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无数雨打去_分卷阅读_45
☆、第57章 人间路之娼门妇(七)
夜色沉沉,水流激荡,坐在船舱里,她们在船舒缓的摇摇晃晃里,裹着毯子,互相赶着蚊子,但慢慢睁不开眼,倒成了一团。
不知睡了多久,听见一声鸡鸣,羽生顿时惊醒,忙推崔眉:“四娘,起来。”自从离了脂粉铺,崔眉就改回来崔四娘的名姓,再不用那个屈辱的花名“崔眉”。但是因为裹脚时间已长,脚已经畸形了,拆开裹脚布便不能行走。所以她们还是裹着脚。
崔四娘揉揉眼,一看,天色还是暗的,揭开船舱的帘布一看,外面只有很远的天空处露出一些鱼肚白。
有些困倦的老船夫进来叫她两个,说是按照羽生的要求,找了另一位可靠的老渡头。
到了另一处,按此时的规矩,就得换一艘船。羽生谢过老船夫,就与崔四娘取出斗篷,罩着全身,并不下岸,而是直接互相搀扶着下了此船,上了另一艘船。
如此一路停停走走,不时补给食物饮水,这船夫的确是老实厚道人,又是老渡头,一路避开水匪出没之地,直至由河道汇入江道,顺江而行,大概行船了大约有一个多月,一路风景越见灵秀,山越来越青,水越来越清,花香荡满空气,船夫才唱道:“诺,前边就是杭城。”
崔四娘早在这一路,知道了羽生原姓赵,是江南人士,家住杭城,家里亲戚廖落,父母早亡,但家中尚有两位兄长。
羽生少小时被拐走,一路辗转卖到了皖南。在皖南举目无亲,又听不懂当地话,又不识字,也不曾出过远门,同时下多数灶前床前闺阁女子一样,不辩东西与南北,连本朝有多少郡省也一无所知。更被黑六这些地痞流氓死死盯着,处处受监视。常叫她恨不得自己是一只鹤,能振翅高飞还故乡。
她呆在那三教九流之地数年,慢慢长了常识,常着眼与各方客人交谈。才知道,故乡杭城,从皖南走水路,只要一个月多。
但就是这个路程,却也远如千里。她便按奈下来,多多接客,扩展人脉,接触底层各路人马,私下积攒一些财物,谋定出逃。
终于一朝如愿。
迎面春风得心意,沿岸烟柳共画桥。
到了家乡,望见江南旧墙门,连羽生的臆症似乎都好了许多。
两个少年女子走在街上,当是不像话的。人人纷纷打量。
但她们在脂粉铺受的冷眼和鄙夷比这些眼光厉害得多。因此四娘全不在意,也听不懂吴越话,就全凭着少年心气,只是兴高采烈地左顾右盼。
羽生却忽然有些忧郁,她拢紧自己的斗篷遮住脸,拉着崔四娘:“我们从另一条小道走。这里人多。”
崔四娘不明所以,只好慢慢跟着羽生往另一条路走。
江南的街巷九曲十八弯,小道悠长,两边静谧,偶尔转过一个拐角,就能看到一枝杏花从青瓦白墙斜出来,还带着欲滴不滴的露。台下石板石阶缝里正长青苔,挤出小草。
杏花沾春雨,石阶青青草。
崔四娘笑道:“这里真是美。羽生姊,你这么多年不曾回来,都还记得路吗?”
羽生正痴痴看着,说:“记得。记得。我年年都记得。”
一路走,一路说着,迎面忽然走开一位老妇人。羽生忙背转过身,等老妇人走过去了,她才回过身来,只是脸上却已多了一行清泪。
崔四娘看羽生忽然落泪,不由惊道:“你怎么了?那位夫人是……?”
羽生摇摇头,擦拭眼泪,说:“旧时邻居。”
但接下来一路走去,羽生都是偶尔见人就遮面垂首避开,似乎一路奔逃至此,却突然羞怯起来。
崔四娘不乐道:“羽生姊,你这是到底怎么了?”
羽生垂着修长的玉颈,半晌,道:“我怕人认出我来。”
小姑娘听了,笑道:“怕什么?你这样好的亲人,却失踪数年,想来大家都是思念的。”
羽生叹道:“我家门庭原是书香门第,我大哥二哥都是读书人,我少小离家,如今却以这样的身份回来,恐怕是有辱门墙,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叫人认出来?如今还是一路避开旧识,只悄悄到家探听便是。”
四娘闷声道:“这有什么羞辱?全怪那拐子混蛋,世道险恶,老鸨心黑。难道还怪得你?”
羽生摸摸她重新梳起的丫髻:“你还小。”
凝眸片刻,羽生又对她说:“………不管怎样,四娘,我一定照诺会送你回桐里。”
崔四娘笑道:“羽生姊,你不是说你两位兄长最疼你吗?他们都是读书人,你二哥又见多识广,一定能知道怎么回桐里的。”
羽生没有说话。似乎有些不安。一路无言地只往前走。
转过一重又一重,一座深巷里的宅门现在眼前。朱漆新红,铜锁澄澄的黄灿灿,灯笼高挂,石阶新新。一个青衣小厮在百无聊赖地打呵欠。
四娘笑道:“看,一看就知道是新修过的门。想来人家居住得正兴旺。这便是你家吗?”
羽生凝视许久,喃喃自语:“位置的确是在这。只是变了许多。似乎更富贵起来。”
四娘笑道:“家里富贵,这是好事呀。”就要拉着羽生上前。羽生却迟迟不肯上前,突然怕起来,向崔四娘求道:“四娘,你帮我去问问。”
这是所有游子的一贯心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崔四娘点点头,上前询问。
只是刚问了几句,就听见那青衣小厮不耐烦道:“去去去,什么赵家。多少年前就搬走了。”
羽生躲在一旁听着,霎时如晴天霹雳,也不顾什么,一把跑了出去,捉住小厮的手臂,连声问道:“搬走了?怎么搬走的?搬到哪去了?”
小厮也只有十四五岁,看到一个看起自己来比自己大了四、五岁的女人扯着自己问,眼里似乎死死盯着,也不由有些害怕,就说:“我怎么知道他们搬去哪里了。只听说这赵姓人家有兄弟两个并一个姊妹,后来听说那个妹妹病死了,只是也有人说那姊妹其实是给拐去了皖南的烟花地糟蹋了,当了粉头。一时传的沸沸扬扬,赵家两个兄弟都是读书人,上京赶考前出了这等丑事,有辱门庭,就赶忙地举家搬走了。”
好一似霹雳当头劈。羽生蹬蹬蹬连退三步,扶住了墙才稳住身子。她自从失踪了,从未见过兄长与熟人。家乡人是怎么知道她当了粉头娼妇?
她回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她被拐之后,被老鸨毒打折磨,三两天一顿打,还找了黑六强暴了她。奄奄一息之际,为了活命,她最后还是不得不答应老鸨接客。
她虽然身子已破,但因生得貌美,老鸨还是要把她装作处子梳拢。梳拢仪式办得很是盛大,引来不少四方豪客。
挂牌接客之后,过了一个多月,忽然找上门一位杭州客人,指名道姓要点她,说是要听乡音。这位客人抛了不少银子,只是也奇怪的很,他一听羽生已经不是清官人,并且已经接客一个月多了,他便又连忙地走了。羽生连他的面也没见着。
她一直以为兄长们这么多年是没有找到她。原来……原来……羽生捂着胸口,脸色发白,目光飘忽。看她这幅样子,崔四娘吓坏了,连声喊道:“羽生姊,羽生姊,你怎么了?我们去医馆,我们去医馆!”
羽生拉住她的手,失魂落魄的说:“走!走……四娘,我们走。”
崔四娘扶住她:“去哪?去医馆吗?”
四娘扶着她,慢慢远离了惊疑不定的小厮,拐过了一个少人烟的巷子,羽生仍旧没有回答。她闭着眼,又过了一会,才睁开眼,忽然又神情淡漠下来,只是脸色仍旧白得像一张纸。四娘听见她一个字一个字说:“去桐里!我送你回去!”
“可是听说桐里离此路途迢迢,我们两个女子孤身怎么去?何况我们钱财也不多了。”
羽生笑了笑,脸色苍白,目光雪亮,四娘无端觉得她的眼光亮得可怕,只听她说:“四娘,我们是娼妇,娼妇!碰到劫色,难道我们身上爬过的男人还少?不差这几个。碰到劫财,全给了盗匪也行,大不了我们再伺候那几个盗匪几回,好谋得脱身。就是碰到拐子,大不了再被拐一回,再去一个新的脂粉院,再逃一回。若是实在身无分文,大不了一路干老本行,一路卖身,睡到桐里!”
崔四娘大吃一惊,死死盯着羽生的两片淡红的薄唇,不敢相信这样的话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还以为是她惊怒过度,又犯了臆症。
羽生看到她吃惊的目光,竟然淡淡一笑,还是苍白着一张脸,说:“吃惊吗?都说佛家有顿悟,我现在才是悟了。人贱到极点,实在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了。我们这样千万人唾弃,低贱到极点的娼门中人,已经是顶顶坏了的,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第58章 人间路之娼门妇(八)
?“萋萋草,悬崖生,风老容颜雨摧身,霜来雪往对孤月......”
小梅半梦半醒中,听见一缕缕入窗的歌声。
这歌声真冷。冷的就像月光。
她有点寒意,往被褥里钻了钻,迷迷糊糊地想。
此时夜已经非常深。就算是蜈蚣荡这种地方,也慢慢安静了。
崔眉扶着木窗,看着天上的孤月,也收了在安静中显得清晰起来的歌声。
她始终记得那个晚上。
那时候,刚打定主意从杭城离开,她们的财物就被盗匪抢走了。不,那甚至还不是真的盗匪,就是几个本地流氓,看她们是两个小脚的独身女子,跑也不跑不快,喊也喊不来人,就把她们拖到偏僻角落,轮流□□了她们,抢走了她们苦苦积累的财物,一个铜板都没有留下。
唯一可庆幸的是,这些流氓还没把她们拉去卖了。
须知市井之中,除乞儿到处流窜,还有恶少年结伙敲诈。更不必提草匪、打布贼、水老鸦、白龙挂等等。当世的这些贼匪乞丐,可是多数都兼做拐子的,不但劫财,而且劫人。劫了你的财,还把你顺手就卖了。
窑子里,妓院里的女人们,黑市里待售的仆奴们,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人拐来的。
羽生想办法去找一些活计。可是她们在烟花之地养的除了伺候男人,什么都不会。
两个来路不明,没有男人陪伴的少年美貌女子,既不会女红针线,也不会下厨理事,连洗衣服都不怎么熟练,几乎是一无所会。
而问起来历,则模糊其词,路引也没有,钱也没有,什么证明身份的东西都没有。
时下女人能做活计的地方,少的可怜。她们的疑点又这样多,正经的人家压根不肯要她们,连做丫头侍女,人家都只恐她们是大户人家的逃婢罪奴或是烟花之地混过的女人,绝不肯收留。
她们也打过乞讨的念头。
郊野行路,会有野兽、强盗。但在城市里乞讨,不比郊野安全多少。
乞丐成群结队,往往拜在团头名下。团头是丐籍,名义上也是乞丐,但是手下常聚数十乃至于数百、数千乞儿。团头为他们提供夜里的安生之处,和乞讨毫无所得时的一碗薄粥。但乞儿每每乞讨所得,必上缴团头一大份。如有不从,就可能被乱拳打死。
而市井中的乞丐团伙各有地盘,如果外来的单个乞丐不慎误入,要么加入其中,要么被撵走或被打死在街头。
官老爷可不管这些乞丐的死活。
很多因为灾荒或者是失去土地而入城的农民,就这样和本地的好吃懒做的浪荡子弟一起,壮大了这些团头的势力。
乞丐们到了晚上(除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就随处歇宿,如果遇到盗贼,就随同行劫。因姓名不知,面目不识,分赃不多。就是盗贼被抓,乞丐们也能一哄而散,让人无可奈何。同样的,这些偷盗所得,也不能少了团头的份。
长此以往,虽然乞儿大多依旧饥寒交迫,但很多团头已经是家财万贯了。
不少团头还收集女乞丐和一些拐来的流□□子,开起窑子。这些乞丐女子梳洗干净,裸身窝在临街半开的洞中,搔首弄姿,有子弟经过,如果心摇意动,只要几枚铜钱,就可挑选女子享乐。
嫖资尽归团头。这些女乞丐所得到的最大报酬,就是一个窝窝头。或者几碗粥。根据揽客的多少,来决定一天能不能吃饱。
崔四娘听到这,呸了一声:“窑子!”
羽生也摇摇头。哪怕是在青楼楚馆的烟花行当里,窑子也是最下等最可怕的地方。但是,窑子也是这烟花行当里面开的最广,分布最密集的。基本上哪个穷乡僻壤都能有窑子。
毕竟高级一点的烟花地,还要挑一挑女人的质量,要费点钱养养她们。窑子就没这么多讲究了,只要提供一点吃的,保证这些女人不饿死就行了。
进了窑子里的女人,很快就能被作贱的不人不鬼,消耗得比寻常烟花地都快很多。窑子里常备麻布草席,就是为了能及时地把一个又一个发烂病而死的窑姐抬出去扔了。
她们两个小脚的少年女子,来路不明,身无分文,又生的美貌,若是去乞讨,等于是羊入虎口,十有*是要被卖到窑子去。
若是真进了窑子,那还不如当初不要逃。
崔四娘和羽生前几天才接到了一些浆洗衣物的活,只是那点钱,加上她们典当衣物得来的钱,只堪堪住几晚黑心的黑店!那黑店租给她们的只有一间柴房,一床破棉絮,棉絮里还有跳蚤爬动。
这间柴房还是和一个闲汉同住!她们裹一层烂褥子灰头土脸地睡一边,隔着小山似的柴堆,闲汉睡另一边。
崔四娘气得要和掌柜理论:“我们两个女娥,同闲汉住,这像话么!”
掌柜是穿长衫的胖头陀模样,两只绿豆眼亮得彷佛有光一样。他说:“那闲汉也是给了钱的。给了钱就没什么住不得。”他打着算盘,看也不看崔四娘一眼:“或是请小娘子移步他舍。只是这钱是不退的。”
崔四娘叉腰想骂,听见不远有茶客笑了一声:“谁家有抛头露面的女人?那寡妇既然敢出来,就别怕人戳脊梁骨。”
另一个茶客说:“张君,你家那女婢没有路引,怕是来路......”
夜色沉沉,水流激荡,坐在船舱里,她们在船舒缓的摇摇晃晃里,裹着毯子,互相赶着蚊子,但慢慢睁不开眼,倒成了一团。
不知睡了多久,听见一声鸡鸣,羽生顿时惊醒,忙推崔眉:“四娘,起来。”自从离了脂粉铺,崔眉就改回来崔四娘的名姓,再不用那个屈辱的花名“崔眉”。但是因为裹脚时间已长,脚已经畸形了,拆开裹脚布便不能行走。所以她们还是裹着脚。
崔四娘揉揉眼,一看,天色还是暗的,揭开船舱的帘布一看,外面只有很远的天空处露出一些鱼肚白。
有些困倦的老船夫进来叫她两个,说是按照羽生的要求,找了另一位可靠的老渡头。
到了另一处,按此时的规矩,就得换一艘船。羽生谢过老船夫,就与崔四娘取出斗篷,罩着全身,并不下岸,而是直接互相搀扶着下了此船,上了另一艘船。
如此一路停停走走,不时补给食物饮水,这船夫的确是老实厚道人,又是老渡头,一路避开水匪出没之地,直至由河道汇入江道,顺江而行,大概行船了大约有一个多月,一路风景越见灵秀,山越来越青,水越来越清,花香荡满空气,船夫才唱道:“诺,前边就是杭城。”
崔四娘早在这一路,知道了羽生原姓赵,是江南人士,家住杭城,家里亲戚廖落,父母早亡,但家中尚有两位兄长。
羽生少小时被拐走,一路辗转卖到了皖南。在皖南举目无亲,又听不懂当地话,又不识字,也不曾出过远门,同时下多数灶前床前闺阁女子一样,不辩东西与南北,连本朝有多少郡省也一无所知。更被黑六这些地痞流氓死死盯着,处处受监视。常叫她恨不得自己是一只鹤,能振翅高飞还故乡。
她呆在那三教九流之地数年,慢慢长了常识,常着眼与各方客人交谈。才知道,故乡杭城,从皖南走水路,只要一个月多。
但就是这个路程,却也远如千里。她便按奈下来,多多接客,扩展人脉,接触底层各路人马,私下积攒一些财物,谋定出逃。
终于一朝如愿。
迎面春风得心意,沿岸烟柳共画桥。
到了家乡,望见江南旧墙门,连羽生的臆症似乎都好了许多。
两个少年女子走在街上,当是不像话的。人人纷纷打量。
但她们在脂粉铺受的冷眼和鄙夷比这些眼光厉害得多。因此四娘全不在意,也听不懂吴越话,就全凭着少年心气,只是兴高采烈地左顾右盼。
羽生却忽然有些忧郁,她拢紧自己的斗篷遮住脸,拉着崔四娘:“我们从另一条小道走。这里人多。”
崔四娘不明所以,只好慢慢跟着羽生往另一条路走。
江南的街巷九曲十八弯,小道悠长,两边静谧,偶尔转过一个拐角,就能看到一枝杏花从青瓦白墙斜出来,还带着欲滴不滴的露。台下石板石阶缝里正长青苔,挤出小草。
杏花沾春雨,石阶青青草。
崔四娘笑道:“这里真是美。羽生姊,你这么多年不曾回来,都还记得路吗?”
羽生正痴痴看着,说:“记得。记得。我年年都记得。”
一路走,一路说着,迎面忽然走开一位老妇人。羽生忙背转过身,等老妇人走过去了,她才回过身来,只是脸上却已多了一行清泪。
崔四娘看羽生忽然落泪,不由惊道:“你怎么了?那位夫人是……?”
羽生摇摇头,擦拭眼泪,说:“旧时邻居。”
但接下来一路走去,羽生都是偶尔见人就遮面垂首避开,似乎一路奔逃至此,却突然羞怯起来。
崔四娘不乐道:“羽生姊,你这是到底怎么了?”
羽生垂着修长的玉颈,半晌,道:“我怕人认出我来。”
小姑娘听了,笑道:“怕什么?你这样好的亲人,却失踪数年,想来大家都是思念的。”
羽生叹道:“我家门庭原是书香门第,我大哥二哥都是读书人,我少小离家,如今却以这样的身份回来,恐怕是有辱门墙,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叫人认出来?如今还是一路避开旧识,只悄悄到家探听便是。”
四娘闷声道:“这有什么羞辱?全怪那拐子混蛋,世道险恶,老鸨心黑。难道还怪得你?”
羽生摸摸她重新梳起的丫髻:“你还小。”
凝眸片刻,羽生又对她说:“………不管怎样,四娘,我一定照诺会送你回桐里。”
崔四娘笑道:“羽生姊,你不是说你两位兄长最疼你吗?他们都是读书人,你二哥又见多识广,一定能知道怎么回桐里的。”
羽生没有说话。似乎有些不安。一路无言地只往前走。
转过一重又一重,一座深巷里的宅门现在眼前。朱漆新红,铜锁澄澄的黄灿灿,灯笼高挂,石阶新新。一个青衣小厮在百无聊赖地打呵欠。
四娘笑道:“看,一看就知道是新修过的门。想来人家居住得正兴旺。这便是你家吗?”
羽生凝视许久,喃喃自语:“位置的确是在这。只是变了许多。似乎更富贵起来。”
四娘笑道:“家里富贵,这是好事呀。”就要拉着羽生上前。羽生却迟迟不肯上前,突然怕起来,向崔四娘求道:“四娘,你帮我去问问。”
这是所有游子的一贯心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崔四娘点点头,上前询问。
只是刚问了几句,就听见那青衣小厮不耐烦道:“去去去,什么赵家。多少年前就搬走了。”
羽生躲在一旁听着,霎时如晴天霹雳,也不顾什么,一把跑了出去,捉住小厮的手臂,连声问道:“搬走了?怎么搬走的?搬到哪去了?”
小厮也只有十四五岁,看到一个看起自己来比自己大了四、五岁的女人扯着自己问,眼里似乎死死盯着,也不由有些害怕,就说:“我怎么知道他们搬去哪里了。只听说这赵姓人家有兄弟两个并一个姊妹,后来听说那个妹妹病死了,只是也有人说那姊妹其实是给拐去了皖南的烟花地糟蹋了,当了粉头。一时传的沸沸扬扬,赵家两个兄弟都是读书人,上京赶考前出了这等丑事,有辱门庭,就赶忙地举家搬走了。”
好一似霹雳当头劈。羽生蹬蹬蹬连退三步,扶住了墙才稳住身子。她自从失踪了,从未见过兄长与熟人。家乡人是怎么知道她当了粉头娼妇?
她回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她被拐之后,被老鸨毒打折磨,三两天一顿打,还找了黑六强暴了她。奄奄一息之际,为了活命,她最后还是不得不答应老鸨接客。
她虽然身子已破,但因生得貌美,老鸨还是要把她装作处子梳拢。梳拢仪式办得很是盛大,引来不少四方豪客。
挂牌接客之后,过了一个多月,忽然找上门一位杭州客人,指名道姓要点她,说是要听乡音。这位客人抛了不少银子,只是也奇怪的很,他一听羽生已经不是清官人,并且已经接客一个月多了,他便又连忙地走了。羽生连他的面也没见着。
她一直以为兄长们这么多年是没有找到她。原来……原来……羽生捂着胸口,脸色发白,目光飘忽。看她这幅样子,崔四娘吓坏了,连声喊道:“羽生姊,羽生姊,你怎么了?我们去医馆,我们去医馆!”
羽生拉住她的手,失魂落魄的说:“走!走……四娘,我们走。”
崔四娘扶住她:“去哪?去医馆吗?”
四娘扶着她,慢慢远离了惊疑不定的小厮,拐过了一个少人烟的巷子,羽生仍旧没有回答。她闭着眼,又过了一会,才睁开眼,忽然又神情淡漠下来,只是脸色仍旧白得像一张纸。四娘听见她一个字一个字说:“去桐里!我送你回去!”
“可是听说桐里离此路途迢迢,我们两个女子孤身怎么去?何况我们钱财也不多了。”
羽生笑了笑,脸色苍白,目光雪亮,四娘无端觉得她的眼光亮得可怕,只听她说:“四娘,我们是娼妇,娼妇!碰到劫色,难道我们身上爬过的男人还少?不差这几个。碰到劫财,全给了盗匪也行,大不了我们再伺候那几个盗匪几回,好谋得脱身。就是碰到拐子,大不了再被拐一回,再去一个新的脂粉院,再逃一回。若是实在身无分文,大不了一路干老本行,一路卖身,睡到桐里!”
崔四娘大吃一惊,死死盯着羽生的两片淡红的薄唇,不敢相信这样的话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还以为是她惊怒过度,又犯了臆症。
羽生看到她吃惊的目光,竟然淡淡一笑,还是苍白着一张脸,说:“吃惊吗?都说佛家有顿悟,我现在才是悟了。人贱到极点,实在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了。我们这样千万人唾弃,低贱到极点的娼门中人,已经是顶顶坏了的,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第58章 人间路之娼门妇(八)
?“萋萋草,悬崖生,风老容颜雨摧身,霜来雪往对孤月......”
小梅半梦半醒中,听见一缕缕入窗的歌声。
这歌声真冷。冷的就像月光。
她有点寒意,往被褥里钻了钻,迷迷糊糊地想。
此时夜已经非常深。就算是蜈蚣荡这种地方,也慢慢安静了。
崔眉扶着木窗,看着天上的孤月,也收了在安静中显得清晰起来的歌声。
她始终记得那个晚上。
那时候,刚打定主意从杭城离开,她们的财物就被盗匪抢走了。不,那甚至还不是真的盗匪,就是几个本地流氓,看她们是两个小脚的独身女子,跑也不跑不快,喊也喊不来人,就把她们拖到偏僻角落,轮流□□了她们,抢走了她们苦苦积累的财物,一个铜板都没有留下。
唯一可庆幸的是,这些流氓还没把她们拉去卖了。
须知市井之中,除乞儿到处流窜,还有恶少年结伙敲诈。更不必提草匪、打布贼、水老鸦、白龙挂等等。当世的这些贼匪乞丐,可是多数都兼做拐子的,不但劫财,而且劫人。劫了你的财,还把你顺手就卖了。
窑子里,妓院里的女人们,黑市里待售的仆奴们,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人拐来的。
羽生想办法去找一些活计。可是她们在烟花之地养的除了伺候男人,什么都不会。
两个来路不明,没有男人陪伴的少年美貌女子,既不会女红针线,也不会下厨理事,连洗衣服都不怎么熟练,几乎是一无所会。
而问起来历,则模糊其词,路引也没有,钱也没有,什么证明身份的东西都没有。
时下女人能做活计的地方,少的可怜。她们的疑点又这样多,正经的人家压根不肯要她们,连做丫头侍女,人家都只恐她们是大户人家的逃婢罪奴或是烟花之地混过的女人,绝不肯收留。
她们也打过乞讨的念头。
郊野行路,会有野兽、强盗。但在城市里乞讨,不比郊野安全多少。
乞丐成群结队,往往拜在团头名下。团头是丐籍,名义上也是乞丐,但是手下常聚数十乃至于数百、数千乞儿。团头为他们提供夜里的安生之处,和乞讨毫无所得时的一碗薄粥。但乞儿每每乞讨所得,必上缴团头一大份。如有不从,就可能被乱拳打死。
而市井中的乞丐团伙各有地盘,如果外来的单个乞丐不慎误入,要么加入其中,要么被撵走或被打死在街头。
官老爷可不管这些乞丐的死活。
很多因为灾荒或者是失去土地而入城的农民,就这样和本地的好吃懒做的浪荡子弟一起,壮大了这些团头的势力。
乞丐们到了晚上(除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就随处歇宿,如果遇到盗贼,就随同行劫。因姓名不知,面目不识,分赃不多。就是盗贼被抓,乞丐们也能一哄而散,让人无可奈何。同样的,这些偷盗所得,也不能少了团头的份。
长此以往,虽然乞儿大多依旧饥寒交迫,但很多团头已经是家财万贯了。
不少团头还收集女乞丐和一些拐来的流□□子,开起窑子。这些乞丐女子梳洗干净,裸身窝在临街半开的洞中,搔首弄姿,有子弟经过,如果心摇意动,只要几枚铜钱,就可挑选女子享乐。
嫖资尽归团头。这些女乞丐所得到的最大报酬,就是一个窝窝头。或者几碗粥。根据揽客的多少,来决定一天能不能吃饱。
崔四娘听到这,呸了一声:“窑子!”
羽生也摇摇头。哪怕是在青楼楚馆的烟花行当里,窑子也是最下等最可怕的地方。但是,窑子也是这烟花行当里面开的最广,分布最密集的。基本上哪个穷乡僻壤都能有窑子。
毕竟高级一点的烟花地,还要挑一挑女人的质量,要费点钱养养她们。窑子就没这么多讲究了,只要提供一点吃的,保证这些女人不饿死就行了。
进了窑子里的女人,很快就能被作贱的不人不鬼,消耗得比寻常烟花地都快很多。窑子里常备麻布草席,就是为了能及时地把一个又一个发烂病而死的窑姐抬出去扔了。
她们两个小脚的少年女子,来路不明,身无分文,又生的美貌,若是去乞讨,等于是羊入虎口,十有*是要被卖到窑子去。
若是真进了窑子,那还不如当初不要逃。
崔四娘和羽生前几天才接到了一些浆洗衣物的活,只是那点钱,加上她们典当衣物得来的钱,只堪堪住几晚黑心的黑店!那黑店租给她们的只有一间柴房,一床破棉絮,棉絮里还有跳蚤爬动。
这间柴房还是和一个闲汉同住!她们裹一层烂褥子灰头土脸地睡一边,隔着小山似的柴堆,闲汉睡另一边。
崔四娘气得要和掌柜理论:“我们两个女娥,同闲汉住,这像话么!”
掌柜是穿长衫的胖头陀模样,两只绿豆眼亮得彷佛有光一样。他说:“那闲汉也是给了钱的。给了钱就没什么住不得。”他打着算盘,看也不看崔四娘一眼:“或是请小娘子移步他舍。只是这钱是不退的。”
崔四娘叉腰想骂,听见不远有茶客笑了一声:“谁家有抛头露面的女人?那寡妇既然敢出来,就别怕人戳脊梁骨。”
另一个茶客说:“张君,你家那女婢没有路引,怕是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