让他们听话的人,父母说的话不想听了还当作没听到,老师的话却是一个字都不会漏掉,弄得某些父母被自家孩子气急了,都能脱口说出告诉你们老师的话。而且刚才看班主任这么严肃的样子,那做他的闺女岂不是整天都像是在学校一样,想着想着,眼里又多上些同情。
“那你不是应该上四年级吗?怎么……”没等她问出口,韩海领着去搬书的同学回来了,一摞摞散发着墨香的课本堆在讲台上,依次往下传递。
确定每个同学的课本都到手了,韩海拍拍手,吸引全班的注意力后道:“每个人把自己的书都保管好,别还没上课呢再弄丢了,上午没什么课,等会儿就放学。到了下午,每个同学来得时候都记得从家里带些铲子、扫帚和竹筐之类的,一个人一样别忘了,咱们要打扫校园。”说完又补了一句:“书就不用拿了,明天才正式上课。”
作者有话要说:各位天使宝宝周日好!jj又不定时抽风了……
ps:这种一个人玩单机的滋味还真是酸爽!!!
28. 第二十八章 无题
在韩路的小学生涯里,每年的暑假开学最深刻的一件事,不是发新书,也不是开心一个暑假没见的小伙伴又聚在一起,而是雷打不动的薅草,整理校园。
经过两个月的骄阳和雨水,校园操场上本来干净平整的泥地上,成了野草的乐园,没人管的情况下疯狂肆意生长,长得高的都到人半腰了。除了成为荒郊野地的操场,别的地方也没幸免于难,就连铺着砖头的小路上,各种草都从缝里顽强地钻了出来。
这时候,人多力量大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一个班划分出来一片区域,整个校园忙得热火朝天,人声鼎沸,在家里原本懒得连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的小伙伴们个个脸通红,一个比一个干得起劲。
韩路拿着铲子,专心挖着草根,对周围不时的指点和窃窃私语,置若罔闻。
吃过中午饭到学校时,碰到了李艳跟几个原来的同学,看到韩路,就问她上午怎么没有到学校,知道她跳级到了五年级后,一时脸上又是不信又是惊诧,韩路也没有多说,告别她们匆匆走了。
到了要开始干活时,又发现她们班分到的位置和四年二班要整理的地方交界,曾经的同学看到原本应该在一个年级的韩路现在比他们高一级,再在知情人的解释下,知道了怎么回事,忍不住好奇,都议论纷纷。
只是,议论得再怎么热烈,对韩路来说也不造成半点影响,小孩子好奇心重,但是忘性也大,用不了两天,就会转移注意力,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不再感兴趣。
正式上课后,韩海原本还在担心韩路会跟不上学习进度,或是和这些不熟悉又比她大的同学相处不好,可是不久他就发现自己多虑了,除了不够活泼,喜欢静静坐着看书,不大爱和同学一起到操场上疯跑,其余也没什么,女生们拉她一块玩,也都笑嘻嘻地加入。
学习上也许真的是她小时候打的根底比较好,反应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起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也不遑多让。私底下他问了问语文老师,也是对她赞不绝口,说是韩路的词汇量非常多,理解能力也特别好,写得几篇作文都是被当作范文在读。
到此,韩海是彻底放心了,偶尔面对学校同事的调侃也会笑着肯定。
开学后的第一个节日就是教师节,提醒莘莘学子们别忘了老师的辛苦教导。不过这时候的节日还没有后来让人重视,也没有特意放假一天以示提醒,所以学生不记得,老师自己也不当回事。
教师节过后,就是中秋节了,比起老师们的惨淡,这个表示团圆的日子是全民庆祝。特别是嫁出去的闺女,是一定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送月饼的,要不然父母家和自己都会被人耻笑。而且家里有闺女送过的,被问起来也特别自豪,抬高声音说着闺女和女婿都送来了什么东西。
张英选在一个星期天,一家四口在街上买了月饼,又割了些肉,骑着车子去了韩路姥姥家。
姥姥家一切如常,就是韩路大舅又出门了,,妗子带着孩子也去娘家了,姥姥忙着要去买菜被张英拉住了,最后让韩海烧火,张英下厨,把带来的肉给剁剁,包成了饺子,一家人饱饱吃了顿。
饭后,韩路姥姥还念叨着,来一趟不容易,也没让他们吃好之类的,让一旁的张英揉着韩栋吃撑的肚子听得直撇嘴。
记忆里,韩路姥姥这么多的外孙里,最疼的就是韩路姐弟。当父母的总是会不由自主对最小的孩子加倍疼爱,看张英的日子过得这么苦,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地里家里两头忙,生活又拮据,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把别人送来的东西自己不舍得吃都给送过去,既能省几个买东西的钱,又不会委屈了孩子。
韩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张英出外的那半年,她在学校上课,家里没有人,门被锁上了。姥姥下午提着一包东西到她家找不到人,又不放心把东西放到别人家,竟打听着到了学校,不知道韩路在几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地趴在窗户上看,好不容易找到了,也顾不得里面正在上课,就站在外面从窗户缝里把带来的东西一件件的塞给了她,全班同学包括老师课也不讲了,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事后想想,可能是老师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竟都没有想起来阻止。
韩路姥姥一辈子虽然吃穿不愁,但是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特别是后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算是最难以承受的打击,都没有把她打倒。大舅去世时,所有人都担心老太太千万别也一个想不开跟着去了,但是没有,除了背弯了些,头上白发更多了,她甚至表现得比韩路妗子更镇定,入棺时,没有让任何人伸手,她给大舅擦洗了脸,换了衣服。
后来,韩路妗子心情不好时,会时不时说些难听的话,张英姐妹看不过去,曾要把她接走,一人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也不过就是多一碗饭的事。可是韩路姥姥不同意,只说韩路妗子也是心里苦,发发牢骚,说出来倒好受,却一个字也没提自己。
什么样的母亲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张英骨子里不服输的坚韧就来源于韩路姥姥。所以不管生活再怎么艰难,也从不在韩路姐弟面前诉苦,只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生活得好。
长大后的朋友在知道韩路小时候的生活情况后,都大呼不相信,说是人家穷人家的孩子都早当家,哪里见过她这样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收拾家务做饭都不会的。
韩路只是笑着不说话,她见了太多指着孩子的脑袋道:我每天省吃俭用、起早摸黑地干,好吃的不敢吃,衣服都没买过,还不都是为了你,你不听话怎么对得起我的母亲,相比之下,她真的觉得自己不仅不穷,还很富足。
——————
过了中秋节,日子就过得快了,大人们忙着掰玉米棒,搓玉米粒,砍玉米杆,盖玉米垛。小孩子们忙着在不长的秋假里赶紧玩,快点玩,早出晚归,不是提着个瓶子去抓蟋蟀,就是看谁家的红薯在地里还没收,捡小的扒几个,找个背风的地方拾些柴火,烤着吃。
等到秋风转凉,把小麦给种到地里,时间更是打着转的往前奔,很快就到了庄稼人最为悠闲的季节。
当然,这只是针对除了干农活,其他一概不管的大老爷们而言,勤快的主妇们依然有干不完的事。
家里的冬衣要选个好的天气都拿出来晒晒,棉裤棉袄孩子穿上小的,该拆的拆,再絮些棉花添上点布,又能穿一年。
种下的麦子暂时不用管,只要一场大雪,明年的收成就不会差。菜地里的白菜快要包心了,把收红薯余下的藤秧剪成适中的长短,用来捆白菜,省下了绳子。萝卜也快要收了,要选个地方,准备好工具,挖好不深不浅的坑,萝卜拔-出来就要赶紧窑,这样吃起来才能水灵灵的新鲜,不会糠了心。还有和萝卜长得差不多的蔓茎,不比萝卜娇贵,他是做咸菜的主料,去皮切块切丝,晾个半干,加上煮好的黄豆,能干的主妇都知道自家人的口味,加上或多或少的调料,再封到坛子里,吃时加上香油,就稀饭别提多香了。
别看这些事看起来好像只是闲时打发时间的小事,到了冬天,大雪封地,交通不便也没有大棚蔬菜,就靠着家里囤的菜过整个冬天了。
冬天不经常下雨,但只要下起雨来就是刺骨的寒意,甚至不如下雪时好过。韩路听着外面雨滴落在封着窗户的塑料布上的声音,不像夏季的雨密集又清脆,反倒是闷闷的。冬天的风见缝就钻,越是小的缝隙进来的风越是刺骨,天刚刚转凉,韩海就把房子里的窗户都重新糊了一遍,半透明的塑料布蒙在窗户上能看到外面天气的明暗却看不到好坏,但却挡风又保暖。
韩路打着哆嗦把棉袄穿到身上,然后长出了一口气。习惯了四季有空调,不分冬夏的日子,猛的一下回到了这四季分明的时候,真是不好受,成熟的心智不是说可以排除万难吗?怎么没有人告诉她还会如此怕冷?
把棉袜套上,再把厚厚的棉鞋穿上,絮了很多棉花的鞋子虽然看起来很是笨重,但挡不住人家暖和,也就不计较美丑了。韩路跳下床蹦了蹦,感觉适应了温度,才撩起帘子走出去,被门外的冷风一激,不自觉又打了个冷颤。
冬季天亮得晚,再加上下着雨,已经快要七点了,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张英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哆哆嗦嗦站在门口的韩路,顺手摸了下她的衣服看看厚薄,才道:“我烧的有热水,赶紧去刷牙洗脸,等会儿水再凉了。”
韩路嘴都不敢张,就怕冷风顺着进去了,从鼻子里嗯了一声,把手插-进袖子里,弓背缩脖地往厨房走去,什么前世刻意锻炼出的形体气质,别说这些在父母面前都不需要,就是有也早被呼啸的北风吹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每次写到吃的,总觉得下笔少了没感觉,写得多了又有种舌尖上中国的感觉,我一定是中毒太深了,等会儿让我再看一遍去……
29. 第二十九章 无题
吃过饭,韩路站在门口,看着外面的天发愁,不大不小的雨天快亮时才开始下,现在也只是让地面上湿润,还没有积水,但是看这慢悠悠的架势,下个一天都是有可能的,脚上的棉鞋现在可以穿着去上学,到了放学时可就没办法回来了,自家做的鞋子,除了薄薄的泡沫底有着微弱的防水能力外,上面全是棉布做的面,见水就透,火烤都不容易干。
可是让她穿着连层棉都没有的胶鞋去上学,就算她的身体已经习惯不会怎么样,但那脚冻时猫咬般的痛觉还是不好受的。说来说去,还是她越活越娇贵了。
算了,想想以前的她都能坚持过来了,没道理现在反倒做不到了。转身从床底下找出胶鞋,脱下脚上暖得热乎的棉鞋,依依不舍地穿了进去。
“路路,要走了,你做什么呢?”韩海拿着伞进来道。
“嗯,是的。”韩路大方地道。
话一出口,瞬间让旁边支起耳朵听的男生女生们眼里多了一层敬畏,没办法,谁让老师是比父母更能让他们听话的人,父母说的话不想听了还当作没听到,老师的话却是一个字都不会漏掉,弄得某些父母被自家孩子气急了,都能脱口说出告诉你们老师的话。而且刚才看班主任这么严肃的样子,那做他的闺女岂不是整天都像是在学校一样,想着想着,眼里又多上些同情。
“那你不是应该上四年级吗?怎么……”没等她问出口,韩海领着去搬书的同学回来了,一摞摞散发着墨香的课本堆在讲台上,依次往下传递。
确定每个同学的课本都到手了,韩海拍拍手,吸引全班的注意力后道:“每个人把自己的书都保管好,别还没上课呢再弄丢了,上午没什么课,等会儿就放学。到了下午,每个同学来得时候都记得从家里带些铲子、扫帚和竹筐之类的,一个人一样别忘了,咱们要打扫校园。”说完又补了一句:“书就不用拿了,明天才正式上课。”
作者有话要说:各位天使宝宝周日好!jj又不定时抽风了……
ps:这种一个人玩单机的滋味还真是酸爽!!!
28. 第二十八章 无题
在韩路的小学生涯里,每年的暑假开学最深刻的一件事,不是发新书,也不是开心一个暑假没见的小伙伴又聚在一起,而是雷打不动的薅草,整理校园。
经过两个月的骄阳和雨水,校园操场上本来干净平整的泥地上,成了野草的乐园,没人管的情况下疯狂肆意生长,长得高的都到人半腰了。除了成为荒郊野地的操场,别的地方也没幸免于难,就连铺着砖头的小路上,各种草都从缝里顽强地钻了出来。
这时候,人多力量大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一个班划分出来一片区域,整个校园忙得热火朝天,人声鼎沸,在家里原本懒得连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的小伙伴们个个脸通红,一个比一个干得起劲。
韩路拿着铲子,专心挖着草根,对周围不时的指点和窃窃私语,置若罔闻。
吃过中午饭到学校时,碰到了李艳跟几个原来的同学,看到韩路,就问她上午怎么没有到学校,知道她跳级到了五年级后,一时脸上又是不信又是惊诧,韩路也没有多说,告别她们匆匆走了。
到了要开始干活时,又发现她们班分到的位置和四年二班要整理的地方交界,曾经的同学看到原本应该在一个年级的韩路现在比他们高一级,再在知情人的解释下,知道了怎么回事,忍不住好奇,都议论纷纷。
只是,议论得再怎么热烈,对韩路来说也不造成半点影响,小孩子好奇心重,但是忘性也大,用不了两天,就会转移注意力,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不再感兴趣。
正式上课后,韩海原本还在担心韩路会跟不上学习进度,或是和这些不熟悉又比她大的同学相处不好,可是不久他就发现自己多虑了,除了不够活泼,喜欢静静坐着看书,不大爱和同学一起到操场上疯跑,其余也没什么,女生们拉她一块玩,也都笑嘻嘻地加入。
学习上也许真的是她小时候打的根底比较好,反应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起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也不遑多让。私底下他问了问语文老师,也是对她赞不绝口,说是韩路的词汇量非常多,理解能力也特别好,写得几篇作文都是被当作范文在读。
到此,韩海是彻底放心了,偶尔面对学校同事的调侃也会笑着肯定。
开学后的第一个节日就是教师节,提醒莘莘学子们别忘了老师的辛苦教导。不过这时候的节日还没有后来让人重视,也没有特意放假一天以示提醒,所以学生不记得,老师自己也不当回事。
教师节过后,就是中秋节了,比起老师们的惨淡,这个表示团圆的日子是全民庆祝。特别是嫁出去的闺女,是一定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送月饼的,要不然父母家和自己都会被人耻笑。而且家里有闺女送过的,被问起来也特别自豪,抬高声音说着闺女和女婿都送来了什么东西。
张英选在一个星期天,一家四口在街上买了月饼,又割了些肉,骑着车子去了韩路姥姥家。
姥姥家一切如常,就是韩路大舅又出门了,,妗子带着孩子也去娘家了,姥姥忙着要去买菜被张英拉住了,最后让韩海烧火,张英下厨,把带来的肉给剁剁,包成了饺子,一家人饱饱吃了顿。
饭后,韩路姥姥还念叨着,来一趟不容易,也没让他们吃好之类的,让一旁的张英揉着韩栋吃撑的肚子听得直撇嘴。
记忆里,韩路姥姥这么多的外孙里,最疼的就是韩路姐弟。当父母的总是会不由自主对最小的孩子加倍疼爱,看张英的日子过得这么苦,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地里家里两头忙,生活又拮据,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把别人送来的东西自己不舍得吃都给送过去,既能省几个买东西的钱,又不会委屈了孩子。
韩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张英出外的那半年,她在学校上课,家里没有人,门被锁上了。姥姥下午提着一包东西到她家找不到人,又不放心把东西放到别人家,竟打听着到了学校,不知道韩路在几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地趴在窗户上看,好不容易找到了,也顾不得里面正在上课,就站在外面从窗户缝里把带来的东西一件件的塞给了她,全班同学包括老师课也不讲了,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事后想想,可能是老师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竟都没有想起来阻止。
韩路姥姥一辈子虽然吃穿不愁,但是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特别是后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算是最难以承受的打击,都没有把她打倒。大舅去世时,所有人都担心老太太千万别也一个想不开跟着去了,但是没有,除了背弯了些,头上白发更多了,她甚至表现得比韩路妗子更镇定,入棺时,没有让任何人伸手,她给大舅擦洗了脸,换了衣服。
后来,韩路妗子心情不好时,会时不时说些难听的话,张英姐妹看不过去,曾要把她接走,一人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也不过就是多一碗饭的事。可是韩路姥姥不同意,只说韩路妗子也是心里苦,发发牢骚,说出来倒好受,却一个字也没提自己。
什么样的母亲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张英骨子里不服输的坚韧就来源于韩路姥姥。所以不管生活再怎么艰难,也从不在韩路姐弟面前诉苦,只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生活得好。
长大后的朋友在知道韩路小时候的生活情况后,都大呼不相信,说是人家穷人家的孩子都早当家,哪里见过她这样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收拾家务做饭都不会的。
韩路只是笑着不说话,她见了太多指着孩子的脑袋道:我每天省吃俭用、起早摸黑地干,好吃的不敢吃,衣服都没买过,还不都是为了你,你不听话怎么对得起我的母亲,相比之下,她真的觉得自己不仅不穷,还很富足。
——————
过了中秋节,日子就过得快了,大人们忙着掰玉米棒,搓玉米粒,砍玉米杆,盖玉米垛。小孩子们忙着在不长的秋假里赶紧玩,快点玩,早出晚归,不是提着个瓶子去抓蟋蟀,就是看谁家的红薯在地里还没收,捡小的扒几个,找个背风的地方拾些柴火,烤着吃。
等到秋风转凉,把小麦给种到地里,时间更是打着转的往前奔,很快就到了庄稼人最为悠闲的季节。
当然,这只是针对除了干农活,其他一概不管的大老爷们而言,勤快的主妇们依然有干不完的事。
家里的冬衣要选个好的天气都拿出来晒晒,棉裤棉袄孩子穿上小的,该拆的拆,再絮些棉花添上点布,又能穿一年。
种下的麦子暂时不用管,只要一场大雪,明年的收成就不会差。菜地里的白菜快要包心了,把收红薯余下的藤秧剪成适中的长短,用来捆白菜,省下了绳子。萝卜也快要收了,要选个地方,准备好工具,挖好不深不浅的坑,萝卜拔-出来就要赶紧窑,这样吃起来才能水灵灵的新鲜,不会糠了心。还有和萝卜长得差不多的蔓茎,不比萝卜娇贵,他是做咸菜的主料,去皮切块切丝,晾个半干,加上煮好的黄豆,能干的主妇都知道自家人的口味,加上或多或少的调料,再封到坛子里,吃时加上香油,就稀饭别提多香了。
别看这些事看起来好像只是闲时打发时间的小事,到了冬天,大雪封地,交通不便也没有大棚蔬菜,就靠着家里囤的菜过整个冬天了。
冬天不经常下雨,但只要下起雨来就是刺骨的寒意,甚至不如下雪时好过。韩路听着外面雨滴落在封着窗户的塑料布上的声音,不像夏季的雨密集又清脆,反倒是闷闷的。冬天的风见缝就钻,越是小的缝隙进来的风越是刺骨,天刚刚转凉,韩海就把房子里的窗户都重新糊了一遍,半透明的塑料布蒙在窗户上能看到外面天气的明暗却看不到好坏,但却挡风又保暖。
韩路打着哆嗦把棉袄穿到身上,然后长出了一口气。习惯了四季有空调,不分冬夏的日子,猛的一下回到了这四季分明的时候,真是不好受,成熟的心智不是说可以排除万难吗?怎么没有人告诉她还会如此怕冷?
把棉袜套上,再把厚厚的棉鞋穿上,絮了很多棉花的鞋子虽然看起来很是笨重,但挡不住人家暖和,也就不计较美丑了。韩路跳下床蹦了蹦,感觉适应了温度,才撩起帘子走出去,被门外的冷风一激,不自觉又打了个冷颤。
冬季天亮得晚,再加上下着雨,已经快要七点了,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张英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哆哆嗦嗦站在门口的韩路,顺手摸了下她的衣服看看厚薄,才道:“我烧的有热水,赶紧去刷牙洗脸,等会儿水再凉了。”
韩路嘴都不敢张,就怕冷风顺着进去了,从鼻子里嗯了一声,把手插-进袖子里,弓背缩脖地往厨房走去,什么前世刻意锻炼出的形体气质,别说这些在父母面前都不需要,就是有也早被呼啸的北风吹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每次写到吃的,总觉得下笔少了没感觉,写得多了又有种舌尖上中国的感觉,我一定是中毒太深了,等会儿让我再看一遍去……
29. 第二十九章 无题
吃过饭,韩路站在门口,看着外面的天发愁,不大不小的雨天快亮时才开始下,现在也只是让地面上湿润,还没有积水,但是看这慢悠悠的架势,下个一天都是有可能的,脚上的棉鞋现在可以穿着去上学,到了放学时可就没办法回来了,自家做的鞋子,除了薄薄的泡沫底有着微弱的防水能力外,上面全是棉布做的面,见水就透,火烤都不容易干。
可是让她穿着连层棉都没有的胶鞋去上学,就算她的身体已经习惯不会怎么样,但那脚冻时猫咬般的痛觉还是不好受的。说来说去,还是她越活越娇贵了。
算了,想想以前的她都能坚持过来了,没道理现在反倒做不到了。转身从床底下找出胶鞋,脱下脚上暖得热乎的棉鞋,依依不舍地穿了进去。
“路路,要走了,你做什么呢?”韩海拿着伞进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