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十里春_分卷阅读_11
九郎虽也觉得此事颇为蹊跷,但见太后言语中已对官家起了疑心,只能俯首道:“嬢嬢,那群马军是一时大意,加上对方身手了得,才会……”
“身手了得?”潘太后紧盯着他,“当真是一般的劫匪?”
他想到双澄,微微晃了晃神,脸色仍从容:“只是其中有一人较为厉害,寻常马军不是她的对手。”
“可曾审问清楚,到底是什么来历?”潘太后不由扶着床榻直起身来。
九郎缓缓垂下眼帘,平静道:“江湖人而已,浪迹四海,并无什么背景。”
潘太后蹙起双眉:“将此人押解至汴梁,再行拷问。”
他微一抬眸,望着潘太后道:“丹参正是因她才失而复得,臣念在她年幼无知,已将她放走。”
“什么?!”潘太后脸色一变,攥着扶栏厉声呵斥,“九哥,你怎能如此率意妄为?!”
他似是早有此预料,当即撩起衣袍跪倒在地:“臣只是觉得她功过相抵,并不是有意作恶,无需再押解入京。”
坐在榻上的潘太后面如寒霜,她素来觉得在诸多皇孙中,九郎最为识大体明是非,加之幼年遭遇坎坷,令她时常抱以怜惜珍爱之心。但她未曾料到这一次,九郎竟如此草率行事。
“为何其他劫匪还关在邢州,唯独这最为厉害的人却被你放走?!我常夸赞你聪颖懂事,但你这次怎会变得这样糊涂?!”她一径斥责,九郎再无辩解,只是低头跪在榻前。
此时水晶帘外有人小心翼翼地道:“启禀太后,端王得知太后病情有所好转,特来问安。”
潘太后按捺了怒气,冷声道:“就说我现在乏累,让他明日再来。”
帘外的内侍不敢多言,应诺而去。潘太后转身又看着还跪在冰冷地上的九郎,禁不住怜怨交加。“跪着做什么?起来回话。”
他却紧抿了唇,视线落在榻前镂花踏板上,过了许久才道:“嬢嬢,若那人真是奸恶之徒,臣绝不会为其所惑,更不会心慈手软。可臣在此之前经过再三考量,相信她只是空负武功却被人利用,并不涉及官场朝政。其余的劫匪之中,有一名叫做田二的更为可疑,臣已让邢州知府对此人严加看管,只等官家再派人去审问。臣亦深知此番自作主张乃是有罪,嬢嬢要如何责罚,臣甘愿领受。”
潘太后撑着几案,本想再严加训斥,可见他跪着已显吃力,终将满心郁结化为一声长叹。“阿容,你可知我为何特别疼惜于你?”
九郎听她忽而唤起自己幼名,心间浮起薄薄惆怅。可脸上却不能显出,只垂眉敛目道:“因臣的生母是嬢嬢外甥女,又故去得太早,留下臣成了无母之人。再者……”他的声音低了几分,神情还算平静,“臣行走不便,比不得其他兄弟,让嬢嬢尤其怜悯。”
潘太后听他这样平静无波地说着,心头酸楚非常,借着侧身之际,悄然拭去眼角泪痕,哀伤道:“不仅如此,我始终对你有悔。当初不该听那道士言说,将你……”
“嬢嬢,那些事情已经过去许久,如今宫中也再无人提起,您又何必记在心里?”九郎直起身子,望着她认真地道。
潘太后闭上眼睛,缓缓道:“阿容,你当真不曾怨恨?”
他眼中清冷,摇了摇头:“那时年幼,许多事情,臣已经记不清了。”
******
终究是怜惜甚于气恼,潘太后舍不得让九郎再跪下去,便令他重又站了起来。见他拿过椅边拐杖撑立而起,不由多看了几眼,继而皱眉道:“我怎瞧着这杖子不是我先前赐予你的那支了?”
他低声道:“路上不慎弄丢了,只得差人重新购置,虽千挑万选,但始终比不上嬢嬢专请工匠为臣打造的精巧。”
潘太后更是不满,本想责备几句,可看他眉眼间溢满郁色,只得道:“阿容,以后你不要再出大内了,我看你在宫中还算太平,怎一旦出去了就连连犯错!”说罢,又以食指按压眉心,疲倦道,“你先回去罢,稍后少不得也要叩见官家去。要小心行事,免得又触怒了他。”
九郎见太后神情不佳,知道再留下去也无益,便躬身告退。出了寝宫,交代宝慈宫内侍,请他们多加留意,若是太后还感不适就要立即传唤太医前来。待得吩咐完毕,他便带着冯勉出了宝慈宫,才刚走下长阶,便听斜侧里有人笑了一笑道:“九哥,果然是你在陪着嬢嬢。”
他闻声回身,朱红色的宫墙下站了一人,身穿月白交领长袍,衣襟袖口皆以云华素纹滚边,头戴玉冠,腰束锦带,正朝着自己微笑示意。
“五哥?”九郎见到他,略有意外,“适才听内侍传报,以为你已经走了。”
端王慢慢踱来,道:“嬢嬢说自己乏累,但我看到门口停着乘舆,就想到是不是你已经回转,故此留下来看看。”
“我才回来。”九郎一边与他说着,一边走向乘舆,“嬢嬢也确实乏累,因此我待了没多久便告退出来了。不过嬢嬢已经能够坐起谈话,比先前好了不少,这还亏得五哥当时想到河间府离朔方较近,可以加急送来丹参。”
端王不由笑道:“可最终还是你去了邢州。你多年来始终不曾离开东京,这次出去,可有领略别样风景?”
“来去匆忙,哪里有心去看什么别样风景?”
“其实九哥已近弱冠之年,若不是嬢嬢总不舍得,你早该离开这大内了。前日里范大学士还在朝堂上提出此事,希望官家早择吉日让你出阁开府。”端王陪着他走到乘舆前,见他要登上去,便很自然地扶了他一把。
九郎坐好之后,侧过脸道:“爹爹怎么回应?”
“他自然说早在考虑之中,只是太后怜爱你,须得等太后病愈后再商量此事。”端王顿了顿,又道,“范大学士还说,既然太后对九哥格外疼爱,官家更应尽早为九哥指婚,好让病中的太后增添欣悦。”
九郎本待吩咐冯勉启程,听得此话,不由怫然道:“范大学士怎提起此事?”
“你我都曾蒙受他教诲课业,尤其是你的策论最为他喜爱,他见你年纪渐长,自然也是着急。”端王洒然一笑,拍了拍他的肩头。
九郎看看他,垂下眼睫,不再做声。
******
端王离开后,九郎在前去崇政殿的途中始终沉默,冯勉在宝慈宫时隐约听到太后在厉声斥责,只不知所为何事。他悄悄窥视,见九郎眉间笼着淡淡忧悒,便柔和道:“九哥儿,昨日里沈娘子与几位公主去宴春阁赏梅,因问起荆国公主婚配之事,荆国公主也与您一样,忸怩着不肯开口。”
九郎抬手扶额:“她素来不拘小节,怎也有害羞时候?”
冯勉笑了笑,道:“沈娘子也是这样说的,还特意问她前些时候躲在集英殿后,可曾窥探到哪位俊俏的新晋进士。她却扬起脸来,说那些人见了官家诚惶诚恐,哪有九哥大方温文?”
九郎知道他是有意使自己不那么沉闷,只是自从回宫后所见所闻都压在心头,而今又要赶往崇政殿叩见父亲。一想到此,便如巨石横亘,心头滞碍。
冯勉见他还怀着心事,便也不强行劝慰,只在途中间或说起一些宫中趣事,好让九郎略微舒展眉头。
待得乘舆行至崇政殿,方知皇帝下朝后便直接去了殿后的长春阁。冯勉前去长春阁外询问,回转叹道:“官家正与诸位大臣商议政事,只怕殿下得等了。”
九郎未觉意外,对于他来说,今上就是今上,是新宋的天子,众人的官家。虽则私下也如民间一般称今上为“爹爹”,可“爹爹”的真正涵义,他却是始终不曾了解。
既然见不着,那就等罢。
皇子在他人面前再尊贵,到了官家面前也只是为人臣属。他下乘舆,冯勉要搀扶,却被谢绝。
于是九郎独自沿丹陛一侧缓缓上行,他右腿使不出力,迈上台阶远比寻常人困难,但身姿挺拔,仍不减丰仪。玄黑长袍上的滚金镶边浮动细琐的光,摇摇耀耀,像水底的亮纹。
云层轻移,遮蔽了日光。长春阁位于两座广殿之间,四通八达的寒风在阁前肆意穿梭,九郎端端正正垂首站在门口,与那些禁卫、内侍无甚区别。时间流逝极慢,半个时辰之后,他的右腿早已没了知觉,握着杖的手露在袖外,也被冻得骨节发僵。冯勉在旁见了不忍,便躬身低语:“殿下,要不请这里的殿头进去通报一声,也许官家能准您进去等候。”
“身手了得?”潘太后紧盯着他,“当真是一般的劫匪?”
他想到双澄,微微晃了晃神,脸色仍从容:“只是其中有一人较为厉害,寻常马军不是她的对手。”
“可曾审问清楚,到底是什么来历?”潘太后不由扶着床榻直起身来。
九郎缓缓垂下眼帘,平静道:“江湖人而已,浪迹四海,并无什么背景。”
潘太后蹙起双眉:“将此人押解至汴梁,再行拷问。”
他微一抬眸,望着潘太后道:“丹参正是因她才失而复得,臣念在她年幼无知,已将她放走。”
“什么?!”潘太后脸色一变,攥着扶栏厉声呵斥,“九哥,你怎能如此率意妄为?!”
他似是早有此预料,当即撩起衣袍跪倒在地:“臣只是觉得她功过相抵,并不是有意作恶,无需再押解入京。”
坐在榻上的潘太后面如寒霜,她素来觉得在诸多皇孙中,九郎最为识大体明是非,加之幼年遭遇坎坷,令她时常抱以怜惜珍爱之心。但她未曾料到这一次,九郎竟如此草率行事。
“为何其他劫匪还关在邢州,唯独这最为厉害的人却被你放走?!我常夸赞你聪颖懂事,但你这次怎会变得这样糊涂?!”她一径斥责,九郎再无辩解,只是低头跪在榻前。
此时水晶帘外有人小心翼翼地道:“启禀太后,端王得知太后病情有所好转,特来问安。”
潘太后按捺了怒气,冷声道:“就说我现在乏累,让他明日再来。”
帘外的内侍不敢多言,应诺而去。潘太后转身又看着还跪在冰冷地上的九郎,禁不住怜怨交加。“跪着做什么?起来回话。”
他却紧抿了唇,视线落在榻前镂花踏板上,过了许久才道:“嬢嬢,若那人真是奸恶之徒,臣绝不会为其所惑,更不会心慈手软。可臣在此之前经过再三考量,相信她只是空负武功却被人利用,并不涉及官场朝政。其余的劫匪之中,有一名叫做田二的更为可疑,臣已让邢州知府对此人严加看管,只等官家再派人去审问。臣亦深知此番自作主张乃是有罪,嬢嬢要如何责罚,臣甘愿领受。”
潘太后撑着几案,本想再严加训斥,可见他跪着已显吃力,终将满心郁结化为一声长叹。“阿容,你可知我为何特别疼惜于你?”
九郎听她忽而唤起自己幼名,心间浮起薄薄惆怅。可脸上却不能显出,只垂眉敛目道:“因臣的生母是嬢嬢外甥女,又故去得太早,留下臣成了无母之人。再者……”他的声音低了几分,神情还算平静,“臣行走不便,比不得其他兄弟,让嬢嬢尤其怜悯。”
潘太后听他这样平静无波地说着,心头酸楚非常,借着侧身之际,悄然拭去眼角泪痕,哀伤道:“不仅如此,我始终对你有悔。当初不该听那道士言说,将你……”
“嬢嬢,那些事情已经过去许久,如今宫中也再无人提起,您又何必记在心里?”九郎直起身子,望着她认真地道。
潘太后闭上眼睛,缓缓道:“阿容,你当真不曾怨恨?”
他眼中清冷,摇了摇头:“那时年幼,许多事情,臣已经记不清了。”
******
终究是怜惜甚于气恼,潘太后舍不得让九郎再跪下去,便令他重又站了起来。见他拿过椅边拐杖撑立而起,不由多看了几眼,继而皱眉道:“我怎瞧着这杖子不是我先前赐予你的那支了?”
他低声道:“路上不慎弄丢了,只得差人重新购置,虽千挑万选,但始终比不上嬢嬢专请工匠为臣打造的精巧。”
潘太后更是不满,本想责备几句,可看他眉眼间溢满郁色,只得道:“阿容,以后你不要再出大内了,我看你在宫中还算太平,怎一旦出去了就连连犯错!”说罢,又以食指按压眉心,疲倦道,“你先回去罢,稍后少不得也要叩见官家去。要小心行事,免得又触怒了他。”
九郎见太后神情不佳,知道再留下去也无益,便躬身告退。出了寝宫,交代宝慈宫内侍,请他们多加留意,若是太后还感不适就要立即传唤太医前来。待得吩咐完毕,他便带着冯勉出了宝慈宫,才刚走下长阶,便听斜侧里有人笑了一笑道:“九哥,果然是你在陪着嬢嬢。”
他闻声回身,朱红色的宫墙下站了一人,身穿月白交领长袍,衣襟袖口皆以云华素纹滚边,头戴玉冠,腰束锦带,正朝着自己微笑示意。
“五哥?”九郎见到他,略有意外,“适才听内侍传报,以为你已经走了。”
端王慢慢踱来,道:“嬢嬢说自己乏累,但我看到门口停着乘舆,就想到是不是你已经回转,故此留下来看看。”
“我才回来。”九郎一边与他说着,一边走向乘舆,“嬢嬢也确实乏累,因此我待了没多久便告退出来了。不过嬢嬢已经能够坐起谈话,比先前好了不少,这还亏得五哥当时想到河间府离朔方较近,可以加急送来丹参。”
端王不由笑道:“可最终还是你去了邢州。你多年来始终不曾离开东京,这次出去,可有领略别样风景?”
“来去匆忙,哪里有心去看什么别样风景?”
“其实九哥已近弱冠之年,若不是嬢嬢总不舍得,你早该离开这大内了。前日里范大学士还在朝堂上提出此事,希望官家早择吉日让你出阁开府。”端王陪着他走到乘舆前,见他要登上去,便很自然地扶了他一把。
九郎坐好之后,侧过脸道:“爹爹怎么回应?”
“他自然说早在考虑之中,只是太后怜爱你,须得等太后病愈后再商量此事。”端王顿了顿,又道,“范大学士还说,既然太后对九哥格外疼爱,官家更应尽早为九哥指婚,好让病中的太后增添欣悦。”
九郎本待吩咐冯勉启程,听得此话,不由怫然道:“范大学士怎提起此事?”
“你我都曾蒙受他教诲课业,尤其是你的策论最为他喜爱,他见你年纪渐长,自然也是着急。”端王洒然一笑,拍了拍他的肩头。
九郎看看他,垂下眼睫,不再做声。
******
端王离开后,九郎在前去崇政殿的途中始终沉默,冯勉在宝慈宫时隐约听到太后在厉声斥责,只不知所为何事。他悄悄窥视,见九郎眉间笼着淡淡忧悒,便柔和道:“九哥儿,昨日里沈娘子与几位公主去宴春阁赏梅,因问起荆国公主婚配之事,荆国公主也与您一样,忸怩着不肯开口。”
九郎抬手扶额:“她素来不拘小节,怎也有害羞时候?”
冯勉笑了笑,道:“沈娘子也是这样说的,还特意问她前些时候躲在集英殿后,可曾窥探到哪位俊俏的新晋进士。她却扬起脸来,说那些人见了官家诚惶诚恐,哪有九哥大方温文?”
九郎知道他是有意使自己不那么沉闷,只是自从回宫后所见所闻都压在心头,而今又要赶往崇政殿叩见父亲。一想到此,便如巨石横亘,心头滞碍。
冯勉见他还怀着心事,便也不强行劝慰,只在途中间或说起一些宫中趣事,好让九郎略微舒展眉头。
待得乘舆行至崇政殿,方知皇帝下朝后便直接去了殿后的长春阁。冯勉前去长春阁外询问,回转叹道:“官家正与诸位大臣商议政事,只怕殿下得等了。”
九郎未觉意外,对于他来说,今上就是今上,是新宋的天子,众人的官家。虽则私下也如民间一般称今上为“爹爹”,可“爹爹”的真正涵义,他却是始终不曾了解。
既然见不着,那就等罢。
皇子在他人面前再尊贵,到了官家面前也只是为人臣属。他下乘舆,冯勉要搀扶,却被谢绝。
于是九郎独自沿丹陛一侧缓缓上行,他右腿使不出力,迈上台阶远比寻常人困难,但身姿挺拔,仍不减丰仪。玄黑长袍上的滚金镶边浮动细琐的光,摇摇耀耀,像水底的亮纹。
云层轻移,遮蔽了日光。长春阁位于两座广殿之间,四通八达的寒风在阁前肆意穿梭,九郎端端正正垂首站在门口,与那些禁卫、内侍无甚区别。时间流逝极慢,半个时辰之后,他的右腿早已没了知觉,握着杖的手露在袖外,也被冻得骨节发僵。冯勉在旁见了不忍,便躬身低语:“殿下,要不请这里的殿头进去通报一声,也许官家能准您进去等候。”